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這麼努力還沒成功?關於成功科學的規律,你真的應該看看?

2020-10-19 魚堂主愛思考

今天推薦《巴拉巴西成功定律》給大家,也是強力研讀會正再讀的一本書,這本書聽起來像「成功學」,其實講的是有關成功的「科學」。

堂主寫作有個基本要求,可以寫的不夠好,但一定要有硬核理論的支持,分享內容一定要經得起考驗,這個是我作為一個寫作者的底線。

這本書跟一般名人勵志故事不同,現在的勵志暢銷書,都是通過自己成功者的故事,反推出一些成功經驗。可能會帶來一些啟發,但大部分都經驗之談,也很難被別人複製,他可以總結一些道理,但遠沒有到科學理論的層面。

作為一個現代人,基本的科學精神還是要有的,什麼是科學層面的理論?

必須是可重複、可檢驗、有數據支持。

不能說,我姥爺抽菸活到99歲,就反推出抽菸可以長壽,同樣說自己如何成功可不行。

你得到經得起考驗,總結的規律要可驗證,這才是符合現代科學精神。



1、什麼是成功,成功真有科學嗎?

什麼是成功?

這裡討論是不是主觀意義上的成功,每個人都有對成功的定義,這裡說的成功是可測量的成功。

對這裡對成功的定義,就是那些世俗意義的成功,如果說是一個商人,就看你能賺多少錢?

如果你是做品牌,你的知名度有多大?

你的一個大V名人,要看你有多少粉絲閱讀量。

這裡所說的成功不是自我感覺,而是來自社會對你的認可。

感覺這個東西是個人的事,沒辦法測量,沒有標準就談不上科學驗證。

成功真有科學嗎?

很少有人把它當成一門真正的科學去研究,作為科學理論你要能解釋一些現象,找到規律並且能做出預測,更厲害的還能進行幹預。

本書研究總結出一些規律,被稱之為「成功定律」,我就喜歡這樣的知識,這種硬核知識的好處是,不管你喜不喜歡,只要你講道理就得認可,因為世界就是這樣子。

兩個能力水平都差不多,為什麼其中一個成功了,另一個卻始終原地踏步呢?

為啥有些人能力一般,卻比才華出眾的你更成功?

這些事兒到底是反常,還是規律,是運氣,還是偶然中的必然。


2、能力強不等於會成功

開門見山就到讓人不舒服的結論,能力強的人不一定會成功,有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只是感嘆沒用,得了解它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就跟覺得自己寫的好,但是卻沒有閱讀量一樣,有時候覺得一些大V寫的很普通,也沒啥深度,怎麼就獲得那麼大成功?

它這裡面是有門道的,了解完這些規律,才是真想通了,能力強不等於會成功。

比如,你也開了公眾號寫作,從內容深度,知識含量,傳播價值,都超過了很多大號。可是你沒有閱讀量,別人發個表情包就有10萬+閱讀。

能力強是你自己的事,但決定你是否成功的因素,並非都來自能力表現。

能力強只說明你是一個高手,但高手並不一定成功。


3、你的成功來自對他人的用處

成功都是別人給的,你的成功由我們決定。

什麼意思?

怎麼自己的成功還要別人來定,因為你的成功來自對他人的用處。

比如,你是一位詩人,可能你才華橫溢,但是現在很少有人讀詩,這個能力對別人用處不大,那你就很難獲得世俗成功。

可以繼續堅持自己愛好,但不必在抱怨沒有人懂你了。

假如你是一個廚子,做的菜可能一般,但是附近就你一家飯館。別人只能到你這裡吃飯,就算沒有那麼好吃,飯店生意也挺成功。

讀到這裡,也可以問下自己,你是否對別人有用,有多少人需要你。

這裡還可以解釋一個現象,有些人寫的一般,讀者甚至邊看邊吐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閱讀?

