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很多人在對這句話的理解上,都容易產生偏差。認為這句話就是告誡我們,人生的禍福似乎是註定的。福氣來了擋也擋不住,禍事來了躲也躲不掉,其實並不是這樣。
在人生奮鬥的過程中,不要凡事都算計利益得失。有利可圖的事情就去做,沒有好處的事情就不做。凡事都想趨利避害,反而會錯過很多機會,讓福氣溜走了,禍事一樣會來。
其實,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禍福都是相互轉換的。關鍵在於我們做事不能畏首畏尾,只要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福氣就會來了,禍事就遠離了。
曾國藩說過:「不自是,不失信,不貪財,有此三省,自然事事皆成。」這就是他成功的經驗。換個角度思考,一個人如果自是、失信、貪財,就很容易招惹禍患。這就是曾國藩這位老祖宗的忠告:禍事來臨前,往往有這三大徵兆,一定要重視了。
一、自是
曾國藩所說得自是,其實是指一個人自以為是,這是我們在人生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多有才華的人,之所以會懷才不遇,並不是他們的能力不夠,而是他們空有本事,卻得不到施展的機會。才華沒有用武之地,也並不是別人故意針對他們,不給他們機會,問題往往出在他們自己身上。
懷才不遇的人,往往自視甚高,覺得自己很有才華,所以總想一蹴而就,做出一番經天緯地的大事,讓世人對他們刮目相看。所以他們不願意從小事做起,寧願蹉跎人生,也不願先把基礎打牢。結果他們就會高不成、低不就,連小事都做不好,別人更不會給他們機會去做大事。
如果一直處於這樣的狀態,這個人心態就會失衡,總是怨天尤人,覺得自己得不到好運氣,而且別人也輕視他,所以就整天牢騷滿腹,到處抱怨。其實越是這樣做,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沉淪,最終會變得越來越平庸,甚至會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這樣的人,會一直走黴運,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禍事。如果我們也有這種問題,一定要及早警醒了。
二、失信
網上有句流行語,這樣說:「朋友就是機會,人脈就是錢脈。」這句話聽起來似乎非常功利,把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當成了互相利用的關係,讓我們有些難以接受,但這其實也是生活中的現實。如果是真心相交的朋友,我們也希望自己可以給朋友帶來價值,這樣朋友之間的關係才會越來越牢固。
而且這句話,還告訴我們一個很深的道理,就是一個人再有本事,自己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是有限的。人生想要建功立業,取得成功,一定離不開別人的幫助,這就是孟子所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但是即便自己認識很多人,覺得自己有很好的人脈,別人也不會無緣無故的幫助我們。我們必須能給別人帶來價值,而且在朋友心目中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樣別人才會對我們真心相待。如果一個人經常失信於人,做出的承諾不去兌現,他就會被別人孤立。如果他經常自私自利,甚至去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他就會紛爭不斷,與人結下仇怨,這也會給他招惹莫測的禍患。所以說失信就是禍事來臨的徵兆,一定要重視了。
三、貪財
有的人聽到貪財會給人生帶來禍事,內心中就會急於辯駁。他們會說:「能夠發達顯貴,擁有很多錢財的人,都是很會賺錢的人。」如果這些人不貪財,怎麼可能積累財富,變得越來越富裕。難道我們為了生活,去努力拼搏奮鬥,讓自己成為有錢人,這也是錯誤嗎?
其實,當然不是這樣。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就是生活中的現實。只有有利可圖的事情,才會有人去做,如果一件事做了,反而讓自己吃虧上當,沒有人會這麼傻,還願意去付出。我們想讓自己和家人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這都是人之常情,而且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所謂的貪財,並不是說賺錢是錯誤的,而是說一個人不能太過自私自利,為了獲得利益而無所不用其極。把金錢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甚至會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去做傷害別人利益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貪財。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生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才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歸根結底,把金錢當成工具,才能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一旦為了謀取錢財而做出錯事,不僅自己追悔莫及,還會後患無窮,所以說貪財容易招惹禍事,我們一定要重視了。
一個人能夠做到不自以為是,這樣才能不斷進步;一個人能夠做到誠信待人,這樣才能擁有好人緣,就會得到更多成功的機遇。一個人能夠做到淡泊名利,就能遠離是非和紛爭,更加專注於做事,早晚會有一番成就。曾國藩這位老祖宗的三個忠告,如果你能做到一個也很好,做到二個以上,就太厲害了,早晚時來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