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兒媳婦被婆婆傷著了,發誓不會伺候婆婆,就算離婚也不會向老公『屈服』。
李伯母真的發過誓,等婆婆老了,我一天都不會伺候她。
她對老公也是這是這麼說,李伯伯聽了,只是一笑而過。
李伯伯家裡窮,父親早亡,他也說過那句話「我媽養我們不容易,我兄弟姐妹多,母親沒有照顧過孫子孫女,但我們會好好孝順她的。」所以,他結婚的時候,沒房,彩禮少,這也的確減輕了家裡的負擔。
李伯母說:「我做月子,婆婆給了二十個雞蛋,還不如鄰居送的多。一天月子沒伺候過,都是自己的親媽照顧。兩個小叔子結婚,婆還來給我們要錢,出一部分彩禮錢,我們也給了,從那時起我就發誓,等婆婆老了,我是不會伺候她的,我不欠她的。」
其實,說這話的還有李伯母的兩個妯娌,她們也屬花錢少的那種婚姻,也感覺不欠婆婆的一針一線。
婆媳關係很僵,李伯伯也無能為力的樣子,都說他怕老婆,可他覺得,自己的老婆一心一意的和自己過日子,怕也無所謂。
轉眼,李伯母也是當奶奶的人了,她的母親病故後,就剩下老父親一個人,她為父母擔心。李伯母還有一個妹妹,遠嫁他鄉,母親病重都沒有回來,直到去世後,才回來一趟。
清明節的時候,妹妹也不回來給母親上墳,那時候沒有手機,妹妹就在信封裡夾上五塊錢寄過來,讓姐姐給母親買紙錢。這讓李伯母很生氣。
說到父親的養老問題,李伯母徵求妹妹的意見,她妹妹說:家裡的房子都給你吧,父親的養老問題就靠你了。
李伯母氣呀,心想,咱家那破房子也不值錢呀,你以為是喬家大院呢!
李伯母又生氣又難過,老父親可怎麼辦呢?
李伯伯平時不多說話,此時卻拿定了主意,他要把嶽父接到自己家來養老。
李伯母說:「如果把我爹接咱家來,他奶奶(婆婆)會怎麼想?村裡人會怎麼說?」李伯伯說:「你想的太多了,咱娘現在身體好,又不願意輪流住,她自己過的挺清閒的,每年給她的東西她都用不了,不用管她。現在他姥爺身體不好,不能離開人,住我們家最好,不住我們家才讓人笑話呢!」
李伯母把父親接過來,夫妻二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還真有人說閒話,說李伯伯把自己的母親晾一邊,卻把嶽父當親爹一樣養,真不像個男人樣。
李伯伯是不會為閒言碎語而動搖的,給嶽父洗澡、擦身,熬藥煎湯,從來沒有不耐煩過,李伯母看在眼裡,為自己找到這樣的老伴而驕傲,滿足了。
幾年以後,李伯母的父親還是離開了,都說他是有福的,攤上了這麼一個好姑爺。
李伯伯老倆口清閒了兩年,他的母親也需要人照顧了。
那天,李伯伯去看獨居的母親時,母親己經兩天沒吃飯了。即使這樣,她還是不想去兒子家住,她知道自己和兒媳婦們合不來,到了兒子家會有好顏色嗎?她沒給兒媳幫過忙,她怕兒媳婦們報復她,所以,她堅持不去兒子家。
李伯伯是跪下把母親求來的,他告訴母親:咱不求兒媳婦,你的飯,我來做,你的衣服,我來洗。
老人家被兒子說服了,開始了輪流住兒子家的生活。
自從婆婆來了之後,李伯母還是精心的照顧著,沒有一絲怠慢,連說話的語氣和態度也非常好,起碼比以前好,這令老婆婆很感意外。她不知道,兒媳對她的好,是因為她兒子用對嶽父母的好換來的。
想當初,知道兒子把嶽父接家來,她還很生氣呢。暗罵兒子軟弱無能,罵兒媳太強勢。現在,沒有想到,兒子兒媳對自己也是這麼好,自己才是那個自私的人。
李伯母在伺候婆婆,她發的誓不作數了,她只知道,這是幫自己的老伴呢。
表面上看,幸福的家庭那麼平靜,其實,也是暗流湧動,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為自己鋪路,鋪一條通向全家幸福的路。這個家庭中的人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