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歲奶奶生病後的感悟:只帶孫子不帶孫女,我真的很後悔

2020-09-11 巍巍聊情感

講述人:李奶奶

巍巍你好,我姓李,今年剛滿70歲,我有三個兒子,當年在村子裡一直都是驕傲的。我們當年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現象很嚴重,只有生兒子才有底氣,才有臉面。

大兒子是第一個先結婚的,結果生了個女娃,我當時就提出了只幫忙帶孫子不帶孫女,沒想到去年自己生病了,才覺得這輩子幹了件糊塗事

01

我們一家5口人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山村裡,當時村裡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我生了三個男孩,在村裡一直享有聲望,不敢有人欺負。

我的大兒子先結婚,媳婦是鎮裡的。他們結婚沒多久就生下了第一胎。當我看到第一胎是女兒的時候,立馬就沒有心情了,氣哄哄的從醫院裡走出來,告訴老頭子:「咱們這個兒媳婦真是不爭氣,生了個女娃,你在這吧,我先回去了。」說完我就背著手,朝家裡的方向走去。

大兒媳婦做月子的時候,我也沒正兒八經地去照顧,雖然大兒媳婦人也不錯,但是我還是為她生了個女娃生氣。我給她燉好了湯,都是讓兒子或者老頭子送過去。

出了月子,兒子兒媳婦商量著要去外地打工,提出把孩子放到家裡,讓我們老兩口幫忙帶,我當時的氣還沒消,直接就告訴兒媳婦:「我只帶孫子,孫女等於是幫別人養老婆,你讓你媽去帶吧。」兒媳婦聽了,雖然心中有怨氣,但是也沒再說什麼。兒子勸了我幾回,看我比較固執,也不再勸我了。

大兒媳婦沒辦法,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是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大兒子出去打工賺錢養家。

沒過多久,我另外兩個兒子也相繼結婚,都是生的大胖小子。我當時很開心,都顧不上照顧哪個了,我和老伴商量著,分開照顧,一家一個。二兒子家在鎮裡,我為了照顧孫子,就跟著去了他在鎮裡的家,老伴則是在村裡的三兒子家照顧孫子。我們只有到過節的時候,二兒子才開著車回老家相聚。

02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大兒子的閨女很爭氣,考上了省名牌大學,畢業後還在大的國企工作,什麼名字我腦子也記不清了,反正工資比我們村裡前年考上的公務員都高好幾倍。另外兩個孫子,一個高中上完就跟著他爸幹活去了,一個考上了大專,畢業在鎮裡一家廠子裡上班。

每年過節孫子孫女回到村裡,都會給我們老兩口買東西,這些孩子都很孝順。最為孝順的還是孫女,她每次回來都拎著大包小包的,說這是當地特產,又說這是補品,吃了對老人身體好。看著孫女這麼孝順,我心裡其實多少有些愧疚,畢竟早年間我也沒有幫忙照顧她,也很少和她親近,可如今卻比孫子更加孝順。

看著孫女忙裡忙外的,我坐在椅子上,想著以前種種對她的冷漠,不自主地流下了眼淚。孫女無意中看到我流淚,走過來蹲在我的面前看著我說:「奶奶,你怎麼又哭了,孫女長大了,也有錢了,可以孝敬爸媽和爺爺奶奶了,你應該高興才是啊。」我拉著她的手,把她緊緊地摟在了懷裡。

03

去年我生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老伴沒辦法,給三個兒子打電話,可是他們不是在外地就是互相推脫,不願意出錢送我去醫院看病。最後孫女不知道從哪得到的消息,專門回來一趟,出錢把我這個老太婆送去了醫院。躺在病床上的我,看著房頂,心裡不是個滋味。想當年自己根本不願意看一眼的孫女,居然比這些捧在手心裡的兒子和孫子更有孝心。

看著孫女在病床前忙前忙後,我和老頭子都覺得有些愧疚。孫女越有孝心,我們心裡就越難受。我真的很後悔當初那句話——只帶孫子不帶孫女!我真的錯了,有這麼好的孫女我卻沒有好好珍惜。


