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就與他抵制誘惑的能力成正比。
人一旦迷醉於自身的軟弱之中,被誘惑控制了。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而且難以再掙扎著爬起來。
但是,現在各種各樣的誘惑那麼多,什麼情況下一個人能夠抵制誘惑?
1、有使命感、有目標感的時候。
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當你被外在動機所驅動時,就必然會忽略內在動機的存在,從而忽略自己真實的好奇、興趣、熱情和使命。 但是當你想到目標、想到使命的時候,就會有抵制誘惑的動力和勇氣。
2、被激發競爭意識的時候。
當你在某個項目上,需要和人競爭、與人爭鋒的時候,如果這個人和你的水平差不多(而不是比你厲害很多,或者比你差很多),會更大限度的激發你的「戰鬥」傾向,激活你的潛能和創造力,你的潛意識裡面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驗證自己能做到何種程度的機會,因此會全力以赴而不管誘惑。
3、當你長期堅持一個或幾個好習慣的時候。
比如說你堅持每天早起,堅持每天健身,堅持每天寫作,堅持每天練字......你的堅持會給你的神經和細胞發出一個信號:這是一個有長遠目標、有規劃、能夠延遲滿足的人。所以,你的身體為了「適應」這樣的一個身份,會有意識的抗拒和無視誘惑。
4、當那些曾經誘惑你的東西不再吸引人的時候。
比如說你以前很喜歡打遊戲,但後來意識到,這種方式不過是讓自己在遊戲中去尋找現實中找不到的成就感,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或許遊戲就對你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覺得還不如去現實中努力的獲得真實的成就。
比如你以前很喜歡看言情小說,但後來意識到,這種方式不過是讓自己在小說中感受那種「被愛的感覺」而已,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或許小說就對你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了,你會覺得自己應該去真實的世界裡面體會「愛人」和「被愛」的感覺。
5、當你感覺自己被誘惑的時候,呼吸冥想,和自己進行深層次對話的時候。
比如,你現在有正事要做,但是你被一些「非正事」誘惑,想要去做那些不能產生價值卻會造成拖延甚至負面情緒的事情,這時候,你可以嘗試著,先做三個深呼吸,然後慢慢的進入冥想狀態,在冥想中,和自己對話,問問自己:
其實這是一種內觀。
內觀要求你做自己的觀察者,體察自己的情緒是怎麼回事兒,就好像一個心理學家在分析自己一樣。
當然,內觀冥想可不僅是為了休息,也不是陶冶情操,內觀冥想的目標,是獲得對事物的洞見,和個人真正的自由。
冥想,要求你的思想不能信馬由韁,必須專注在呼吸上。
能堅持專注的時間越長,功夫就越深。練好這個專注的功夫,你才能不被各種情感和思想困擾,不受大腦模塊的控制,獲得自由。
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我經常練習「冥想」,並相信這讓我變得更加頭腦開放,能從更高的層面看問題,鎮定自若,更加富有創造力。
冥想能幫人將事情的節奏放慢,所以即使面對混亂,我也能保持平靜,就像一場街頭混戰中的忍者一樣。我不是說必須通過冥想才能形成這種思維,只是分享我和許多人的體驗,並建議你認真考慮嘗試冥想。
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