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春麗。
要不是工作需要,
早就想把微博卸載了。
因為時時刻刻,
都有人在努力刷新著人類智商認知的下限 。
1.因為你是獨立女性papi醬
papi醬大概沒想到,
自己孩子姓氏這種「絕對」私事,都能被吵成「公共議題」。
一場關於papi醬孩子的「冠姓權」討論,
來得如此猝不及防。
母親節當天,
papi醬在微博發文感慨自己的第一個母親節:
但是沒多久,有位博主發了一條微博:
「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
結果,隨著這股「隨父姓」的話風,
數以萬計的網友,
集結在評論區對papi醬冷嘲熱諷破口大罵。
不過,就算是不隨父姓,也會被人罵吧。
有人會質疑,
這場讓人哭笑不得的「冠姓權」大討論,
為什麼偏偏選中了papi醬做靶心?
「大家好,我是papi醬,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這是papi醬的slogan,
也是她被標榜為「獨立女性」人設的開始。
作為一個短視頻網紅博主,
papi醬許多看似搞笑的視頻背後,
都充滿了對女性的關懷。
而papi醬本人也不止一次的在節目中表達了,
作為女性對於生活,應有的態度。
現實生活中,
她名校出身,知名短視頻博主,
擁有自己的MCN——papitube,
估值過億……
這些,都是「獨立女性」所倡導和嚮往的。
與其說papi醬選擇成為「獨立女性」,
倒不如說她「被選擇」成為那個代表。
所以,如此一個優秀的獨立女性,papi醬,
必須在方方面面都要特立獨行。
最直接的,
獨立女性,那就得不婚不育。
如果連papi醬都結婚生子,子隨父姓,
讓我們這些普通女性又要怎麼去爭取?
哈????
不知道你們看了這些是什麼感覺,
反正春麗的三觀已經被震碎。
不過,面對全網鋪天蓋地的謬論,
papi醬用一條突然被置頂的視頻回應了一切質疑:
「網上和身邊永遠有一群「挑刺狂魔」,
別人說什麼他們都能挑出刺,
別人做什麼他們都覺得有問題,
真不知道是能冒犯到他們的點太多,
還是挑出別人的「毛病」能讓他們有優越感。」
不得不說,
papi醬這個回應,簡直酷炸了!
「獨立女性必須丁克,孩子必須跟母姓,這是什麼鬼邏輯?」
真正的獨立女性,
既有堅持做這件事的權利,
也有堅持不做這件事的權利,
不恪守某一個標準遵從自己的想法。
真正的獨立是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人格,和獨自生活的能力。
這兩年,
女權這個詞在網上到處都是,
幾乎什麼事情都能牽扯到女權。
但越來越多的討論把女權變成一種諷刺,充斥著各種惡臭的聲音。
讓女性群體在遭到不公正待遇時,
面臨更多的抨擊和社會偏見。
2.現代女性≠嬌滴滴的玫瑰
微博上看到一則視頻,被女性潛在力量所震撼。
一個名為鄧璐的女攝影師,普通的她有著不普通的AB面。
A面是日常勤鍛鍊,練出肱二頭肌,強健的身軀,
B面是工作中力扛各種攝影器材,舞起來虎虎生威,不輸男兒。
要知道,日常一套器材重達六七十斤,相當於一個青少年的體重,
男子扛著四處跟拍都很費力,更別提天生力量較弱的女生。
但鄧璐就是做到了,拼時長、拼重量都不輸男人。
榮獲柏林電影節獎項的《大象席地而坐》,就是出自她之手。
作為國內唯一斯坦尼康女攝影師,
證明了只要女人想做,多難都能迎難而上。
社會你璐姐,人狠話不多。
網友紛紛拜倒在她褲腿下,高喊著姐姐牛逼。
你看,誰說女子只配嬌滴滴?
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工作生活中稍微帥氣一點的女孩,都會強調自己是個女漢子,
感覺做個漢子,就能和普通嬌滴滴的女孩區別開。
這也不是惡意,就是下意識的反應,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重視。
畢竟真正的中性風,會被人嫌棄是不男不女,敗壞社會風氣。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曾在論壇上發表過一番糟心言論。
他說:
「一個國家到底好不好,我們常說女性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是因為中國女性的墮落,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墮落。」
意思是,中國女人要求很多,自身能力不夠。
所以寄希望於另一半帶飛,要求男人要有錢,至於品性如何無所謂,
畸形的擇偶觀,影響甚至決定了男人奮鬥和成長的方向。
如果中國墮落了,那根本原因在於女性的墮落。
這是她們的原罪。
話裡話外,把中國女人描述得貪圖享受,又貪得無厭,
坐在辦公室裡小腳一翹,壓根不懂男人在外艱辛。
一股子直男癌的惡臭撲面而來,令人窒息。
被網友炮轟價值觀有誤後,
俞敏洪假惺惺解釋沒有歧視女性,輕飄飄喊口號:
「女性強則男人強,則國家強。」
正如張雨綺所譏諷的,
北大的教育與新東方的成功,都沒能讓他理解女性真正的價值。
他不知,中國女人早已不是他想像。
想要什麼,不再指望依靠男人,而是靠自己去獲取未來。
好比邁入40歲大關的陳喬恩,
面對中年女演員的轉型困境,她也不慌張。
因為入行當拼命三娘的那些年,她已賺夠了讓自己生活幸福的本錢。
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坐在自己挑選的沙發上,她笑得很滿足:
「要給一個女孩歸屬感的,有時候不一定是一個男人,
你選擇的地方,你創造的家,或是這張沙發,它就是歸屬感。」
如今結婚率的持續下降,說白了,是女孩們更懂得自我享受了,
一個個成為事業女強人,就是為了不再框死在年齡局限裡,
寧願拼上前半生心血,親手博得一個安穩的後半生。
誰還care有沒有男人養?
