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小時候很不快樂

2020-10-30 一一霞0625

我成績一直很好,小學初中一直是重點班;

大我兩歲的哥哥,兩次復讀,只勉強上了普通班;

父親做了多年的科長,一直未獲提拔,心灰意冷。

父親將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

我每次考試後的成績、排名、前進了幾名、退步了幾名……

父親問得很詳細, 進步了還好說,退步了…壓力山大。

「家裡啥都不要你做,只要你把成績搞好。」-----父親常掛在嘴邊的名言之一。

「不管家裡有多窮多苦,砸鍋賣鐵也要讓你讀書。」----父親名言之二。

一大家人的生活都靠父親一個月兩百多塊的死工資,勉強填飽肚子。 但父親總會隔段時間買些蘋果雞蛋之類的奢侈品送給我的各位老師。

父親是鎮上幹部,但穿的比鄉下農民還差,三年只有兩條褲子輪著穿,被水洗得發白變大,極其不合身。

父親與別人交流,不管對方是領導同事,還是親戚朋友,寒暄過後,父親總能將話題扯到我身上。

「我們家秋梅,放學後從來不出來玩,只會在家寫作業、看書。」

「我們家秋梅,從來不在乎吃穿,心思都在學習上。」

「我們家秋梅,我們在客廳看電視,她一個人在房間看書,電視從來瞟都不瞟一眼。」

「我們家秋梅,在重點班,這次語文考了XX分,全班排XX名。」

「我們家秋梅……」

就這樣我成了一個成績優秀、熱愛學習的「別人家的小孩「。

其實我也很想出去玩,很想看電視,很想買點好吃好穿的……

但我不能, 想到父親發白的褲子,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書桌前。

「你爸為了你,幾年都沒買過一件新衣服了,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讓你爸過上好日子。「這是母親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無數次我在心中吶喊——

我不要你們對我這麼好; 不要你們將注意力全放在我身上;

不要你們給老師送禮了; 你們該買褲子買褲子,該吃好的就吃好的;

我受不了啦!

