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到處是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們。有好人就有壞人,有可憐人就有可恨之人,有善良之人就有惡毒之人,有智慧之人就有愚鈍之人。有的人容顏好可以靠顏值吃飯,有的人其貌不揚但有才華。不論你是什麼樣的人,老天都會賞給你飯吃。
人生在世,都敬佩具有大智慧的人,他們說的話都能令人受到啟迪,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不走彎路。不是說聰明的人都是智者,有的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根據人們的經驗聰明又智慧的人往往具有以下四種特徵,你看有沒有同感。
(1)經歷過風雨,一臉滄桑
有一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經歷過生活的坎坷,滄桑的人臉上刻下了歲月的痕跡,這樣的人和同齡人相比,長得比較「著急」一些,這是因為他們受過太多的磨難,比如四十歲的人,看上去像五六十歲,比別人經歷的風雨多,即使容貌不難看,也比別人顯老。
有些人一看細皮嫩肉的,肯定是沒吃過苦,吃了很多苦的人,看他的長相就八九不離十,因為一臉風霜是最明顯的特徵。智者大都經過歲月的磨難,因為歷經滄桑,得到的經驗教訓也比常人多,他們經過親身體驗,總結了很多智慧錦囊,成為人們人生的指導老師。
(2)面對質疑,很少為自己辯解
飽經滄桑的人,因為吃了太多苦,對生活早已看淡了,所以對別人的看法已經不在意了。凡事自己有主見,哪怕遇到誣陷,不做解釋,有時事情是越描越黑,索性清者自清,這需要有強大的內心才能做到,讓時間來說明一切。
對於歷經滄桑的人來講,任何人的想法都無法左右自己的言行,誤解也屑於辯解,真正的朋友不會相信對他們的誣陷,這也是分辨真假朋友的試金石。能做到不為自己辯解的人,往往是最智慧的人。
(3)不隨大流,常做「獨行俠」
歷經滄桑之人,做事不願意隨大流,往往願意獨來獨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人們的眼中是個「獨行俠」。因為以往受過太多的傷害,不願意做「出頭鳥」再撞到槍口上。但是他們還是願意助人為樂的,當有人需要時,他們義不容辭地幫忙,這也是他們有修養的表現,這和他們的特立獨行並不衝突。
獨來獨往並不代表孤單,他們並不缺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是在生活中希望自己平淡、順利,少一些浮躁,多一分智慧。
(4)有君子德行,寵辱不驚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一個人要修煉到一定的地步才能做到這樣的寵辱不驚。連孔子都只能做到「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人們不了解他而罵他,也不生氣,孔夫子稱這樣的人就是君子。
這樣一比較,當時的孔子也沒有這樣的層次,說明孔子還是不夠滄桑啊。真正滄桑的人,不管別人了不了解自己,都不會去多加理會。因為經歷得太多,沒有精力,也不願意去改變,去難過,甚至去開心了。
看得到這,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滄桑的人反而看起來越活越沒勁了?沒有基本的開心與難過,沒有正常的辯解與救贖」。
結語
其實我們只看到他們的沉默,因為沒有感同身受,只覺得他獨來獨往很孤獨,但是你不是他。或許現在的你正處於孤獨中,滄桑的人把孤獨變為了習慣,他們的生活甚至會比現在群居的你更加豐富。
飽經滄桑的人活得明白,活得灑脫,並不孤獨。他們很享受自己的生活,眼裡根本看不到所謂世間的焦慮。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學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