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有長成父母所期待的樣子,最後卻都活成了父母本來的樣子

2020-08-31 夢嫻君

文/夢嫻君

小時候,我們的父母總是期待我們長大了後,能夠和他們不一樣,能夠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從小我們就好好聽話,好好讀書,盼望著長大了能夠像父母所期望的那樣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但是長大後卻發現一個非常殘酷而現實的真相:

那就是,即使我們再努力,我們還是沒有長成父母所期待的樣子,最後卻都活成了父母本來的樣子。

難道這就是命中注定嗎?


夏夏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沒有什麼知識文化,通過介紹認識的,婚後感情一直不好。

她的父親沒怎麼讀書,說是小時候太餓了,連飯都沒有吃飽,所以就沒去讀書了。她的母親也只讀過幾年小學。

但是有了夏夏之後,沒有怎麼讀過書的父親覺得應該好好讓夏夏讀書,以後就可以和他們不一樣,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夏夏小時候確實不負所望,非常聽話,讀書成績也非常好。一直讀到小縣城的重點高中之後,開始有一些力不從心了,高考自然名落孫山,然後隨便選擇讀了一所普通的大專學校。

參加工作了之後,夏夏非常賣力地幹活;結婚生了孩子之後,在城市裡買了房子,工作更加拼命,但是內心總感覺一直活得很痛苦和折磨。

因為她發現自己的婚姻存在很大的問題,自從生完孩子後,婆婆進駐小家,他們夫妻之間就再也沒有信任,感情一直不好。

她想過離婚,但是考慮到孩子的成長還是放棄了,仿佛就像當年父親老是說的那句話:不是看在你們孩子的面上,我和你媽早就不在一起過了。

小麗突然發現:自己現在的婚姻生活和父母非常像,簡直就是父母的翻版。原來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活成了父母本來的樣子!


夏夏的父親是一個大孝子,爺爺去世得早,父親非常心痛在世的奶奶,家裡吃什麼東西都要先給奶奶吃,什麼事情都聽奶奶的話。

父親和奶奶的關係遠遠超過了父親和母親的關係。母親一直活得很抑鬱,孤獨和寂寞。在父親的眼裡,母親什麼都不好,如果不是因為看在夏夏她們的面上,他早就不和母親過了。

因為在父親的觀念裡,血緣關係要遠遠超過夫妻關係。所以他一直都是把親子關係放在首位。對夏夏的父親來說,他自己的媽媽才是最重要的人,其次是孩子,最後才是妻子。

夏夏和她的姐妹們工作結婚都在城市裡,奶奶也去世後,家裡只剩下父親和母親的時候。

母親已經從抑鬱之中走了出來,每天去外面找朋友聊天,看別人跳廣場舞,活得很自在。

但是父親卻變成了一個成天抱怨的人,活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總是感到極度空虛和恐懼。


當內心未曾意識到的衝突在現實中突然發生了,這就是命運。 -----榮格

正如榮格所言:潛意識正在操控我們的人生,而我們世世代代卻將其稱為不能改變的「命運」。中國式的婚姻裡面,90%的家庭都把親子關係看得比夫妻關係要重要,所以世世代代都活在痛苦和折磨之中。

我們和我們的父母一樣,也是同樣期待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生活的幸福和快樂。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婚姻都不幸福,夫妻關係不和,不能夠給到孩子平和的生活環境和足夠愛的滋養,以及滿滿的安全感,他又將如何勇敢的一個人接受生活的困難,挫折和不斷的挑戰呢?

所以作為父母還是要不斷地學習,成長和蛻變,把自己的事業和婚姻經營好了,在父母言傳身教下自然成長壯大的孩子才會最終活成我們所期望那樣快樂和幸福的樣子吧!

