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高興的事,大擺宴席是普通老百姓公認的一個傳統,大到上百歲的老人,下到能走路的孩子,在擺席期間都會格外的開心,老人能夠從擺席機會碰到多年未見的老友,小孩沒有父母的管轄能夠更加活躍。尤其是農村,擺席的文化可不僅僅是三言兩語能夠概括得了的,那麼除了結婚、提車、買房以外,農村還有哪些喜事值得擺宴席呢?
一、長壽老人的生日
農村孝敬長輩的方式非常直接,並且年紀越大的農村老人對於子女的要求就越低,城裡人也許看不慣九十多歲的老人下地幹活,或許覺得農村年輕人不是很在意老人身體,其實在農村沒有人逼著老人下地幹活,老人想去幹活你也同樣攔不住,只能看著老人做一些比較輕巧的。
在這種自由裡,沒有猜忌、沒有爭吵,偶爾幫助老人幹一些比較重的活,說到底一切就順其自然,當老人達到一種長壽的年紀,也是農村津津樂道的話題,當然也少不了大擺宴席,雖然長壽老人不能每一桌的去敬酒,但是作為子女的一定會為這種長壽老人感到驕傲,在農村這僅僅是盡孝的一個方面。
二、子女考上名牌大學
農村人對於讀書的執著完全運用到子女身上,農村父母總有一句完美的話就是「好好讀書,不管以後幹什麼都有用」,看是平常一句話,其實供子女讀書對於父母來說確實已經成了責任,只要好好讀書,哪怕以後回來種地,也是一個大學生,不求大富大貴,只要擁有文憑在,什麼事情都好辦。
很多鄉鎮裡只要有某一個學生考上名牌大學,橫幅拉起來,鄉長到家送禮,確實也是一件非常值得關注的喜事,農村人眼裡,只要這一步跨出去,往更高的方向發展的道路已經鋪上去了,最高興的還是父母,當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的兒子有出息了,比任何一種喜事都來得自然,大擺宴席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絕對值得炫耀的一種宴席。
三、光榮參軍入伍
農村父母對於孩子參軍入伍的機會非常珍惜,這有幾點原因,一是考不上大學在家毫無作為的年輕人,總不能像老一輩這樣還在家種地,參軍是一種出路,二是叛逆的年齡在家總會鬧出點不愉快的事情,當到了部隊這種叛逆一定會被磨平,三是當兵對於個人的身體以及退伍後的優勢是公認的好,起碼在去部隊之後,被認為是一個身體素質強悍的年輕人。
還擁有更加關鍵一點,就是能夠參與國家建設的一項任務,也是農村人非常樂意的一件事情,農村很多愛跑、愛跳的小孩,都被冠以將來要去打仗的頭銜,早早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小目標,其實當兵後悔兩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這句話,在農村父母心裡起到作用,確實也是,當兵也只有幾年的機會,對自己來說過這村就沒這個店了,到處尋找工作,不如直接幹一件光榮正確的事情。
當然各個地方的農村生活習俗都不盡相同,最明顯的就是各地的「團拜」形式,確實每年某一天只辦一次,有些鄉村重陽節犒勞全村的老人,有些少數民族更是對於成年的年輕人進行成年儀式,但是不管利用什麼話題大擺宴席,目的就是為了蓉蓉恰恰的生活,說小一點大致就是一種現在年輕人的「聚會」,以喜事為理由提出來擺酒席,讓最終的目的更加貼近生活。
大家認為還有哪些需要大擺宴席的喜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