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感情中最遺憾的,並不是不愛

2020-10-03 梧桐正在讀書

一直認為,沈從文先生和其妻子張兆和的愛情故事,是美好而又現實的。

所謂美好,是才子佳人一見傾心,為愛託付終身的感人情緣。而現實之處,是他們一生相愛,卻始終難以互相懂得的無奈。

沈從文先生去世之後,張兆和在整理他留下的文稿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明明已經相伴一生,卻直到最後才真正了解另一半;終於懂得了對方的一切,卻發現他已經走遠,這是怎樣痛徹心扉又無可奈何的感覺啊。

也許,這才是感情中最遺憾的事情,不是不愛,不是不想愛,而是不懂,不知道該如何去愛,等到回頭,已是惘然。

年少時的沈從文,曾是一名北漂青年。那時的他靠向雜誌投稿為生,生活非常拮据。幸運的是,徐志摩發現了他的才華,為他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使得他的經濟有所好轉。

後來他又在徐志摩的引薦之下,認識了文壇眾多詩人,甚至還被胡適先生聘請為上海中國公學的教師,生活逐漸走向正軌。

也正是這時,他在學校的課堂,認識了張兆和,並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她。

為了得到張兆和的芳心,沈從文先生開始一次又一次地為張兆和寫情書,用各種浪漫的句子,向她表達著自己濃濃的愛意。

只可惜,才子有意,佳人無情。

即便是被沈從文如此示愛,張兆和也絲毫沒有動心,她堅定地說:「我非常頑固地不惜喜歡他!」

感情這種事,總是捉摸不定的。當時的張兆和非常肯定,自己與沈從文絕無可能。但當她畢業之後,仍然不斷收到沈從文的情書和問候,加之有身邊人的勸導後,她的心也慢慢動搖。

她接受了沈從文,與他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並開始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之後的時光。

只不過,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婚前的愛有多強,婚後的落差就有多大。當理想中的愛情走入現實時,二人突然發現,原來婚姻,和戀愛不一樣。

婚姻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一旦走入圍城,就意味著要為當初的浪漫愛戀套上現實的枷鎖,彼此最真實的性格也會一一展現。

婚後,沈從文仍然堅定地過著自己文雅的生活,他喜歡讀書、喝茶,收藏古董,甚至在知道自己生活不富裕的同時,仍然出手闊綽,接濟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

可這些在張兆和看來,是極其不成熟的表現。她不是反對沈從文過理想的生活,只不過在現實的壓力之下,她希望沈從文能夠認清事實,做符合自己情況的事情。

以局外人的視角看,當時的沈從文和張兆和,是站在了理想和現實的兩端,一方在生活中築高臺,保護著自己的那份天真。而另一方跌入凡塵,回歸生活本真。

他們都沒有錯,只是觀念不同、生活態度不一樣,彼此無法相互懂得罷了。

可如果真的深陷婚姻之中時,沒有一個人能輕而易舉地接受對方不懂自己的事實。我們以為的觀念不合,在夫妻眼中,恰恰是最深的痛。

因為彼此無法懂得,所以後來的沈從文和張兆和矛盾叢生,爭吵不斷,他們的緣分始於愛情,卻又因愛情變得千瘡百孔,餘生都活在遺憾之中。

每每想到這裡,都覺得分外惋惜。

從那四年的追逐中可以看出,這份感情來之不易。從他們的文學作品和一封封的書信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兩個人極其相愛。

只不過,當彼此的距離不斷縮短時,他們還是沒有辦法完全融入另一半的世界裡。

是他們不肯相互配合嗎?也許不是。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愛情,也沒有一個人肯為了愛放棄一切。相愛之前,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完整的思想。相愛之後,我們會仍然謹守著自己的底線,只願在底線之上迎合另一半。

沈從文和張兆和肯定為了相愛做出過巨大的努力,可終究,無法扭轉自己的本心,無法逾越自己的底線。

他們深愛對方,但應該,更愛自己。

正是看過了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故事,我才明白,感情中最遺憾的事情,不是不愛,而是不懂。