別隨便給個人墮落,安插性別對立的理由。
現如今,財富、名利、地位與夢想,姐姐們想要就去爭,
各行各業,想像得到或想像不到的,都有女性從業身影,
進能挑磚扛器材開挖掘機,退能插花美容做羹湯,
用行動詮釋:
不做玻璃罩內的嬌花,要做也是一朵鏗鏘玫瑰花。
3.賢妻良母並非她所想
波伏娃曾說:
「一個人並不是生而為女性,而是變成女性的。」
社會的要求,家庭的需求,讓她們舍掉一身可以對抗世界的刺,
收斂起鋒芒,甘願做出讓步。
轉變成大眾所希望的溫文爾雅,善解人意。
只是退讓得久了,柔弱就成了女性代名詞,各類不堪偏見便隨之而來。
蔡康永在某節目中直言,他能感受到到社會對女性的惡意。
但凡女生漂亮,註定被認為胸大無腦,空花瓶一個,
適合折斷羽翼,圈養在家裡,做一個完美的家庭主婦。
這些人眼裡,女性最大的價值,就是結婚生子,孕育下一代,
最牛的能力,也就洗衣做飯,承擔起妻子和母親的責任。
從來不管對方願不願。
成都草堂小學西區分校,二年級的男女生開始上專屬課程。
女生要學習「鉤花」與「織毛衣」,男生則學習「造火箭」與「裝汽車」。
巨大的差異,是因為校長認為要糾正性別錯位現象,
說難聽點,就是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女孩未來做賢妻良母的技能,
男主外,女主內,
男生越豪氣勃發,女生越寧靜溫婉,社會就越穩定和諧。
可那些只想當科學家的女孩,又憑什麼不能學造火箭呢?
這世上,不是只有男孩才配擁有熱血夢想,
也不是所有女孩,都非得賢良淑德,愛子持家。
她們單薄的身軀下,隱藏著澎湃的力量,有權力去拼搏未來多種可能性,
並非想當籠中金絲雀,實屬大環境逼迫下的一種犧牲。
很多人認為,女性再優秀有什麼用?
最後還不是得嫁人顧全家,成為男人的附屬品。
就連papi醬這樣成功的奇女子,也免不了陷入偏見的沼澤。
無論女性怎麼做,挑刺狂魔都能找出毛病指責其失職,
有些話已經被我們習以為常,
但是一旦我們開始深信不疑時,
傷害,偏見,也會隨之產生。
社會要求女孩經濟獨立,教育好小孩,做好家務,顧好家庭的同時,
卻從不對男性提出異議,寬容得有些不可思議。
有多少男人真的盡到丈夫和父親的本分了?
社會的雙標就是如此不講道理,
受偏見的永遠是被定義為「家庭主婦」的女性。
4.女人狠起來,就沒男人什麼事
斯坦福心理學教授在《偏見》中說了一個故事:
給亞裔女性做數學測試前,要是一直強調她們女性的身份,最後成績會變差,
同樣說辭,換成強調她亞裔身份,成績反倒會提高。
反差性結果,顯示出性別限制女性未來的殘酷事實,
社會刻板印象下,有能力的女性被不斷打壓,被冠以「柔弱」頭銜。
事實上,男主外女主內的天,早就變了。
男人能做的活,女人一樣能做。
男人所吃的苦,女人咬咬牙也能堅持。
性別差異,或許會帶來某些領域內天生的差距,可不代表差距永遠存在。
正如20世紀中國婦女傑出代表鄧穎超講過:
「中國婦女同男子一樣,什麼工作都能做的好。」
她們藏在各行各業,默默扛起同一片天。
她們要的不是鮮花與讚美,僅僅是認為能夠做,
應該做就去做了,毫不猶豫擔負起社會責任。
不難想像,
如果有一天,
束縛在女性身上的偏見枷鎖完全解除,
該是種怎樣繁華的景象。
當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再被迫做溫室花朵,
能夠在自己喜歡領域綻放更耀眼的光芒時,
誰還敢大言不慚說女子不如男?
現實地說,社會的要求,我們或許無法更改。
但依舊希望世界對女性的惡意可以少一點。
因為每一個姑娘,
都是自由的、強大的。
哪怕生存空間被限制,理想的天空只有小小的一片,
我們也會拼盡全力去飛得更高,更瀟灑。
記得點個【在看】,
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可以做好自己。
點個在看,讓多管閒事的人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