情感點評:感謝李奶奶的分享。

現在的人們都講究男女平等,可是在老一輩人的思想中,重男輕女的觀念卻根深蒂固,總固執的認為:兒子是自己的,女兒是替別人家養的,是一門親戚。

老人們都是生活在舊時代,在當時的年代,男人就是家裡的頂梁柱,主要勞動力。誰家裡男孩多,在村裡就是大戶,沒人敢欺負。誰家有男孩就能分到田地,女孩只能是浪費家裡的糧食,所以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就認為生兒子才有用,而生女兒沒工作沒收入,只能是幫別人養的媳婦,最後為別人家傳宗接代,就算偶爾回家,也只能當成是門親戚。

而如今,隨著女性地位的轉變,讓女人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她們往往手裡掌握著家中的決定權。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性別而怠慢和忽視她,有時候兒子的孝順也要看媳婦的眼色行事,而女兒的孝順卻可以做到不管不顧,女兒也比兒子更加貼心。

我想說: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一個孩子都是上蒼給予父母的天使,我們要拋棄「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一視同仁,給孩子一個幸福和完整的童年。


 

相關焦點

  • 一位六十歲的奶奶辛苦帶孫子十年,最後卻帶成了仇人
    今天我和大家先聊一聊她叫王英,今年她六十歲,正當女婿和女兒好的時間王英嫌女婿太窮了她卻逼著女兒和女婿離了婚,女兒跟女婿離了婚後按照國家的規定,女婿必須要付給自己女兒部分撫養費,但是女婿一分錢都沒有給過自己女兒,最後女兒問前夫要錢無果後就這樣女兒跟母親商量後為了養活自己的女兒獨自去了外省打工。
  • 那些一個人把孫子帶大的老人,後來都怎麼樣了?我採訪了兩位奶奶
    文/清水無塵01在網上看到幾個關於老人帶孫子的順口溜:沒有孫子盼孫子,有了孫子成孫子。不見孫子想孫子,見了孫子怕孫子。帶孫就像保姆工,身心疲憊不輕鬆。心想不幹放不下,奈何還需孫接宗。帶孫辛苦地位低,有事請假沒人批。年年帶孫年年愁,天天帶孫像只猴。
  • 70歲老太太,臥病在床,孫女帶她去醫院,聽聽老太太怎麼說
    李阿婆70歲,前段時間臥病在床,送她去醫院的是已經嫁人的孫女。前段時間李阿婆病倒了,大兒子幹心疼,孫子又去外地打工了,連去藥店買藥的人都沒有。這時已經嫁人的孫女回來了,她看到李阿婆臥病在床,不吃不喝,心疼壞了,二話沒說,給丈夫打了電話,讓他開車來送奶奶去醫院。
  • 農村裡,那些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晚年有什麼區別?
    有人說,奶奶對孫子的態度,其實就是母親對兒子兒媳婦的態度。母親如果看得起兒子兒媳婦就會對孫子(女)好一點。反之,如果母親看不起兒子兒媳婦,就會連同孫子也看不上。我今天要寫的兩個故事,是關於老人帶孫子的。要說這兩個奶奶今年都是70歲,但她們一個把孫子從襁褓帶到高中畢業,而另外一個從來沒帶過孫子。
  • 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到底有啥區別?三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話說丁奶奶的小孫女,前幾年大學畢業就結婚了,婆家是做生意的,條件特別好。現在丁奶奶的小孫女可護著丁奶奶了,吃的喝的,都挑最好的買給丁奶奶,而不是買給自己爹媽。甚至丁奶奶的2個兒媳婦,都不敢再欺負丁奶奶了。因為丁奶奶的小孫女早說了,誰要是跟我奶奶過不去,就是跟我丁琪過不去。