如果能放下別人沒人懂的心裡,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就是他能提供一下獨特的價值。

只要這個價值一直在,那他對別人就一直有用處。

4、跟能力差不多的人競爭,差異決定勝負。

如果一個人的能力,比別人高出幾個段位,那不用多想,他肯定比別人更容易成功。

但是生活中大家其實都差不多,可能你這裡強一點,我在其他地方厲害一點,整體看都能勝任這份工作。

這個時候選擇的人,可能會根據一些很小的差異點,有可能只是其中一個看起來比較精神,最終決定他獲得這份工作。

我看到這裡也挺無語的,但也確實沒有更好的部分,兩個人都差不多,總要做出選擇,那只能根據能力之外的表現來選擇誰。

個人能力是有上限的,而成功是沒有上限的。

業務表現是正態分布,成功回報卻是冪律分布。


5、能力表現不可測量,則是網絡驅動成功。

能力可測量,業務表現驅動成功,如果能力表現不可測量,則是網絡驅動成功。

說自己能力強不行,得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不然影響你成功的可能是一些跟能力無關因素。

什麼是能力可測量?

我抗一袋米,你能抗兩袋,你能力表現就比我厲害,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誰都能做出判斷。

有些能力是不可測量的,那如何判斷,除了被人需要,早期更多的影響來自網絡。

比如,一個大V早期被某大佬點名誇獎過,那他就會被大佬的網絡所驅動走向成功。

大家都熟悉一個例子,孤獨大腦的老喻,早期只有不到7000人關注,後來被邏輯思維在節目裡幫他傳播,據說關注人數一下提高了5萬,然後再從這5萬不斷傳播最終成為新晉大V。

能力不可測量,不是說能力不強,只是沒有明確統一的判斷。


6、以前的成功×適應度=未來的成功

看到上面的例子,有人可能會想,也找個大佬推薦,是不是一下就起來了。

這裡要提到兩個概念「歡迎度」和「適應度」:

歡迎度可以是炒作出來的,而適應度代表內在的競爭優勢。

早期有人推薦確實可以增加曝光量,更要看你能不能接住這波流量。

我們看到很多明星,因為一檔節目爆紅,但是一直沒有什麼作品,最終慢慢被人遺忘。

可能因為運氣,或者關係網給你帶來過成功,早期歡迎度有了,之後看的還是適應度的問題。

這裡還要提到另一個大V帥張,早期被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打賞過,後來又被另一個大佬曹大推薦,確實有關係網絡的影響。

這些都是早期成功,後面還是看適應度,有了流量關注度,並且在這波流量中生存了下來,那你才能真正獲得成功。

適應度並不一定就是能力表現,因為能力表現是個獨立的分數,而適應度是跟別人競爭的優劣情況。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一個東西好不好,你需要關注的是它的適應度,而不是歡迎度。

