有遠見的人從來不走捷徑!(深度好文)

2020-09-03 國恆安泰


笨人和聰明人是世界上兩種不同的動物。笨和聰明,首先不是在做具體的事的時候,而是在選擇道路的時候。


北大畢業典禮上,我對下面的師弟師妹說:千萬不要相信世界上沒有近路可走,是有的;你千萬別相信事情不可以投機,是可以投機的。


世界上成功的人,80%走的都是近路和投機的路。然而,我們常常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為什麼?因為他走的是近路,他太聰明了。而我們這個民族需要目光長遠的人,那些有遠見的人一定走的是笨路。


我去歐洲,他們的下水道有的是19世紀修的,為什麼暴雨天他們的城市不淹?而我們的城市大部分一下雨就淹了?


我們的路走得太近了,我們修的路,第二年要拉開再看一看,那也是因為這個路第一年修的時候沒充分考慮過。


我特別不喜歡聰明人,就是那種特別愛佔便宜的聰明人。佔便宜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的便宜,一種是精神的便宜。


我在《一句頂一萬句》的開頭寫過兩個人:一個是做豆腐的老楊,一個是趕大車的老馬,老楊是個笨人,老馬是個聰明人。


老楊認為他跟老馬是好朋友,但老馬從心裡並不認為老楊是他的好朋友,但是遇到事呢,他也找老楊幫忙。老楊剛給他幫完忙,他背後又說了好多老楊不三不四的話。


老楊知道以後有些傷感:如果我比你聰明,你利用我情有可原;你比我聰明你還利用我這個笨人,情何以堪?


我聯想到生活中,你那麼有錢,那麼有地位,你是聰明人,還總是利用樸實的勞動人民,我只能祝這些聰明人一路走好。


我是一個笨人,我是個老實人,我不願意跟聰明人做朋友,因為我也常常上聰明人的當啊,這個民族需要目光長遠的人,他們一定走的是笨路。


我們民族最缺「笨人」,我的母校是北大,北大是什麼人?這裡產生了嚴復、蔡元培、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和魯迅。


蔡先生辦學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這些人雖然所處的時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是民族的先驅者。


什麼是先驅者?當幾萬萬同胞生活在當下時,他們在思考民族的未來。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切實際的理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黑暗中沒有火炬,我只有燃燒了我自己。我以我血薦軒轅。哪怕他們知道幾萬萬同胞會蘸著他的血來吃饅頭。這就牽涉到知識分子存在的必要性。


為什麼人類需要知識分子?他除了要考慮這個民族的過去、當下,最重要的是未來。每一個知識分子的眼睛應該像一盞探照燈。


更多的知識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燈聚焦一樣,照亮我們民族的未來,如果這些探照燈全部都熄滅了,這個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


用孫中山先生的話說,這個民族會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應該是我們北大人這個民族生命的所在。


大家應該知道我們的母校是誰,我們的老師是誰。大家畢業以後是從一所大學到達了另一所大學,從一本書到另外一本書。大家最需要知道的是這個民族最缺失什麼。


這個民族不缺人,不缺錢。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最有錢。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最欺負人的。如果14個人有10塊錢,另外2個人有9塊錢。


用我們國發院現代金融學的理論來衡量,到底誰有錢?我們的馬路頭一年修,第二年要拉開看一看;我們的大橋,壽命不會超過30年;一下雨,我們的城市就淹了。



缺什麼?我們這個民族缺遠見,遠見,對於這個民族,如大旱之望雲霓,如霧霾之望大風。投機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起碼佔80%。


但主要的區別是,他們得到的利益只是針對他們自己。你做的這些事情是只對自己有利還是你促進了這些事情的發展。我們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別好的導師,我在另外一個學校也有兩個特別好的導師,一個是我的外祖母,我外祖母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村婦女,她不識字。


她1900年出生,1995年去世,活了95年。她在方圓幾十裡都是個明星,如果她要演電影就是安吉麗娜·朱莉。


如果踢足球就是梅西,如果打籃球就是杜蘭特,如果跑百米就是博爾特,但是她一輩子都在這裡。她的個子只有一米五六。


我們黃河邊三裡路長的麥趟子,她割麥子是速度最快的,當她把麥子從這頭割到那頭的時候,一米七八的大漢也比不過她。


當她晚年的時候,我跟她有一次爐邊談話,我說,你為什麼割的比別人快?她說我割的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裡路長的麥堂子,我只要紮下腰,我從來不直腰因。