  • 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晚年有什麼不同?聽聽兩位過來人的心聲
    我奶奶家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女兒大學畢業以後遠嫁他鄉。王奶奶說,她和王爺爺的晚年很幸福,有孝順的兒媳,懂事的孫子孫女,她很滿足。02張奶奶,今年76歲,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張奶奶的大兒子因為工作原因,很少回家,兒媳沒有工作,生了兩個孩子,都是兒媳自己在帶。
  • 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到底有什麼區別?3位老年人說出了答案
    那麼對於老年人來說,帶孫子和不帶孫子,晚年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聽聽這三位老年人的心裡話。孫子們都是張奶奶一手帶大的,特別是寡婦帶過來的那個孫子,他只知道奶奶疼他,雖然不是親生,可是讀了書有文化,知道不是親生的,竟然能夠這樣對自己,他很感恩。他說奶奶是個好人,於是所有的兒孫都會在節日回來看張阿姨。經常吃的喝的都挑最好的買給自己的奶奶,反而對父母都沒不怎麼孝順。
  • 「我的孫女我當然要帶!」奶奶宣示主權,不夠明白的老人活得太累
    有了很多空閒時間的她在平時也接觸了很多帶孩子的老人。在和他們的聊天中,小麗了解到了很多這些老人平常的家庭生活。前幾天一位鄰居的奶奶帶著她的孫子來小麗家玩,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這個奶奶和小麗也在一旁聊天。她們談到了有關婆媳關係的話題。這位奶奶是比較開明的人。
  • 帶孫子的奶奶心酸了:少年夫妻老來伴,我和老伴卻被孩子們分開了
    寶爸寶媽因為工作的原因,這件事情往往就落到了爺爺奶奶頭上。 於是帶孫子孫女成了爺爺奶奶的額外工作。這個工作過程中,孫子孫女一個萌萌的小動作都會給他們帶來無限歡樂。但是歡樂的背後,也難掩一些心酸和無奈。 兒媳上班後,林阿姨一個人帶孫女很辛苦。好不容易熬到孫子上幼兒園了,林阿姨想請老伴過來幫忙,誰知道大兒子卻不樂意了。 「媽,孩子雖然上幼兒園了,但那不是還得每天接送嗎?我和他媽每天上班挺忙的,哪裡有時間啊?
  • 奶奶帶孫子,到底有沒有用?2個孫子輩的說出了答案
    我寫過很多篇婆婆帶孫子,兒媳婦要不要給「帶孫費」的文章,很多老人都在評論區留言,說帶孫子如今已成了很多婆婆的份內事,不要說給什麼「帶孫費」了,兒子兒媳婦能不罵自己,孫子能記住奶奶的好,都已經算不錯的了。
  • 奶奶索要帶孫費,兒媳婦說:奶奶帶孫天經地義。你們同意這句話嗎
    王奶奶是一位退休的教師,兒子又是獨子,從小就很能幹,畢業後就在上海工作,遇上了現在的妻子。 王奶奶實在是受不了這種折騰,便和兒媳婦商量,早上她帶小豆豆,晚上兒媳婦帶小豆豆,卻遭到兒媳婦的拒絕,因為兒媳婦的理由上,晚上她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好好的工作賺錢。 王奶奶只盼著小豆豆快點長大,然而小豆豆3歲的時候,兒媳婦懷上二胎,王奶奶這一次無論如何也不會再帶二孩的,可是兒媳婦卻在鬧,說她懷的是他們家的孩子,如果王奶奶不帶,她就去打掉孩子。
  • 我不贊成爺爺奶奶帶孫子
    現在中國社會有個「怪」現象,父母必須要給孩子帶孩子,尤其是帶孫子,國人都有傳宗接代的「封建殘餘思想」,老年人和孫輩都「隔輩親」,一天不見都想的慌,但我認為,爺爺奶奶沒必要帶孫子。精力不允許帶孫子的老年人大部分都已退休,本打算能享受到國家給予自己的休假福利,安享晚年,沒想到被兒子兒媳一個電話就給「招」了過去,見了孫子格外親,看著吧,自己年齡也大了,有時候腰酸背痛也得忍著。小兩口天天上班,壓力也大,有時候一個星期都不來看孩子,爺爺奶奶等於又重新養了個「兒子」。