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一時火爆羨慕不來,想辦法提高適應度才是根本。

相關焦點

  • 我明明這麼努力,為什麼還不成功?
    成功學的書,別看了,沒用,有那時間還不如看看金庸古龍。一個人成功的原因太複雜了,但由成功者自己來總結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一個最體面,最能體現自己英明神武的故事去講。你如果真按他說的去追求成功,就被坑了。所以別信這些故事,看起來很勵志,實際上他成功的原因完全有可能只是因為他爸是「李剛」,但他肯定不會告訴你,因為這樣的成功,不體面。
  • 不要盲目的努力,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是有一個規律密碼
    過去沒有你我也很難過,沒有早點遇到你,如果早點遇到你,我希望我從始至終一輩子只有你一個,所以過去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我的未來都是你。」這個聯想讓我聯想到了生活與人生的方方面面,其實每一個東西的背後都有一套它自己的規律密碼,如果我們掌握到了,一定會如魚得水、輕鬆自如。
  • 我努力了,為何沒成功?
    想像的次數多了,你會覺得好像事情真的已經在現實中發生,沒有複合,不過就是差一層未被捅破的窗戶紙。對我們來說,努力和成功是呈線性關係的,父母老師會這麼告訴你,教育體系考試成績也在提醒著你的努力可以得到回報。
  • 我對成功的認知:成功沒有捷徑,但有規律,不可複製,但可借鑑
    而在我看來成功不應該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而應該是幸福,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正視成功,降低對成功的期望但是我們仔細觀看了那些大V的文章,超過他們也不是這麼簡單。面試時HR問他:你認為網際網路的趨勢在哪裡,他就在知乎、頭條、百度百科上查找資料,整理出了80頁的ppt交給了公司,最後成功的進入了這家公司。
  • 聚米糰:成功有規律,就在這九步
    失敗一定有原因,而成功呢,一定有方法。其實,成功學在這個社會很多時候都是被詬病的。那今天呢,我們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成功學。什麼意思呢?就是我覺得成功是有方法,是有步驟的,他是有公式的,是有規律的。那今天呢,我們來分享一下成功的規律,我們把它總結為成功九步曲。
  • 成功真的就這麼簡單
    當然,我們都更希望成功而不是失敗。那麼,成功是什麼?失敗又是什麼?在我看來,它們可以歸納為:成功是一些每天都要執行的簡單紀律,而失敗則是一些每天都會反覆做出的判斷錯誤。為什麼說「成功是一些每天都要執行的簡單紀律」呢?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紀律去做,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關鍵在於「每天都要執行的簡單紀律」。其中三個關鍵詞:每天、執行、簡單紀律。就拿頭條號來做例子。
  • 一本關於自我剖析的書-《成功從了解自己開始》
    也許是我的身體,外表不夠好,也許是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許我的知識太少,能力不夠,也許我的性格不好或者不夠努力等等。既然我們有這麼多的缺點和不足,我們可以改變嗎?我們又該如何改變自己?人是可以改變的,至少大部分是可以改變的。也許,當列出來一大堆關於「我」的東西以後,你很可能還是一頭霧水,因為你還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成功,那就先為將來的成功鋪路吧
    萬物生老病死,興盛衰敗,好像是冥冥之中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力量控制著,古人說這是道,聽起來很玄幻,說白一點就是規律。大多數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卻沒幾個人知道什麼運用,最多用來吹吹牛,其他的沒什麼用。是不是有真本事,別人一看你的口袋有多少錢,處在社會哪個階層,就能一目了然。一個人錢都賺不到,又沒有什麼名氣能影響到別人,還整天吹牛,那不是草包是什麼。
  • 運氣,才是成功的關鍵
    其實,在沒有看《黑天鵝》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堅信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並且還做為自己前行的動力!但事實的真相是,運氣才是!為啥這麼說?來說幾個例子!,人家成功了說真的,現在努力的人太多了,有的人傾盡了所有,才得到一點點的成功。
  • 你那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沒有成功?
    父親尚且這麼樂觀努力,而我還這麼年輕,身體健康,為什麼我不努力追求我想要的生活?我在網上同時報了兩樣課程,一個是寫作,一個是理財。理財課是先開班的,所以我現在已經學完了21天的小白理財訓練營。學習一開始,總是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你想到一個題材,一個點,但是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到哪裡結束,甚至寫到一半突然戛然而止。你想一個論點寫不出來,頭皮都要被撓破。這種感覺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沒想到我居然親嘗了這滋味。
  • 堅持信念,並付出努力,才能達成目標並獲得成功
