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風景,是回家的路。
有一則短片,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夜晚,燈火闌珊。女主角依然為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
這樣的情形,已經成了現代城市年輕人的一個縮影。
節日到了,母親希望女兒回家一趟,言外之意還有讓她相親的意思。
但是女主角並不願意父母幹涉自己的事兒,無奈之下只好藉口出遊躲避回家後的「麻煩」。
當假期如約而至,女主角開始踏上自己的旅程。
旅途上的一個小插曲,無意間觸動了她心中的那一份柔軟:
高速路服務區,一位技工小哥,在幫她檢測車輛的時候,收到了家中的電話。
為了堅守自己的崗位,方便大家的出行,就連節假日他也無法抽身回鄉。與此同時,女主角的母親也再次給她發來關心的簡訊。
直到這一刻女主角才發現,原來有些近在咫尺的幸福,於另外一些人而言,卻是一種奢望。
視頻的最後,當女主開始踏上回家旅程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也仿佛有一塊石頭終於落下了。
這個世界再大,也不如有人等你回家。
前些日子,我剛到辦公室,就發現同事群裡一陣騷亂。
原來國慶臨近,很多同事都沒有搶到火車票,有的攛掇著拼車回家,有的忙著發送搶票連結,一片慌亂。
在外工作多年,這樣的場景早就是一種常態,本來我不以為意,但是同事小艾的一條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是公司的部門主管,小艾是我帶過的新人。
小姑娘脾氣倔得很,因為畢業後的擇業問題與父母產生了一些矛盾,所以來北京這幾年,即便步履維艱,她也很少回家。
但是這一次,我卻見到了她在同事群連發了三條「求救信息」:
「哥哥姐姐們,求加速,搶不到回家的車票啦。」
後面還綴上了一個大哭的表情。
後來,我們吃飯聊天,她說起這一件小事,不僅讓她備受感動,恍然大悟,也讓我感觸頗深。
原來前些天小艾的生日,她本以為自己又要孤獨地長大一歲。可就在她上一秒還在和父母通電話,說放假不能回家時,公寓的門鈴突然響起。
開門的那一刻,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外面站著的竟然是從千裡之外風塵僕僕趕來的父母。
望著他們手裡提著那盒她最喜歡吃的水果蛋糕,小艾瞬間淚目。
的確,父母和子女之間必將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別離,但是彼此的愛不會因為距離而衰減。
他們希望你過得好,盼著你變強大,哪怕就此離家越來越遠,他們也會想盡辦法來到你的身邊。
小艾最後告訴我:「以後每個假期我都要回家。」語氣充滿了堅定,也充滿了幸福。
當我們努力去踏遍千山萬水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回頭看一看那個隨時等你回家的人。
你還記得上一次回家探望他們是什麼時候嗎?
你還記得上一次打電話給他們是什麼時候嗎?
你還記得上一次真正和他們敞開心扉聊天是什麼時候嗎?
……
很喜歡這樣一首小詩:
我們的世界很大,
常忽略了他們。
父母的世界很小,
只裝滿了我們。
他們經常忘了,
我們已經長大。
就像我們經常忘了,
他們已經漸漸白髮。
誠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父母絕對不應該成為被我們遺忘的一部分。
因為一直以來,只有他們才會用最笨拙的方式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無論你身處何種境遇,父母對孩子總是充滿了牽掛。
然而不知不覺間,那個等自己回家的人已經漸漸老去,自己虧欠他們太多太多。
我們總說來日方長,可人生哪來那麼多後會有期。
世間最美好莫過於:我已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而你仍然健康。
有人問「逢年過節,為什麼中國人總要不遠萬裡回家?」
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只有一句話,卻觸動人心:
因為那是我的「家」呀,別的地方只能叫做「住的地方」。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因為剛剛畢業,女孩一直沒能找到工作,到了年底想要回鄉,身上只剩下幾百塊錢。
路途遙遠,她買不起機票,只好買最便宜的綠皮火車票,需要在硬座上待三十幾個小時。
等她終於趕回家鄉的城市,早已經是凌晨一點。
但是沒想到,她剛一出站,就看到了在站臺上翹首以盼的父親。
深夜的車站人煙稀少,父親縮著脖子,哈氣搓手。看到她出現,小跑著過來。
接過行李的時候,父親說:「外面混得不好就回來,爸養你。長了不敢說,養你到40歲,爸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有人說,家是一個有溫度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倦鳥歸林、魚翔淺底、落葉歸根,這都是對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尋著的一種歸宿。
你終會發現,你心中最美的風景,不是霓虹閃爍,也不是高樓大廈,而是那個有父母等你回去,無論貧窮或富有的家。
來源:洞見微信、工人日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