相關焦點

  • 很慶幸,我沒有活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吵架的大概內容是:女孩的媽媽希望女孩懂事乖巧,學會自己打掃房間的衛生,家人出去工作沒人在家時就要提前煮好飯菜,不要等家人大晚上回家還沒有飯吃。「怎麼做什麼事情都要父母操心,我以後怎麼放心你一個人出遠門,飯菜都不會煮怎麼照顧好自己。」 雖然女孩的媽媽在苦口婆心地勸說,但女孩還是低頭刷著手機,一臉嫌棄媽媽嘮叨的樣子。
  • 為什麼我們明明討厭父母的樣子,卻活得越來越像父母呢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從出生到長大的家庭,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當我們從小目睹父母的相處模式,還有父母各自的性格,都或多或少會覺得有不恰當的地方,甚至討厭成為父母那樣的人,比如母親的嘮叨,父親的冷漠、傳統、死板,以至於長大之後,我們無形中與父母有了一道無法逾越的代溝。
  • 我們最後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美好的憧憬,向著這份希冀,這份憧憬,不斷努力前行。可是,世事不如意,在坎坷的道路上,不得不和自己憧憬,從此南轅北轍,最終,我們都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其實,人在江湖上,身不由己,為了生活,為了能過得更好,不得不放棄最美的憧憬,畢竟生活並非詩與遠方。人生,是現實,是骨感,在人生面前,突然間發現自己很渺小。
  • 有沒有選對老公,去看看他父母的樣子就知道了
    但閆雨父母還有些顧慮,就是謝澤家條件差點,他母親一直患病,花了家裡不少錢。就在閆雨和謝澤父母見面一個月後,謝澤母親又一次病情復發住院。而謝母這次所住的醫院,離閆雨的單位要近一些,地鐵一站地的距離。要看清一個人原本的樣子,不是看他對你說過什麼,給你做過什麼,而是走進他的家庭,了解他和他家人最真實的樣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看家世」
  • 你沒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但是你也沒有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啊
    當大牌護膚品的文案告訴你,抗衰老的黃金時間是二十歲,你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入手第一支眼霜,而自己已經二十多歲。當身邊的人都開始結婚做父母,你參加完一場場婚宴,拿出一份份大幾千的份子錢,不知道何時才能收回本。當看著房價依舊在增長,才迫切的想要一個家,哪怕這個家裡只有自己和一隻小寵物也好。
  • 路徑依賴效應為你解惑:我為什麼還是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童年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那麼開心和值得回憶。曾經一位朋友說過:我一定不要活成我父母那個樣子,我要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想法,我們可能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害,可能被父母無情的忽視,也可能面對父母的責罵或者貶低
  • Sense8 | 活成那個我們不能活成的樣子
    可能居住的國家換了兩三個,工作學習的狀態經歷了劇變,甚至身邊的人都換了兩三位,但還是那部美劇,從頭到尾陪伴,老友般溫暖,見證變化。Sense8沒有陪我那麼久,但一晃也三年了。如果這段時間始終有件事情懸在頭上時不時叮一下,那應該不是夏日的蚊子,是在焦慮地等待Sense8的大結局。
  • 我們終究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八月,我在新疆,雖然依然居家無法外出,但是從八月開始新增確診人數便開始下降了,不得不說這是個好兆頭,為我們國人的執行力點讚! 我是今年一月份從體制內辭職的,辭職後剛回到老家就遇上了疫情,在家裡待了幾個月,直到今年六月中旬才選擇回新疆,因為戶口、檔案什麼的都還在新疆,當初辭職後急著回老家陪父母過春節,就沒有辦理。
  • 從一個「耳光」開始改變,活成自己的樣子
    電影片段中妻子每天早點六點便起,開始操持家務,然後忙碌一小時後恭敬的端著早飯出現在還沉浸於美夢中丈夫的床頭,妻子熟練的小聲喊醒丈夫,接著繼續開始其它的家務活。每天都如此重複著,沒有什麼新鮮的事件,也看似沒有什麼不和諧的地方,直到丈夫在家裡宴請了幾十個同事,因為工作上的不順心,把給自己拉攏開勸架的妻子一個狠狠耳光扇了過去,所有的改變就從這個耳光開始。。。。。。
  • 最後,我也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但是,說實話,從小到大,除了對這個家的深深眷戀外,我都有一股深深的埋怨,而這股情緒並未隨著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而終結,相反的是,這股埋怨給我的影響越來越深,越來越嚴重。而這股埋怨無非是我討厭父親人前一副慈祥模樣,人後面對幼年犯錯的我冷言冷語嘲諷有加,那一句句反話讓我怒由心生,恨不得犧牲一切同他對抗。
  • 我們是不是要用盡力氣去活成父母希望的你幸福的樣子
    沒有不疼愛子女的父母。渾渾噩噩的過了三十多年,未成家,未立業。你年紀大了,沒有挑人的資本了,沒有優越的長相,沒有高挑的身材,不要只挑別人,也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樣子。母親想要我回去發展,想要我找個人嫁了,那是她認為的你幸福安好的狀態。