不愛的人,從一開始就了無牽掛,更不會被愛所傷。可不懂的兩個人,明明互相牽掛,卻始終和對方隔著一層膜,不管怎麼努力都無法走近,這樣想愛卻不能愛的感覺,才是最難熬的。

更無奈的是,判斷「是否懂得」比「是否相愛」要難太多了。

往往,我們都是在已經確定愛意、已經愛得深沉的時候,才發現彼此是兩個世界的人,可那個時候,愛已深入骨髓,又如何斬斷執念呢?

到最後,也只能是相互糾纏、愛而不得了。

想要經營一份感情非常不易,除了面對現實的重重壓力,我們也必須要在一步步認清對方的過程中,慢慢接受、調整相愛的狀態。

在這期間,有人會因為互相看不透而離開,也有人被愛傷害、得過且過,但相信更多的人,會積極尋找方法,讓彼此達到一個最佳的狀態。

每個相愛的人曾經是彼此的陌生人,所謂懂得,也並非一開始就有的,所以,如果想要守護好愛情,就儘可能地去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吧。

如若不能,就儘早離開,不要再互相傷害。

愛情不易,且行且珍惜。人生更難,得不到就放過,瀟灑向前看。

這是沈從文先生的愛情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在他的書中,還有更多值得探究的故事,相信讀完,你會收穫更多。