  • 媳婦生下孩子卻不帶,為何要我來帶孫子?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奶奶70多歲了,患上老年痴呆,什麼都不記得了。卻突然從養老院跑出來。民警問她為什麼要出走?她說,早上醒來突然想起今天是孫子的生日,她得去給孫子慶祝。 留在養老院的奶奶,忘記了整個世界,卻唯獨沒有忘記孫子的生日。在這世界上,比父母更愛孩子的,也許只有爺爺奶奶了。
  • 婆婆:我腰疼帶不了孩子,幾年後,孫子你為什麼不喊奶奶
    在我們那裡,老人給兒子蓋好新房娶上媳婦還是不算完成使命,在等孩子的孩子出世後幫忙共同拉扯到再也使不動一分力,就像是油燈裡的油耗盡了最後的一點火光。爺爺奶奶幫忙帶孫子成了代代人心照不宣的事,尤其是現在社會生存壓力大,很多家庭都需要兩口子上班才能維持正常的家庭運轉。
  • 爺爺奶奶帶孫子是理所應當,還是坐視不理
    對於這個敏感的話題,家家都有不同的版本,有的爺爺奶奶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臉上都笑開了花,而有的爺爺奶奶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卻是愛理不理的,好多家庭就為這事和老人產生了很深的隔閡,下面我就來聊聊我的這位朋友。
  • 農村奶奶是怎麼帶孫女的?那美麗有趣的畫面,你可能想像不到!
    奶奶,奶奶,那裡蹦來一隻螞蚱,你快給我抓螞蚱,我要玩螞蚱!奶奶忙著幹活,深知螞蚱抓不著,不想理會小孫女的要求,小孫女嗚嗚的又哭了!,給不了孫女更多的玩具,陪不了孫女去遊樂場。不過,農村的奶奶們如果要帶孫子,我建議還是不要種地或者只種一點消遣一下就可以了!畢竟帶過孩子的人都明白,帶孩子真的比幹活與上班還消耗身心健康,比幹活與上班還累還磨人!農村的奶奶們如果一邊幹活一邊帶孫子,就會消耗更多的精力,讓人更容易疲憊,累垮身體,造成不好的後果。
  • 婆婆:是該帶孫女,還是帶外孫女?
    為了照顧外孫女,而不顧孫女,這樣真的好嗎? 手心手背都是肉,這能理解,但最起碼,要有個先來後到吧? 兩人結婚一年,就有了寶寶, 從懷孕、生產,一直到寶寶一歲,都是小慧媽媽在忙前忙後,不僅要照顧小慧母女,還要帶自己的孫子。
  • 孩子由爺爺奶奶帶還是爸爸媽媽帶,6歲後差距明顯,很容易分辨
    而我老公說,夫妻不在一起,我結婚幹嘛,生了孩子不管,不給好的教育我生孩子幹嘛?所以我們夫妻不謀而合,帶著孩子在外面安家了,生完孩子那幾年很艱難,也堅決把孩子帶在身邊。現在也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因為孩子由爺爺奶奶帶還是爸爸媽媽帶,6歲後差距明顯,一眼就能分辨。誰帶大的孩子,生活習慣一眼就能分辨很多年輕人,剛生完孩子斷奶後就把孩子送回農村老家養,一年假期回去幾次。
  • 老人眼裡的孫子和孫女,差別有多大呢?聽聽20歲女孩的心裡話
    我相信,每個女孩在小的時候都對自己的奶奶或者爺爺有那麼一點痛恨,因為他們總是偏向弟弟或者哥哥,而自己身為女孩有很多的好處大人都會先給男孩,如果說,家庭裡女孩子多的話,那麼這個男孩簡直就是小祖宗。接下來,這位20歲女孩用自己的家庭經歷告訴大家,老人對孫子和孫女的看法,到底差別有多大。
  • 一位63歲婆婆坦言:帶孫子,我只帶到3歲,其餘一概不管
    你們養孩子,沒條件,我可以每家幫你們把孩子帶到3歲,至於3歲以後我就不管了,你們有條件要二胎就生二胎,沒條件,我也不奢望你們給我添多少孫子孫女,只希望你們3年之後,能放你媽一條生路。以下是這個嬸子的自述,我覺得還挺有代表性的,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