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結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釋和評價。在學習和工作當中,人人都會體驗到成功與失敗,同時還會去尋找原因,這就是對成就行為的歸因。人們會把成敗歸結為不同的原因,並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從而影響到今後的行為。
運動員總在比賽後會對勝負原因加以思考與評論。一般來說,青少年運動員在年齡較小時,由於局部地區、運動層次、比賽級別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比較容易取得好成績,再加上經歷和認識能力的局限,這時候他們注意的中心是自我,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因此,對比賽中的結果發生多歸因於自己。
隨著年齡的增長、持續的訓練時間、運動經歷的增加及其認知能力的發展,逐漸認識到他人、訓練條件、比賽環境、機遇等對於自己比賽成效也有重要的影響,在歸因上更加注意外部層面的影響。運動員歸因正確與否、歸因傾向的好壞對後繼行為會產生很大影響,也會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心理健康的發展。
賽後歸因與動機
有部分球員,常把成功歸因為能力和努力,而把失敗歸因為努力不足。對成功做出內部因素的歸因會強化、提高自信的動機。而對失敗作出努力不足的歸因,不會降低對成功的期望值,即使失敗,動機水平也不會受影響。
但有些球員往往把失敗而不是成功歸因於內部因素,當失敗時,他們往往會覺得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造成。所以在取得成就時得不到積極的強化,失敗時,習慣性地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對後續的成功期望值低,動機也相應降低。
歸因與能力的自我評價
對自我能力的判斷也會影響比賽原因歸結。如果一個球員,對自己的評價很高,當取得成就時,會認為是能力所造就,而當失敗時,為了保持自己所設定的自我形象,就會把比賽失利的原因為天氣不好,裁判不公等外部客觀因素。
在遭遇失利時,為了恢復能力上的形象,這類球員會很快做出調整,繼續努力。但值得一提的是,當他們取得成功,努力程度會有所下降。因為較低程度的努力贏得的成功比高度努力贏得的成功更能說明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
歸因的正確與否是認識水平的表現,自我成敗歸因更是自我意識水平的體現。對比賽勝負的歸因,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狀況會存在一定的影響。因此,家長、教練員應注意防止球員因情緒激動而歪曲歸因,幫助他們客觀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勝負歸因並提出改進方法,通過歸因的訓練和教育,向內控方向改變,提高球員們的認識能力,提高運動成績。
設置明確具體的目標
設置明確、具體的目標可以幫助球員加強個人的責任感。習慣從內部找原因的球員有較高的自我定向和自我調節技能,他們願意為自己的成績和今後的發展負責任。習慣從外部找原因的運動員則可以從這種訓練中清楚地設置目標並做出努力,一旦達到目標,就可以感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從而增強控制事物結果的現實感和自信心。
增加成功的快感體驗
成功可以使人產生愉快的情感,這種情感還可以成為達到下一個目標的動力。因此,教練員有必要儘量創造機會,將運動員按年齡、技能水平、體能水平分組進行訓練和比賽,以使更多的青少年運動員持續地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獲得的成功。
但是,成功和失敗應該有一個適當的比例。因為,如果經常體驗只有成功的經驗,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新奇感,變得單調。相反,若長期多次遭到失敗,會容易變得自卑,產生挫敗感。
明確可控性的因素
在有些情況下,青少年運動員不能有意識地、清楚地識到哪些因素是可控哪些因素是不可控的。因此,也就不能明智地計劃自己的行為。
家長、教練員應該引導運動員區分天氣、場地、時間、裁判、觀眾、隊友、飲食、睡眠、準備活動、注意指向、戰術應用、對手情況等各種因素的可控性,並通過認知指導方法使他們認知結構發生某些調整和變化,認識到比賽應做到:多想戰術應用、少想比賽結果;以我為主;專注於當前而不沉溺於過去和擔心未來。
實事求是,共同歸因
教練員在比賽後歸因應避免以自己的主觀好惡評價運動員,不要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要實事求是,自己勇於承擔責任, 通過集體總結、個別交談等多種形式,以促進理解、縮短心裡距離,強化團隊的凝聚力,增進團體的和諧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