為你想直一次腰的時候,你就會想直第十次、第兩百次,我無非是在別人直腰的時候割的比別人更快一點。


另一個是我的舅舅,他是個木匠,小時候得過天花,臉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劉麻子。劉麻子做的箱子櫃在周圍四十裡賣得最好。


漸漸周邊就沒有木匠了。跟他聊天 ,他說:我能成為好木匠,是因為別人打一個箱子花三天時間,我花六天時間。


接著他又說:你只花六天時間也不是好木匠,我與別的木匠的區別是,我打心眼裡喜歡做木匠。


我特別喜歡做木匠活刨出的刨子花的味道;你只是喜歡做木匠活,你也當不好,我當木匠會有恍忽的時候,比如我看到一棵樹。


如果是松木、柏木、楠木,哪家的閨女出嫁的時候打個箱子櫃該多好;如果是棵楊樹,楊樹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個小板凳。


他已經達到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他雖然不是北大哲學系的,但已經達到了哲學系畢業的水平。


有時候,我開車路過我們咱們的馬路,馬路兩邊基本上全是楊樹,因為楊樹長得快。但你去像歐洲、北美那些國家。


會發現路兩旁全是松樹、椴樹、楠樹、橡樹、白蠟。樹的質量對比能代表一個民族的心態。


所以我送大家兩句話:種樹要種松樹,做人要做劉麻子;舉起你們手裡的探照燈,照亮我外祖母沒工夫直腰的麥田。

相關焦點

  • 捷徑(深度好文)
    做人做事,不走捷徑,不取巧,最終才能有所收穫。不走捷徑,便是捷徑。人的一生,都會有很多條路供你選擇。但絕不會有哪條路,能夠筆直地通往終點。許多事情回過頭去看,總想走捷徑,卻總在繞遠路。這兩句話實在諷喻那些不紮實做事,喜歡取巧的人。
  •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隱忍」(深度好文)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隱忍」(深度好文)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來源:哲學品讀(ID:wm2930)正所謂「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一個人真正厲害,有一種低調奢華的氣質。哪怕自己學富無車,也依然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向別人學習。在交流會話中,也不會得意忘形,而是耐心傾聽別人的述說,適時加以點撥,卻不露痕跡;讓聆聽者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豁然開朗之感。
  • (深度好文)
    說得很有道理。每逢大事小事,一些人總要找各種由頭,組所謂的飯局、酒局、同學會、老鄉會等等,鬧哄哄的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鬧鬧,樂不思蜀。即使爛醉如泥、胃痛如絞,即使家人擔憂埋怨,也在所不惜。要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回答不外乎是:只有吃好喝好玩好了,關係才能處好,事情才能辦好。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 洞見|心靈的換位(深度好文)
    洞見|心靈的換位(深度好文)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相識於緣,相交於情,相惜於品,相敬於德。每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實就會有不同的見解。見解不同,結果自然也會不一樣。嘗試著理解別人的想法。試著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著想。理解別人的無奈,感恩自己的幸運,可能你才會覺得豁然開朗。換個思路,換種活法,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劇情。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如意、不順心的事常有,生老病死更是自然的規律。
  • 善良不說話(深度好文)
    文 | 雅言來源:國學生活(ID: gxsh789)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遇到難堪、尷尬的時候,只有將心比心,互相理解,才能相處的舒服、融洽。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某一天的下午,山東泰安的一個收廢品的老大爺開著三輪車,不小心撞上了價值百萬的豪車。
  • 笑(深度好文)
    文 | 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 gxsh789)有舍才有得,吃過的虧,都是在為自己積攢運氣,終有一天,會以另一種方式補償回來。吃虧處,減一點財,就少一份災難的危險;損一分利,就增一份意想不到的福報。佛經有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做人量大福大,吃虧時,笑笑就好,不要總覺得,是別人虧欠了自己。
  • (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您越喜歡炫耀,就越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你不能炫耀。
  • 夜聽 | 笑(深度好文)
    文 | 國文 圖 | 網絡來源 | 國學生活(ID:gxsh789)所謂「有舍才有得」。吃過的虧,都是在為自己積攢運氣,終有一天,會以另一種方式補償回來。懂你的人,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解釋那麼多也沒用?
  • 夫妻(深度好文)
