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面,生兒育女是很重要的事情,除了傳宗接代這個原因之外,老有所依也是一個重要的理由。對於那些有兒子的家庭,他們會努力地將兒子撫養成人,然後在幫助他組成一個家庭,等到他的事業和家庭都穩定了,老人也就可以安心的退居幕後,盡情的享受自己的晚年時光。所以,對於那些很智慧的老人來說,他們一定會和兒媳好好相處。
但是,總有一些老人在異想天開,他們在兒媳需要他們的時候,用很苛刻的態度去對待兒媳,等到老了卻妄想讓兒媳照顧,總以為晚輩給長輩養老是天經地義的。俗話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這世間萬物都是有因果循環的,如果老人不知道善待兒媳的話,總有一天兒媳也會報以相同的方式。
老人還要明白一點的是,除了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兒媳或者女婿是沒有這個義務的。老人想要老有所依,就要在年輕的時候善待他們,這樣才能在自己老了的時候,有一群孝順的子女。
玲玲在和男友戀愛的時候,男友的家人對她特別熱情,每次玲玲去男友家裡吃飯,男友的媽媽總會很熱情,就像是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玲玲對未來婆婆感到很滿意,她總是非常驕傲地對朋友說:「我相信我將來的婆婆,一定是全天下最好的婆婆!」
玲玲和男友結婚之後,她和婆婆相處得也很好,因為兩個人沒有要孩子的打算,所以小兩口也沒什麼壓力。玲玲在沒事的時候,都會拉著婆婆一起去逛街,還會給婆婆買一些新衣服,兩人看上去就像親母女一樣。玲玲很滿足現在的狀態,總是毫無保留的對待婆婆,她的閨蜜對此非常的擔心,於是就勸誡玲玲:「婆媳之間最好保持距離,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你們肯定會發生很多矛盾的,你和她現在關係走得越近,以後你們就會吵得越兇。」
玲玲對於閨蜜的話並不認同,她只當閨蜜是羨慕自己有個好婆婆,但是隨著玲玲懷上孩子之後,一切都在悄然地發生改變。
記得剛懷上孩子的時候,婆婆就整天念叨著「生個男娃」,玲玲對婆婆的表現哭笑不得,每次都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生男生女都是一樣好的。但是,當婆婆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她的臉色瞬間就變得很難看,玲玲沒在意婆婆的表現,依舊大大咧咧的和婆婆相處。等到生孩子那天的時候,婆婆看到玲玲生的是個女兒,沒等玲玲出來就離開了醫院,這一點讓玲玲感到很心寒。
不僅如此,因為嫌棄玲玲生的是女兒,婆婆走了後也沒來看過她一眼,都是玲玲的老公和母親幫忙。
玲玲在坐月子的時候,非常需要人來照顧身體,婆婆卻說公公身體不好,她需要在家照顧走不開,甚至連孩子的滿月酒都沒來。玲玲想起之前對婆婆那麼好,心裡的委屈一下子湧了上來,玲玲和老公抱怨他父母重男輕女,可是老公每次都讓玲玲忍耐,讓她多去體諒他的父母有多不容易。無奈之下,玲玲只能讓自己的母親過來,幫自己一起照料這個家庭。
玲玲的母親身體也不好,等到玲玲出了月子之後,她就讓母親回去休息,自己專心的照顧起了孩子。當玲玲一個人照顧孩子的時候,她終於體會到當母親的艱難,在孩子學習走路的那段時間裡,玲玲每天都累得都快要直不起腰。很多時候,玲玲想要吃上一口熱飯,躺在床上安心的睡一個好覺,但是因為孩子在那邊哭鬧,這些都成為一件奢求的事情。
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玲玲才覺得自己熬出來了,把孩子給放在幼兒園裡,自己平時能夠省不少的心。
有一天,玲玲接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還沒進門就聽到婆婆的聲音,當她打開家門往裡面一看,公公婆婆的包裹堆了一堆。老公見到玲玲臉色不是很好,就連忙對著玲玲解釋道:「爸媽的身體不是很好,現在來到城裡養養老,以後就和我們一起生活。」玲玲聽完這話就明白了,公婆現在老了需要有人照顧了,所以才想起自己這個兒媳來。
玲玲雖然沒有多說什麼,但是依舊按照以前的節奏來,根本就不去管公婆一下。婆婆對此就不樂意了,她對兒子抱怨玲玲嫌棄他們,之前還會帶著她逛街買衣服的,結果現在連一分錢都不花。玲玲的老公聽到後,也對玲玲表達了不滿,這一下婆婆卻來勁了,她直接指責玲玲:「兒媳,你為什麼不給我養老?」玲玲看著理直氣壯的婆婆,直接怒懟道:「我坐月子的時候你在幹嘛?現在老了就想到我了,我為什麼要幫助你呢。做人要將心比心,想找人給你養老的話,就去找你的兒子吧!」
婆婆無言以對,她沒想到玲玲反擊得如此激烈,而且她說的也都是實話。
其實那些真正聰明的婆婆,往往不會懈怠自己的兒媳,既然婆婆和兒媳成為一家人,就要儘可能地去善待她們。因為你總有老去的一天,你今天對兒媳所種下的善因,兒媳將來絕對會回報善果的。那些冷漠的婆婆也要知道,你只有疼愛坐月子的兒媳,她們才會照顧老去的你,女人都知道坐月子的辛苦,女人又何苦為難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