可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相關焦點

  • 我的媽媽不愛我:小時候喜歡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喜歡別人家的媽
    我的媽媽不愛我,小時候我還不太確定,我以為媽媽的愛都是這樣,後來我才明白......都說隔輩兒親,容易慣著孩子,我媽尤其嚴重,真不知道帶了這麼多年她怎麼還不厭煩她的外孫女。記得我小時候,我媽是整天嘮叨她帶我是多辛苦,我能不能讓她清淨一會兒。現在可好,祖孫倆好的和朋友一樣,相看兩不厭。
  • 快樂的能力其實需要從小培養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可能是因為我找到了,曾經童年時期根植在我心裡的快樂,這種早起童年的快樂堆積,便形成了一種能力,它一直儲存在內心深處,隨著年齡的增長焦慮越來越多,這種快樂就被封存了,成為了回不去的記憶,但是能力還在的。我最近可能慢慢的恢復了這種快樂的能力。我出生一個農村的普通家庭裡,小時候,大概小學五年級以前都是個快樂的孩子,沒什麼學業負擔,家長也管的很少,為什麼這麼說呢?
  • 我「討厭」得白血病的表姐,她從小就是我爸媽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時隔幾年,我突然想不起來她的樣子。她大我兩歲,無論是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她總是在我前面,大我兩屆。乖巧懂事的表姐也一直是親戚眼中的好孩子 好榜樣,卻成為了我們這些調皮搗蛋的弟弟妹妹中的眼中釘肉中刺。每逢年過節,親戚們對表姐的誇讚和對我們這些弟弟妹妹的恨鐵不成鋼的責罵,更讓我們遷怒於她,不願跟她相處。
  • 爸媽不管我,從小奶奶養我長大,。我只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我爸喜歡喝酒,外面打工,。我媽媽得病,無法照顧,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吃過母乳,。我奶奶就開始照顧我,,我奶奶也沒什麼錢,我穿的衣服都是別人送的,鞋子只能買涼鞋。大冬天的穿著涼鞋,自從我7歲開始讀1年級。剛踏入校門的一刻開始,我就覺得我想回家,因為學校裡同學個個嘲笑我,諷刺我。我穿著一雙涼鞋去讀書,那時候是冬天,手腳被凍的通紅。
  • 我爸媽生了「我」,但發現是女孩很不開心,從小把我丟在奶奶家
    我爸媽生了我,但發現是女孩很不開心,於是從小把我丟在奶奶家,奶奶也重男輕女,所以從小吃的穿的都不好,都是撿親戚家不要的。好幾個月不給我洗頭,我媽偶爾來看我發現頭髮裡都生了蝨子,然後更嫌棄我了。奶奶他們有自己的飯菜,我不能吃,因為我爸媽沒給過我的生活費,但是我奶說她可憐我心疼我,所以準許我吃大米飯拌醬油。
  • 我媽說:孫女是自己家的孩子,外孫女是別人家孩子
    即便是有時帶著我上山,也是讓我在地頭地腦幹點小活僅是給她做個伴。重的農活她從不讓我幹,話說是嫌我礙事,我心裡知道,她是不捨得我幹。我時常會聽我媽跟別人說:女孩子家只有在自己娘家能享點福,能少讓她幹點活就讓她少幹點吧,等以後嫁到婆家了,有的是時間幹……而我那時侯也不是很懂事,也就藉故懶塌塌地在旁邊玩。
  • 那些從小不被滿足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女孩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小豬佩奇的餅乾。」一開始媽媽說:「吃零食對身體不好,不買了。」可是女孩依然想要,最後媽媽對女孩說:「我沒帶錢,錢不夠了。」小女孩滿眼委屈地說:「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有小豬佩奇的餅乾,只有我沒有,我也想要。」卻不想媽媽依然不同意,甚至對女孩說:「不該花的錢,不能花。」
  • 別人家孩子飢不果腹、穿著粗布衣,而媽媽一身的確良
    我從小就喜歡和媽媽聊天,從她小時候的趣事講到我小時候,直到現在我當了媽媽,還是經常會和媽媽聊天到深夜,總是感覺有說不完的話。現在和媽媽離得比較遠,就想把這些記憶留下來,以後都是美好的回憶。1965年7月,我的媽媽出生在那個偏遠的小村莊。家裡有兩個哥哥,兩個弟弟,媽媽是唯一的女孩。
  • 那個從小不受待見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我媽頭胎生的我姐,我一出生,我爸就鬧著要離婚。他甚至把小三帶回家住,以此逼迫我媽籤字,但我媽仍不願離婚,她跟我爸說,你和小三可以住新家,我帶著兩個女兒回老房子住。就這樣,我媽帶著我姐和我住進了破破爛爛的老家。我媽勤勞肯幹,我爺爺覺得家裡有這個兒媳婦不虧,便不同意他們離婚,但是要把我送人。可以說,我一出生,全家就沒一個人喜歡我。
  • 別人家的父親我不羨慕我驕傲我的父親
    ,做子女的羨慕別人家的父親。最近又一個別人家的父親在網上走紅。一篇關於《別人家的爸爸!農民父親為女兒建小公主民宿,太有愛了》,這篇文章在網上傳開。一位有愛且有才的父親,為女兒花了7個月打造了一個HELLOKITTY的夢想王國。讓許多的人都羨慕這個女孩,讓許多人都崇拜這個父親。也讓很多人渴望這樣的父親。我不羨慕別人家的爸爸。此時我的腦海裡只想到我的父親。