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遇到一個能夠懂得自己的人,也希望在感情中沉浮的男男女女,能夠早日找到愛情的意義,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愛情,給你哪些啟示呢?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沈從文《如蕤》:如果你不能理解我,那我要你的愛又有何用?
    愛她的人可太多了,她卻不愛他們。她覺得一切愛皆平凡得很,許多人皆在她面前見得又可憐又好笑。世間最有力量的三個字是"我愛你",最讓人溫暖的三個字是"我懂你",如果在彼此相愛時,還能彼此理解,那將是最完美的愛情。真有完美的愛情嗎?借用《豆汁記》中莫姜的話說,"大羹必有淡味,至寶必有瑕疵,大簡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
  • 感情中最遺憾的不是分手,而是從未擁有
    仿佛這段感情沒有走到終點就失去了全部的意義。在可能會讓我們悲傷和失望的結果面前,初見時的歡喜不重要,過程中的小驚喜不重要,彼此一起經歷的風風雨雨亦不重要。會不會哪怕最後分開,多年後提起對方,也是對已經發生過的一切感到釋懷,而不是為沒有發生的一切感到遺憾?我們總以為分手才是最大的失去,卻沒意識到,感情中最遺憾的其實是錯過,因為錯過就意味著連失去的資格都沒有。
  • 感情中最常見的三種遺憾
    有句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確實,不管是人生還是愛情,很多事情往往都並不能讓人如願,這此中總是充斥著各種遺憾。有些遺憾,是因為自身的原因,有些遺憾,是對方的問題,而還有那麼些遺憾,雖然你們都並不想,但是你們卻依舊只能黯然收場。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有那麼一個人的名字對自己來說,和其它名字不一樣。
  • 沈從文特別會說情話,寫情書搞定愛慕之人,婚後卻不知怎樣去愛
    很多人只知道沈從文特別愛寫並且會寫情話,他的代表作《邊城》對後世的幾代人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就連他和妻子最終能夠修成正果,那些情書也是功不可沒,但是大多數人不了解的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在太大,大到這個浪漫主義思想遍布腦海的才子在婚後難以忍受的地步,最終他們之間的感情逐漸產生了裂痕,甚至到最後都沒能修復,這對沈從文和妻子來說都是一場劫難,當然造成這場劫難的始作俑者也正是他自己壓抑不住的浪漫情懷與對美好愛情的幻想
  • 大風號 | 沈從文:史上最會撩妹的文學大師
    墓穴不遠處有一石碑,他的表侄黃永玉為他題文:「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是了,與民國時期的大師們相比,沈從文的學歷確是堪憂——不過小學畢業,便草草從了軍。不了解沈從文生平的人,初知這一點時都會吃驚。
  • 沈從文:說盡人間情話,寫盡最美情書,卻把婚姻過成一地雞毛
    我愛你的人,更愛你的肉體,這也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雖然還沒有在一起但已如此露骨。一個人愛不愛你,身體騙不過,對於一個不愛的人怕是很難起生理反應吧!收到這封桃色情信張兆和再也按耐不住了,她一個飽攬詩書的黃花大閨女怎麼能看得了這些字眼,於是找到校長胡適告狀。可不曾想到,胡適先生也是個風流倜儻之人對此不僅不覺得沈從文大言不慚,反而對兩人推波助瀾開始做起了張兆和的工作。
  • 「如果不愛我,把信還給我」沈從文要求退情書,張兆和這招智慧
    沈從文後來想了個辦法,說,「要不讓她把信還我吧!如果不愛我,就把信還我。」到動情處,還帶著哭腔,以此來試探張兆和的態度。沒想到,對方還是不回應,也不退信。其實,張兆和也矛盾,說白了,那一封封信她很喜歡,但寫信的那個人,她還沒什麼感覺。
  • 沈從文的愛情宣言:愛我,因為只有你使我能夠快樂!
    到了船上後,無事可做,夜又太長,水手們愛玩牌的,皆蹲坐在艙板上小油燈下玩牌,便也鑲攏去看他們。這就是我,這就是我!三三,一個人一生最美麗的日子,十五歲到廿歲,便恰好全是在那麼情形中過去了,你想想看,是怎麼活下來的!【情話沈從文】一個人心中倘若有個愛人,心中暖得很,全身就凍得結冰也不礙事的。【情話沈從文】命運真使人惘然。
  • 中年出軌的沈從文,寫盡世間最美情話,卻把婚姻過成一地雞毛
    誰知道張兆和一臉認真地回答:「我是固執地不愛他啊。」說到最後,兩個人都笑了。張兆和和沈從文,就這樣在各自的固執下僵持了三年。不過後來,不知是沈從文的執著打動了張兆和,還是張兆和真的對他日久生情,在張家人以及沈從文朋友的攛掇下,兩個人終於步入婚姻的殿堂。
  • 沈從文鮮為人知的戀情:請林徽因整理"橫溢情感"
    痛苦、無助的沈從文想到了林徽因,他想到這位才女經受過諸多情感的考驗,他在寒冷的風中落淚,趕到梁家,向林徽因傾訴。  沈從文在林徽因面前為自己辯護,他不能想像這種感覺同他對妻子的愛有什麼衝突,當他愛慕和關心某個女性時,他就是這樣做了,他可以愛這麼多的人和事,他就是那樣的人嘛。  林徽因面對好友的情感糾葛和生活煩惱,寫信回復。
  • 男人一生最難忘的,不是最愛的女人,而是最遺憾的她
