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曾視角
筱晴,出生在廣東,是一個客家姑娘。2003年初中畢業後,就到了廣東東莞的一個電子廠上班。2007年認識了同廠的一個貴州男生,兩人談起了戀愛。半年後,就跟著這個貴州男友回家過春節了。
春節過後,筱晴和男友,就留在貴州一起生活,再也沒有回去廣東上班。筱晴和男友,沒有婚禮,沒有祝福。兩人結婚了,也沒有通知娘家人。
筱晴的家裡人知道後,非常地著急。他們怕筱晴,被人騙走了。剛開始的時候,筱晴娘家裡人,反對這段婚姻。讓筱晴回家,但是電話那頭的筱晴,告訴爸媽自己已經懷孕了。他們只能選擇,接受這個事實了。
網絡圖片
2008年,筱晴的第一個女兒出生了。筱晴成為了全職媽媽,生活不如想像中的美好。夫家的條件,遠遠不及娘家的生活。筱晴,聽不懂貴州的方言,也吃不慣貴州的食物,更加適應不了貴州的天氣。但是為了愛情,為了孩子,她只能默默地接受這一切,咬牙堅持下去。
2009年的春節,筱晴沒有回娘家。理由是路太遠了,孩子還小,等孩子大一點,她再帶他們回廣東,看望外婆和外公。筱晴的父母,每當看到村裡其他人的女兒和女婿,帶上孩子,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回娘家,心裡覺得特別地失落。當其他人問起筱晴的時候,也只能找這麼一個理由搪塞過去了。
2009年,筱晴的第二個女兒出生。2010這一年的春節,筱晴的哥哥也結婚了。但是孩子太小了,路太遠了,還不能回家。這一年的春節,筱晴再一次沒有回娘家,錯過了哥哥的婚禮。娘家人,唯有體諒筱晴的不容易。
每當別人問起自己女兒的時候,他們只說遠嫁的筱晴,孩子還小,需要照顧。
2012年,在貴州的4年的生活不容易,筱晴慢慢地能聽懂貴州的方言了,也適應了貴州的環境。這一年,筱晴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這一次是個兒子。
網絡圖片
時間到了2017年,轉眼間,9年過去了。筱晴出嫁後,沒有回過一次娘家,也沒有出過一次貴州。筱晴的娘家人,在電話的那頭,也會抱怨這個狠心的女兒。每當看到其他人可以回娘家過春節的時候,筱晴心裡也是相當的難受。但是多年的全職媽媽身份,讓筱晴沒有了選擇的權利。
筱晴的父親,近一年來身體不好。為了能見上筱晴一面,給筱晴轉了2000元,說是給外孫和外孫女的一點心意。筱晴,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筆私房錢了,能夠買上回家的車票了。筱晴就和夫家的人商量,2017年暑假,要帶上孩子們回娘家,自己快要10年沒有回家了。父親身體不好,要回家看看他。夫家人同意了,但是筱晴的婆婆必須一起同行,美其名是要幫忙照顧孫子和孫女。其實,他們是怕筱晴,帶著孩子,再也不回去貴州了。
網絡圖片
2017年暑假,筱晴和婆婆,帶上了3個孩子,坐上了南下的火車。中途轉了好幾趟車,終於回到了距離貴州1000多公裡以外的廣東。
筱晴,在車站見到了闊別九載的父母。父母老了,也瘦了,白髮已攀上了發間。筱晴,看起來成熟了許多。離開時,是19歲的花季少女;再見時,已是3個孩子的母親了。可以看得出來,筱晴這些年過得並不好,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大很多,鄰居幾乎都認不出來這個姑娘了。
筱晴和父母,聊起了這些年,自己在貴州的生活,情不自禁地落淚了。遠嫁,回娘家一次,真的好難。她後悔了自己當初的選擇,遠嫁的生活太不容易了。丈夫和婆家人,對自己也不好,要不是為了年幼的孩子,可能自己就撐不下去了。
筱晴帶著孩子在娘家住了1個月,臨走時,父母給筱晴準備了好多的家鄉特產。還給了筱晴3千元,說是給外孫、外孫女的一點心意。其實他們是體諒自己的女兒生活的不易。這一次的離別,還不知下一次能何時相見。
網絡圖片
孩子還小,路太遠了,回不了家。其實是自己沒有回娘家的能力。要遠嫁的姑娘,要想好了。自己要有足夠的能力和經濟實力,才有選擇的權利。
如果一無所有的遠嫁,請慎重考慮。有多少的人,值得自己拋棄所有,離開故鄉,離開父母,義無反顧地到幾千公裡以外的地方生活呢?
父母還有多少個9年,能等的起,我們回來看他們一次呢?老了、病了,都不能在床前照顧他們。過年、過節,別人家熱熱鬧鬧,自己家冷冷清清。
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親人、朋友,一切重新開始。如果有一天,自己委屈了,甚至連一個去處都沒有。
這就是遠嫁的代價。
— END —
本文原創發布,文中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