  • 窮但溫暖的家,帶給我幸福,伴隨我長大成家
    小時候很少能穿到新衣服,衣服幾乎都是穿別人穿過的,過年也不一定有新衣服穿,沒錢買零食吃,沒錢買玩具玩,還記得我的書包和運動服是從小放學後給人剝茶針攢的錢在三年級時買到的(之前的書包都是用媽媽裝毛線用的布袋),家裡窮,但還是很幸福。小時候父母給了我暖暖的愛,在我傷心難過害怕時,母親會給我一個溫暖的懷抱,告訴我,有媽媽在,不怕。在我感到迷茫困惑時,媽媽總會耐心的解說。
  • 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男朋友,兩個永遠戰勝不了的對手
    前幾天和同事聊天,說國人都有兩個不可能戰勝的對手,一個是別人家的小孩,另一個是別人家的男朋友。我想了想,會心一笑。我想也不是,只不過國人喜歡攀比,但同時又普遍性的自卑!喜歡攀比和自卑可能是紮根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民族性。小時候比學習,長大了比工作,到老了比子女,好像永遠都有比不完的東西。但我們也從來沒有問過自己,自己所擁有的到底好不好,夠不夠。好像沒有,從來都沒有。
  • 小時候怕別人嘲笑,我媽是清潔工,我爸是農民工,長大後才知道
    ,為什麼我的爸媽和別的同學爸媽不一樣。,每天要起很早,去幫別人打掃衛生,哪裡髒哪裡就是她工作的地方。比留守兒童幸福,因為我從小有父母陪伴著長大,雖然父母不善言詞。我有著童年,抓魚爬樹摸狗,幹活除草割稻穀,每周五回到家好吃的,和過年的壓歲錢和糖果,有不捨得穿到最後不合身的衣服。
  • 媽,你小時候不讓奶奶來看我,現在我也不讓你看我的孩子
    王阿姨和老公結婚時遭到了公婆的極力反對,就算未婚先孕也沒能讓他們接受,甚至要她打掉這個孩子。最終王阿姨還是和老公結了婚,並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好日子。但從此以後她家就再也不讓公婆來住,女兒出生後也不讓她們見面,所以女兒從小對爺爺奶奶很陌生,逢年過節都是爸爸一個人回去。
  • 越長大,就越發會想起小時候您帶給我的快樂
    我曾問過母親關於你們的故事,母親告訴我外婆嫁給你之前是個沒幹過粗活的大小姐,嫁給你之後更是被你寵到了骨子裡,別人家的婦女被丈夫吆喝著放牛,餵豬草,收稻穀,偏偏外婆是個例外,直到母親長到十歲還不知道怎麼煮飯,煮的飯經常半生不熟,苦了母親要在上學前把家務活都做好,放學了還要等你賺錢回家做飯,閒出來的時間還要哄著妹妹。
  • 我的老師媽媽,節日快樂
    我的媽媽站立在人群中,露著淺淺的微笑。細看她的腹部已經隆起,那裡面呆著小小的還未出生的我。 我從小跟著媽媽在學校裡生活,學校即家。記憶中的操場很大,足夠我們日常玩耍:跑著捉人,圍在一起抓石子,打羽毛球,學騎自行車 ……一到周末,院子裡就會拉出很多繩子,曬滿了衣服,床單和被子,我就在被子床單之間穿梭,玩得不亦樂乎。
  • 鄉土散文||我小時候
    我們的小村子也就四戶人家,三家王姓,一家呂姓,共同生活在這個叫阮圍孜的地方。圍孜很小,聽說是當年阮氏家族修建而成,後來卻沒落了。阮氏為了防土匪,圍孜一圈是池塘,只留一個進口,大約一米五寬,後來有高人路過,說這圍孜就是一個桔子,進口的地方是桔子把,這地方是風水寶地人丁興旺。我反正不明白,印象中沒有被洪水淹沒過,大人們說是抬地,水漲圍孜漲。因為沒有大人看管,母親是不允許我隨便離開圍孜的。
  • 小時候我管父親叫姨夫
    我是默默飛燕。小時候,父母為了躲計劃生育,把我寄養在大姨家。大姨家有兩個兒子,我從小跟表兄弟長大。我跟他們一樣,管大姨叫媽,大姨夫叫爸。對於我自己的親生父母,我叫姨夫姨媽。我從小就對父母比較陌生。也許是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我一直很自卑膽小內向,有生人來,我都不敢朝面。6歲時,我上小學了,父母把我接回了家。在父母家我總感覺彆扭,不如在大姨家自在。我覺得父親不喜歡我,他只喜歡姐姐和弟弟。我跟姐姐弟弟的關係也很生疏,我更親大姨家的表兄弟。
  • 我小時候在媽媽餐館幫忙,網友:同齡孩子都叫我阿姨
    ,又不是我願意談幾個的,還不是都不願意那麼快結婚,我覺得是浪費我時間所以拜的,難不成都不結婚我還跟別人死耗青春。當時我就說她誰像你啊來來回回就這一個!來回就這一個嫁又不嫁,等那男人都和別人結婚了還和他拉拉扯扯,最後搞得別人又離婚。然後再娶的她。可憐那個女人稀裡糊塗結婚又被離婚。現在又如何呢!依然和她離婚了。我談再多戀愛也沒當過第三者,也沒離婚。
  • 從小缺愛的我,何處才是家?
    那種心情怪怪的,覺得自己是英雄吧,但又不敢否定不是自己在後面推倒了她,說不出的感覺。為什麼總記得這件事,在慢慢歲月中我還是有力量和善根的。大師兄也經常為了我們沒有做好,幾個月不理也不帶我們學習。我開始困惑,也就在這時2019年7月,有微信朋友發來《破相論》,我聽到七非先生說你想什麼直說,女人金錢… 我就聽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