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李奶奶
巍巍你好,我姓李,今年剛滿70歲,我有三個兒子,當年在村子裡一直都是驕傲的。我們當年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現象很嚴重,只有生兒子才有底氣,才有臉面。
大兒子是第一個先結婚的,結果生了個女娃,我當時就提出了只幫忙帶孫子不帶孫女,沒想到去年自己生病了,才覺得這輩子幹了件糊塗事。
我們一家5口人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山村裡,當時村裡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我生了三個男孩,在村裡一直享有聲望,不敢有人欺負。
我的大兒子先結婚,媳婦是鎮裡的。他們結婚沒多久就生下了第一胎。當我看到第一胎是女兒的時候,立馬就沒有心情了,氣哄哄的從醫院裡走出來,告訴老頭子:「咱們這個兒媳婦真是不爭氣,生了個女娃,你在這吧,我先回去了。」說完我就背著手,朝家裡的方向走去。
大兒媳婦做月子的時候,我也沒正兒八經地去照顧,雖然大兒媳婦人也不錯,但是我還是為她生了個女娃生氣。我給她燉好了湯,都是讓兒子或者老頭子送過去。
出了月子,兒子兒媳婦商量著要去外地打工,提出把孩子放到家裡,讓我們老兩口幫忙帶,我當時的氣還沒消,直接就告訴兒媳婦:「我只帶孫子,孫女等於是幫別人養老婆,你讓你媽去帶吧。」兒媳婦聽了,雖然心中有怨氣,但是也沒再說什麼。兒子勸了我幾回,看我比較固執,也不再勸我了。
大兒媳婦沒辦法,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都是自己一個人照顧孩子,大兒子出去打工賺錢養家。
沒過多久,我另外兩個兒子也相繼結婚,都是生的大胖小子。我當時很開心,都顧不上照顧哪個了,我和老伴商量著,分開照顧,一家一個。二兒子家在鎮裡,我為了照顧孫子,就跟著去了他在鎮裡的家,老伴則是在村裡的三兒子家照顧孫子。我們只有到過節的時候,二兒子才開著車回老家相聚。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大兒子的閨女很爭氣,考上了省名牌大學,畢業後還在大的國企工作,什麼名字我腦子也記不清了,反正工資比我們村裡前年考上的公務員都高好幾倍。另外兩個孫子,一個高中上完就跟著他爸幹活去了,一個考上了大專,畢業在鎮裡一家廠子裡上班。
每年過節孫子孫女回到村裡,都會給我們老兩口買東西,這些孩子都很孝順。最為孝順的還是孫女,她每次回來都拎著大包小包的,說這是當地特產,又說這是補品,吃了對老人身體好。看著孫女這麼孝順,我心裡其實多少有些愧疚,畢竟早年間我也沒有幫忙照顧她,也很少和她親近,可如今卻比孫子更加孝順。
看著孫女忙裡忙外的,我坐在椅子上,想著以前種種對她的冷漠,不自主地流下了眼淚。孫女無意中看到我流淚,走過來蹲在我的面前看著我說:「奶奶,你怎麼又哭了,孫女長大了,也有錢了,可以孝敬爸媽和爺爺奶奶了,你應該高興才是啊。」我拉著她的手,把她緊緊地摟在了懷裡。
去年我生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老伴沒辦法,給三個兒子打電話,可是他們不是在外地就是互相推脫,不願意出錢送我去醫院看病。最後孫女不知道從哪得到的消息,專門回來一趟,出錢把我這個老太婆送去了醫院。躺在病床上的我,看著房頂,心裡不是個滋味。想當年自己根本不願意看一眼的孫女,居然比這些捧在手心裡的兒子和孫子更有孝心。
看著孫女在病床前忙前忙後,我和老頭子都覺得有些愧疚。孫女越有孝心,我們心裡就越難受。我真的很後悔當初那句話——只帶孫子不帶孫女!我真的錯了,有這麼好的孫女我卻沒有好好珍惜。
現在的人們都講究男女平等,可是在老一輩人的思想中,重男輕女的觀念卻根深蒂固,總固執的認為:兒子是自己的,女兒是替別人家養的,是一門親戚。
老人們都是生活在舊時代,在當時的年代,男人就是家裡的頂梁柱,主要勞動力。誰家裡男孩多,在村裡就是大戶,沒人敢欺負。誰家有男孩就能分到田地,女孩只能是浪費家裡的糧食,所以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就認為生兒子才有用,而生女兒沒工作沒收入,只能是幫別人養的媳婦,最後為別人家傳宗接代,就算偶爾回家,也只能當成是門親戚。
而如今,隨著女性地位的轉變,讓女人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她們往往手裡掌握著家中的決定權。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性別而怠慢和忽視她,有時候兒子的孝順也要看媳婦的眼色行事,而女兒的孝順卻可以做到不管不顧,女兒也比兒子更加貼心。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一個孩子都是上蒼給予父母的天使,我們要拋棄「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一視同仁,給孩子一個幸福和完整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