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歷經了歲月的滄桑,經歷了許多大風大浪、風風雨雨。此時的男人充滿了成熟韻味,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人到中年後,精力就開始走下邊坡路了,不再像年輕時的氣血方剛,渾身充滿幹勁了。為什麼會有「中年危機」的存在?就是因為人到中年,猶如夕陽西下,如果不是事業有成,那麼你在職場上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比精力吧,你不得不服老,和年輕人沒法比,沒法比就意味試著你加班拼不過年輕人,比創新能力比不過年輕人,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豐富的社會閱歷與職場經驗了。人到中年,明白了這4個道理,才算不枉此生。
一、不要「倚老賣老」,年輕人有著無限的潛力。
在職場上,人到中年,往往有很多人瞧不起那些後輩年輕人,認為這些毛頭小子不夠成熟,做事不踏實,為人處世還很稚嫩。有的人還會認為,自己的人生之路已經走了一半,社會經驗豐富異常,於是看到那些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各種不順眼,瞧不起社會經驗少得可憐的年輕人。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誰沒有年輕氣少的時候?這不是你瞧不起年輕人的理由,也不是你貶低年輕人的藉口。
要知道,此時的你和這些年輕人對比,基本沒有什麼優勢了,年輕人有的是時間來鍛鍊自己、培養自己、發展自己,年輕人有著無限的潛力,最好不要在他們面前倚老賣老,狂妄自大。聰明的人都知道,自己到了中年,應該以自身的豐富經驗適當地去指點年輕人,讓年輕人對自己感恩戴德,雙贏豈不美哉?
二、不要好為人師,要適當收斂。
職場上適當的指點別人,只要不是那種白眼狼,人家都會記住你的好,會以其他方式感恩你,比如給你買瓶水,請你吃個飯。現在的年輕人很靈光,知道別人的付出不是免費的,「禮尚往來」才是職場的交際手段。
不過有的人仗著自己見多識廣,總是喜歡對年輕人「好為人師」,喜歡對他們滔滔不絕、指點江山,一次兩次到也罷了,如果總是這樣,別人必定會對你這個人很嫌棄。其實很多事情,你看透了,不一定要說透,因為有些道理,不親身經歷是無法體會的,你說的再多,都不如讓他吃一次虧來的記憶深刻。
很多中年人到了這個年齡段,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總是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仿佛只要不按照他說的做,就一定會摔跟頭。最終,你周圍的人必然是年輕人煩你,中年人不屑你,老年人不理你。
三、琢磨權力的遊戲,看清權力爭奪的本質。
人到中年,沒有充沛的精力和年輕人比拼,你擁有的技術往往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落後,年輕人的學習能力與潛力你是無法對抗的。到了這個年齡段,你需要深刻研究權力的規律了,所謂權力的規律其實也就是權力運行的規律。為什麼職場上有的中年人看起來沒什麼能力,也沒掌握什麼技術還能混得很好?就是因為他們通過明白權力運行的規律,知道了該怎麼貼近權力,運用權力。
職場上的其他方面的東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削弱,但是權力不會在乎你的年齡,只看你是否遵循它。精明的中年人,通過在職場上多年的摸爬滾打,深刻地明白,面對權力要服從,不要正面去對抗,面對強者要依附,通過依附強者分享權力。
很多人可能會不屑於「趨炎附勢」,認為這樣低人一等。不過,職場上本就是以權力說話,誰的拳頭硬,誰就是真理。你要記住,權力運行的規律就是,服從權力,不搞對抗,依附權力。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上來去自如,順利發展。
四、多準備些後路,從容應對突發情況。
人到中年,不得不承認的一件事情就是,你已經禁不起失敗的折騰了。年輕時跌倒了,還能很快的爬起來,再跌倒了,也能憑藉充沛的精力與鬥志再次拼搏。但是,人到中年,此時的你已經沒有能力再去應對比較大的挫折,此時你要多準備些後路,這樣才能從容應對突發情況。
例如,一定要讓自己有一部資金是隨時可以取出來應急的,畢竟此時的你上有老,下有小,不再是年輕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情況。
總結
人到中年,明白了以上4個道理,才算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