    男人一生最難忘的,不是最愛的女人,而是最遺憾的她【01】他最對不起的女人曾經年少無知,或者年少輕狂的他,輕易的辜負了她,當時並不覺得很珍貴,多少年以後,回過頭來再看看,那份真摯的愛意,才最寶貴,不摻雜一點點的雜質,不帶有絲毫的利益,沒有一點點功利,全是用心與真切。很可惜的是,他早已沒了資格說句:對不起。
  • 沈從文,我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面對一次次的冷落,沈從文忽然明白,是不是要重新正視這段感情了。>兩個人結婚之後,感情很好,沈從文親切的稱張兆和為三三。兩人的信中不再是兒女情長,更多的是油鹽醬醋的討論。戰爭之後物價飛漲,沈從文喜歡古董,並沒有積蓄,張兆和指責他,說他不是紳士要裝紳士,以至於現在日子過的很狼狽。沈從文覺得她不愛他,他本可以有很多機會南下,她錯過了,她不願意和他一起生活,她不愛他。沈從文孩子式的感情觀念,讓張兆和對他更加失望。
  • 沈從文:你為什麼沉迷於愛情?要麼太空虛,要麼沒出息
    沈從文追求張兆和,從他寫給張兆和的信中,可以想像他愛的炙熱、愛的沉迷,愛的卑微,以至於節操上都顧不得了。,而是憤怒了,她認為沈老師已經到了侮辱她人格的地步,她一氣之下將這些肉麻的信擺上校長胡適的辦公桌,想讓校長嚴加管教他的下屬,胡適看完信,笑說看來沈從文是頑固地愛你呀,張兆和堅定地脫口說道:「我頑固地不愛他!」
  • 從沈從文的撩妹套路可以看出:情話只是情話,永遠替代不了承諾
    只是從二人後來的感情發展來看,太濃烈的愛意也極易成為平淡生活裡的定時炸彈,再動聽的情話也去代替不了靠譜的承諾和實際行動。張兆和並不是他第一個追求的對象。沈從文生長於湘西,自幼家庭貧困,沒上過幾年學,卻極具文學天賦。
  • 讓沒有結果的感情,變成一生中最甜美的遺憾
    面對感情,在錯的時間遇見一個對的人,開始認為是認定終生的人,可是到了最後,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從對方身邊離開。從陌生到熟悉,再從熟悉到陌生,明明相愛卻走不到一起,縱使彼此互相深愛、互相惦記,可是心裡明白,分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 感情裡,愛錯了人,並不是一種遺憾
    她不知道男人發生了什麼事,等來她的是長時間的冷戰。直到看到他將朋友圈中的頭像和背景牆都換成了一個女孩的照片,她漸漸明白了,只是不願意接受,緊接著就是他訂婚的消息傳來,那一刻,她心如刀絞。沒有人知道她那段時期是怎麼熬過來的,接受自己男友的背叛,接受不能接受的事實,就像很多人一樣,在感情挫折裡面,面對曾經不敢想卻赤裸裸的現實。可是,只要熬過來就好了。
  • 感情中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此
    常聽人說:感情裡最痛心的悔恨,莫過於錯過了最愛自己的人,最傷人的心寒,莫過於深愛的人對自己置若罔聞。但我想說的是,感情裡可以有後悔、有傷心、有心痛,你會在這悲傷中,慢慢的學會如何更好的愛與被愛,而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失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
  • 沈從文和張兆和婚姻亮了紅燈:紙上緣來終究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建立在情書上的唯美愛情,並沒有觸及平凡生活中的瑣碎。我認為兩人感情最終破碎的原因,可以套用陸遊的詩:紙上緣來終究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說真正牢固的愛情,不能建立在一堆堆的情書上,而是要經歷一件件的事,事情才是考驗感情的利器,任何感情在事情面前都會得到最真實的反應!
  • 沈從文: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
    有一天,張兆和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拆開來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師沈從文寫來的,信中只寫了一句話:「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你?」信寫得太多、太長、太大膽,張兆和終於受不了。她到了校長胡適家,告訴校長,沈老師這樣給學生寫信可不好。哪知道校長胡適不但不開解,反而做了說客:「有什麼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鄉,是不是讓我跟你爸爸談談你們的事。」校長很鄭重地對這位女學生說:「我知道沈從文頑固地愛你!
  • 沈從文:我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是沈從文為張兆和寫的諸多情書中最經典的句子。沈從文雖然文採出眾,名氣很大,又是教授,他寫的情書至今被人們廣為傳頌,但當時卻無法打動張兆和。張兆和是男同學心目中的「女神」,在學校備受矚目,很多男生為她寫情書,張兆和把這些追求者們都編了號,從「青蛙1號」一直排到了「青蛙12號」。張兆和收到沈從文的情書後,把沈從文編為「癩蛤蟆13號」。當時沈從文「頑固」 的愛著張兆和,但是張兆和卻「頑固」的不接受沈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