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媽媽聊天,現在媽媽基本上都在回憶以前的年代。八十五歲的退休老教師,思維清晰,反應敏捷,喜歡看新聞,無論國際上的,還是國內的,都是每天必須關注的。
老媽對於新事物,比有些年輕人還接受的快,不會墨守成規,沒有封建思想。作為一個成長在新中國的人民教師,她一生都是忠於祖國,忠於黨,兢兢業業的辛苦一輩子,從來沒有過抱怨,沒有過喪氣。
我們從小,在她和爸爸的教育下,都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即使遇到了困難,也不會自暴自棄。因為他們用一生,演繹了一場雖然艱難,但很堅強的人生舞臺。
媽媽兩歲喪母,八歲喪父,和一個耳聾的姐姐,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在那個年代,家裡有勞動力的還生活的舉步維艱,何況這一老兩小。我常常想,是什麼給了這個身量不高,無依無靠的女子,這麼大的志向,去用上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那時候的苦,不是我們能用想像來描述是的,是他們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和不屈的命運抗爭,來向我們敘述,那個特殊年代裡,他們怎麼走過來的。
在那個院子裡,有很多的退休老教師,和爸爸媽媽一樣,他們默默的承受著生活的給予的狂風暴雨,用蹣跚的步伐和背影,述說著曾經的年代所承受的黑暗,但他們等來了光明。
在媽媽的記憶裡,最讓我心痛不已的,就是那時候的運動。本來以為,那只不過是一場政治變革的運動,但是,昨天晚上又一次提起那個時候,我卻看見了媽媽依舊隱隱作痛的傷口。
一百一十天的強制學習,我的哥哥才兩歲多,大人都在高壓下的環境裡緊張學習,哪顧得上孩子的好壞。媽媽說,那時候的哥哥,就像一個小蘿蔔頭一樣,除了一個大頭,可以說是皮包骨頭。
晚上住的大通鋪,草蓆下面都是跳蚤,為了讓哥哥睡覺,媽媽就一隻手給哥哥扇扇子,一手不停的給他撫摸著身上的跳蚤,然後,媽媽就一夜沒有睡覺。
工作上的互相詆毀,還有成分上的處處受氣,一度讓我的媽媽絕望。她一個人走到我們城南的一座橋上,那時候的河水真清澈啊,小魚遊來遊去的,水草也在水裡擺來擺去的。一個心裡絕望的女人,無助孤獨的站在橋上,她在心裡想著,這麼好的河水,我跳下去,什麼樣的痛苦和悲傷,都解脫了。
寫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心裡堵得難受,不由得流下了眼淚。我不是專業的寫作,我只是寫作的愛好者。我也沒有專業的文筆,只有我用心的感受。我的媽媽,最後想起的還是她的孩子,她想著,自己從小沒有享受過父愛母愛,難道要讓自己的孩子也失去媽媽嗎?
幾十年的崢嶸歲月,媽媽爸爸還是熬了過來,風霜染白了他們的雙鬢,時光壓彎了他們的腰身。我們也長大成人了,我是出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變遷。他們等來了光明,等來了他們用肩膀扛起的時代變遷。
我的童年,在他們已經安穩的生活下,幸福的成長著。我沒有經歷過他們所說的,但我享受了他們所奮鬥的。人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平的,誰都有壓力,有不甘,有拼搏,有努力。但再多的艱難困苦,想起他們所走過的路,我們這算得了什麼呢?
現在的環境,給了我們無數的選擇,讓我們體會到了祖國的強大所給予我們的自豪和驕傲。我們豐衣足食,幸福安康,只要你有努力不懈的思想,你就會有你想要的生活。如果,你還在為你那些不值一提的困惑較勁,就去聽一聽我們父輩的曾經。
在他們的思想裡,可以少吃少穿一無所有,但不能丟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堅定的跟著祖國的需要,不去挑挑撿撿的,不去故意為難的,都是用自己一百分的力量,去幹完九十九分的工作。總是在平時的聊天中,媽媽都會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啊,生孩子還要去月子中心,現在的條件好了。
當年她生我姐姐的時候,自己背著被子,走了二十多裡地,到縣城的醫院去生孩子,等到孩子生下來,身邊連一個人都沒有,一天一夜都沒有吃上一口飯,等到第二天的中午,我爸爸才趕了過去。
說這些的時候,她不是批評現在孩子的做法,而是羨慕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應該更努力的,更快樂的去生活。有很多的年輕人,還在抱怨沒車沒房,沒有可以炫耀的資本。責怪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更好的條件,伸手要錢,啃老一族,不願意去工作,怕辛苦。
如果這樣的生活你還在不滿,那你註定就是一個沒用的廢材。現在你們所享受的,卻是父輩們用命,用鮮血換回來的。想起香港年輕人的無知,不由讓人心痛,多少香港的前輩愛國烈士,用一生不懈的戰鬥,給了你們作為中國人的堂堂尊嚴,而你們,卻甘願為奴。
一個不愛國的人,一個不愛自己母親的人,已不配為人。希望現在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擁有的,好好的學習工作,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也不枉費像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一樣,所堅持的信念,所承受的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