  • 央視一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每個人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大多未必能夠如願,往往在想要和活成之間苦苦掙扎。成功往往只是別人眼裡的成功,並不一定是自己所認定的成功。因此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最重要,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舒服就好。人生的活法本來就多種多樣,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什麼普世價值,勇於打破心靈的牢籠,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精彩。在社會發展中,除了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約之外,人們的思想更多的受到社會上所謂的一些普世價值所禁錮。
  • 年輕的動人之處,在於不必活成別人的樣子
    我在他的朋友眼裡活成了一個傳奇。,最後毀了模子;人們卻在人間想盡辦法地把自己變成別人的樣子。這句話充滿了嘲諷,他在諷刺有些人以獨一無二的姿態來到人間,卻想盡辦法要把自己活成一個複製品的人。每個人都想年輕,那麼什麼樣的人能永遠年輕呢?年輕的真正動人之處在於,不會把自己活成別人的樣子。我們喜歡遵循的古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
  • 你活成小時候希望的樣子了嗎?
    第一次長大,離開父母上幼兒園,學習生活技能,學著適應社會,開始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開始知道,其實除了自己的父母會永遠將就你,其他的人和事都只能由你去將就。曾經一直希望自己能夠長大,能夠活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掙脫束縛,擺脫管教。現在, 我成功擺脫了束縛,擺脫了管教,但是我卻沒能活成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 「沒能活成別人期待的模樣,也沒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趁著年輕,大膽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活出最真實的自己!結果是,你既沒有活成別人想要你活成的模樣,也沒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到最後,所有的人都置身事外,留下你自己一個人收拾爛攤子。沒人會為你的生活負責,即便是再親的人。而你要為之負責的人生,居然一開始就不是你想要的。——這恐怕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悲的事。
  • 身為兒女,別人你的父母,努力活成不需要你孝順的樣子
    文|木棉「你們都是如何孝順父母的?」是老同學李玲(化名)在微信群裡拋出的一個問題。同學們給出的答案,無非是多給錢、多陪伴、多買衣服、多探望;有耐心、有孝心、有感恩之心。「可是,當老人活成了不需要我孝順的樣子,太讓我心酸了。」是李玲的回覆。
  • 父母,努力活成了不需要我孝順的樣子,太扎心,看哭兩代人
    可是我覺得很多的父母,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自己有什麼難處也不跟孩子們說,自己內心的孤獨從來也不清楚,活成了不需要我們孝順的樣子,真的是太扎心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父母和我們的那些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準備好手紙,我怕你淚奔。
  • 父母,努力活成了不需要我孝順的樣子,太扎心,看哭兩代人
    可是我覺得很多的父母,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自己有什麼難處也不跟孩子們說,自己內心的孤獨從來也不清楚,活成了不需要我們孝順的樣子,真的是太扎心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父母和我們的那些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準備好手紙,我怕你淚奔。
  • 三十而已中,你最想活成哪個女人的樣子?
    應該是每個人都能在這部劇中找到共鳴。這部劇想必大家都在追,即使沒追的在各種各樣的熱點中也多少都有些了解。主要就是講述了三個即將三十歲的女人的生活。三個女人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女人,已婚已育的,已婚未育的,未婚未育的。那麼作為女人你最想活成她們那個人的樣子呢?
  • 我們並不知道,但終究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小時候,最討厭父母上班,因為父母工作原因老是沒有時間陪我,答應我的事情都拖到我忘記了。那時候我在想,我長大了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現在長大了,我卻活成了我最討厭的樣子。昨天,看到朋友發的朋友圈,說著「三個月來第一次在天黑之前下班,原來,北京的街道上也能看見落日 」裡面還附帶一張太陽下山前的照片。看到那條消息我突然覺得很難過,不禁在想,為什麼現在人要活得那麼累?如果連感受晨曦日落的權利都變成一種奢侈,那我們到底是在為什麼而奮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