    作者:家國旺來源:花開心靈驛站(ID : cnhk667788)夫妻是什麼?老祖宗規定了,是一個「好」字。一女一子,兩者組合相擁在一起,即為「好」。好,就代表夫妻,夫妻是好的符號,是好的代名詞;老祖宗又規定:二個人字串在一起,即為「夫」,女的稱夫人,男的稱丈夫,唯有丈夫和夫人兩口子,才稱得上夫妻。夫妻是什麼?
  • (深度好文)
    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內,量得又量失一個人來到世上,從懂事起,就有了一把尺子。尺在心中,量人也量己;尺在身內,量得又量失。眼中有事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不同價值觀用這把尺子量,能量出巨大反差。人生有尺,社會有度,心靜則尺平,心明則尺準。當尺、度完美結合時,人生有了方向,社會有了規則,世界就會因此而美麗。
  • (深度好文)
    來源 | 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戳上方很多人反而因此加重了心理創傷。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段塵封的往事,如果自己不願提起,那就不要揭別人傷疤。一意追問,是一種冷漠,也是一種殘忍。放棄追問,耐心傾聽,才是處世之道。
  • 心靈的換位(深度好文)
    文 | 詩詞君來源:詩詞天地(ID: shicitiandi)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任何人,任何事情,只有將心比心,才能相處融洽。所謂高情商的人,也是如此。下面這3張圖和3個故事,更是進一步講述了心靈換位的真相。
  • 遠離太過精明的人(深度好文)
    人生在世,那些精明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我們總以為精明是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優勢。然而,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越是聰明的人,更是容易仗著自己的聰明。想著事事佔便宜、投機取巧,到頭來反而傷害到自己和身邊的人。
  • 用心 (深度好文)
    聰明的人,未必事事成功,甚至庸碌一生。愚笨的人,卻常常把「一手爛牌」打成「王炸」,笑到了最後。說到底,讓一個人能夠走得更長遠的,其實是這兩個字:用心。《圍爐夜話》中有一句話:「生資雖少智慧,而慮事精詳,即是能人。」一個人即便天資不夠聰穎,乃至有些愚笨,但倘若做事處處考慮周到、精細翔實,那麼,這便是一個能人了。聰明之人,容易陷入驕矜,於是凡事自恃聰明,往往就少了那麼點用心,也不乏聰明反被聰明誤者。
  • 人有多大德,必有多大福(深度好文)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氣,家庭美滿,事業有成,一帆風順。但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求來的,或者說,是自己修來的。(1)福自己修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他覺得自己不能獨佔這麼好的風水,應該把這份好福氣分享給蘇州的百姓,讓蘇州的更多讀書人高中,以此來改變大家的境遇。範仲淹有句名言流傳至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這樣的品質和精神,讓範仲淹家族得以長盛不衰。在眾多家族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時候,範氏家族整整延續了八百年。
  • 教養(深度好文)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君子不僅要博學,還要知禮,人知禮義,才有教養。教養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性,而是後天養成的習慣。好的教養是人一生的財富,餘生,做個有教養的人!和沒教養的人共處,如坐針氈;和有教養的人一起,如沐春風。教養,是謙謙君子最美的樣子。
  • 家道(深度好文)
    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 驗心(深度好文)
    : yichan6666)蒼茫一生,真情可貴;飄萍過客,真心難得。常言道:「事不出,不知誰近誰遠;人不品,不知誰濃誰淡。」世間事,只有經歷過,才能知冷暖;周遭人,只有相交過,才能見人心。人字好寫,人心難懂。不經一事,不懂一人。人心,只能靠時間來驗證。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當你站在巔峰時,你的身邊或許會洋溢著無數張笑臉。
  •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深度好文)
    行善之人,總有善緣。你若心存善念,就會引來心存善念之人。一個善良的靈魂,總在不經意間,散發芬芳。《孟子》裡有一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狡詐詭譎的人把圓滑稱作成熟;狹隘自私的人把善良當成愚昧。人有這樣的幸福,才算充實滿足。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但存善心,不問回報,上天自有安排。
  • 知恥,敬畏,自律(深度好文)
    人生第一寶:知恥(知恥之心)古語云:「唯有知恥,才有自尊。」有了這份羞恥之心,我們做了錯事便會慚愧,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會內疚,行為不當就會難過。知恥的人,行為有規範,不會出大格;不知恥的人,什麼壞事都可能幹。知羞恥,明是非,然後才會立大志,才能做大事,才可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