    而那些普通人為什麼不能成功,這與他們的個人特點有關,他們的特點有以下幾點:一,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普通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志向,他們只懂得餓了吃飯,累了休息,困了睡覺,一天24小時,就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過去。他們一般只看眼前,根本不考慮未來,也許有些人是被現實生活一步一步逼得沒辦法考慮未來,但他們始終沒有制定目標,也不會有前進的方向。
  • 成功只有在不斷的努力中才能獲得!
    晚上也不怎麼想吃只想躺著玩手機導致三餐的不規律。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有些意志力薄弱的關係,在家裡這種慢生活的節奏中逐漸迷失了自己對生活的方向,到這個時候你要問問自己。難道我真的就不能在努努力嗎?是真的不能在早上起來晨跑嗎?還是不能做到三餐飲食規律,要完成自己的目標真的很難嗎?還是在給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來安慰自己。但是你要清楚的是我們的長大是伴隨著父母的白髮起來的。對已經長大的我們一定要規劃好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趕在父母需要你的時候你連自己的生活都搞不明白。
  • 努力工作一定會成功嗎?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在惡劣的天氣和惡劣的勞動條件下耕種的人們每天辛勤工作,只能賺到勉強可得的工資,勤奮的工人還沒有成功。相信我,這不會是關於家族或影響力的爭論(即使所有這些都對成功的概念起著一定作用)。我要表達的概念是,僅憑努力工作就可以使您成功,這是一個過時的概念,並且成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在每張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小組/都在以彼此完全不同的某種方式努力工作。採摘者必須忍受惡劣的勞動條件,才能採摘農作物以換種。
  • 當你知道這三件事,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前言:人生在世幾十年,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活出自己的精彩,每個人也都渴望能夠獲得成功,這也是我們大家所努力追求的方向。從小,我們就被告知「勤能補拙」,「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雖然我們不可能每一次努力都會成功,但是我們不努力是肯定不能成功的。
  • 讓男人成功的做法:除了努力,還有這些
    尤其是對於大多數男人來講,每一個人都想要成功,在成功的道路上,大多數人都知道為了一個方向,不斷的努力,所以很多人都是在不斷的去前進,可是最終發現自己並沒有成功。其實並不是不斷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男人想要成功的話,會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原因,當然不斷的努力,只是前提,還有很多東西我們都要學會。
  • 為什麼成功與失敗,和你的努力的關係,接近於0%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聊聊人的思維偏見,今天我們聊:成功與運氣。如果問你一個問題:你目前的成就(如果有那麼一點點成就的話),多大程度上是源自你的努力呢?你可能說80%、70%或者50%?而更加理性和準確的回答,更可能是:接近於0%。為什麼呢?文章最後為大家揭曉。
  • 卵巢彩票的啟示:努力奮鬥一定可以成功嗎?
    畢竟,一個剛剛來到世上沒多久的新生命就這樣失去了。但我們事後來分析,如果母親選擇退讓一步,而不是與對方爭吵,那嬰兒還會被摔死嗎?當然,如果對方也選擇退讓一步,也就不會判死刑了。既然都選擇了惡因,就只能承受惡果了。不過,這件事情看似偶然,實則背後有著必然的聯繫。我想,那個母親肯定平時也是很好強的人,遇事喜歡據理力爭。犯罪人平時肯定也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後來說之前還做過牢。
  • 成功永遠是建立在深厚的物質基礎之上 | 不可不知的三大成功定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成功永遠是有規律可循的,有的人之所以能夠很輕鬆通往成功,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就已經領先於起跑線。掌握這些關於成功的黃金定律,你也可以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成功不只需要努力,它的背後還藏著更多的奧秘。
  • 一個人的成功可通過很多方式撬動,個人努力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01懂了這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為什麼身邊一個無所事事的朋友通過投資房產,輕鬆賺得千倍的錢,而我們每天按時上下班,辛苦付出,依然過得不算如意?為什麼有的人有房、有車、有自己的事業,比生活中那些沒有錢的人付出的還要多,工作還要勤奮?
  • 想成功你還等什麼?一句話告訴你:只有努力還不夠,要學會變現
    每個人都曾為自己的學習、工作、戀愛婚姻、前途和命運努力過,奮鬥過,有的人獲得了成功,得到了想要的結果,有的人卻沒有得到。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們每個人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如何讓自己的努力儘快作為變現的結果,這是我們應該掌握的素質提升,補齊這個短板,掌握變現的方法和技巧,有意培育這個變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