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婚姻中的兩個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以前大家的日子苦,婚姻中遇到問題,很多夫妻的想法都是,「忍忍吧,咬咬牙也就過去了。」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對低質量婚姻的「忍耐力」都越來越低了,不願忍,不肯忍,一旦遇到問題,離婚就成了順理成章的選項。
離婚多了,再婚也多。尤其是男人,少有離了後不再找的。經歷過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女人,重組了新的家庭,再婚男人們的生活,是變得更好,還是更差?在這些二婚男人眼裡,「原配妻子」和「二婚老婆」哪一個更好呢?
劉同的經歷和想法,透露了很多男人的真實想法。
劉同和前妻是高中同學,自由戀愛結婚。兩個人從高中談到結婚,足足談了8年的戀愛,可謂是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從戀愛到結婚,劉同從來也沒有想過,兩人有一天會走到離婚這個地步。
夫妻倆的裂痕,一開始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家務誰做得多誰做得少,婆媳之間的矛盾,等等。偶爾兩個人也吵架,但是因為有感情基礎在,所以很快也和好,並沒有影響到婚姻的基礎。
真正的問題發生在劉同的事業受阻後。他當時和朋友一起合開了一家火鍋店,把家裡的積蓄幾乎都投了進去,原本想著做生意賺點錢,改善一下家庭的經濟條件,結果因為合伙人的原因,以及經營不善,最後把投入的錢幾乎都賠光了。
劉同很自責,感覺對不起一家老小。可是他的自責沒有換來前妻的諒解,因為生活上的壓力,她的脾氣也變得暴躁很多,隨時會因為一點小事,一句話,就把劉同懟得啞口無言。家裡的氣氛也變得非常壓抑,這樣過了一年,兩個人都覺得再過下去,對大家都是種折磨,最終把婚給離了。
破產,離婚,劉同消沉了三年,直到遇到現在的妻子。妻子知道她的情況,但是沒有嫌棄他,兩個人先是做了生意上的夥伴,相處一段時間後,才決定結婚。
結婚後,妻子鼓勵他繼續去做生意,告訴他,假如虧了,家裡總有飯吃,也餓不著。只要好好做,就問心無愧。
一開始,劉同壓力大得不得了,生怕又像上次一樣,錢沒掙著,家卻給弄散了。做生意不容易,頭兩年也是不溫不火,只能是把店養著,一分錢都沒往家裡送。
但是他每天回到家,妻子永遠都是把他當成家裡的功臣來對待,覺得他辛苦,噓寒問暖,笑意盈盈,一點都沒有怨言。
開店到第三年,劉同終於轉運,店裡每天翻臺好幾次,生意火爆得不得了,從一家店,慢慢擴大到了三家店。從以前沒給家裡做貢獻,到現在成了家裡收入的大頭。
不過回到家,妻子對待他,還是同樣的態度,並沒有因為他賺到錢了,就覺得他和之前有什麼不同。
劉同的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經歷了結婚、再婚,並不是每個人的再婚,都像他這麼幸運。
有位朋友,掙了錢也給妻子用,但是他從來不給現金,而是把自己名下的一張銀行卡給老婆,名義上說是把錢交給老婆管,實際上,那張卡裡的錢,他都是按時打進去的,每年打多少錢,都有一個總數,他記得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銀行卡他還設了簡訊提醒,只要老婆用錢,不管是多少,他都能收到銀行的提醒。按他的說法就是:「半路夫妻,哪有什麼真心實意的,沒有害人之心,也要有防人之意。」每次聽到他這麼說,劉同就笑笑,也不說話。
他說見多了離婚又再婚的故事,才發現,根本就沒有「原配妻子」和「二婚老婆」哪個更好這種說法,如果有這種比較,那完全是胡扯。
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如果合腳,兩個人就不會離婚。的確,很多人離婚後,也許還對前妻有感情,但感情是一回事,適不適合婚姻,又是另一回事。
即使再婚後,遇到的妻子仍然不是自己理想的對象,也沒有辦法做這樣的比較。不能因為二婚的不好,就覺得頭婚好。這種比較毫無意義。
他說:「其實婚姻最怕的是不合適,卻又勉強將就。不管是頭婚還是二婚,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管是原配,還是再婚,兩個人在一起開開心心,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END—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