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母親

2020-08-28 秋黃429


本來是在悟空問答中回答了我小時候記憶中的母親,受到點讚,不免再次感傷,回憶記憶中母親,天下母親都一樣,慈愛,偉大,願與人共勉!

在我的記憶中,從我記事開始,我看到母親對外人很好,但對外婆不好,總是喜歡懟她,兇她!年少不知緣由!

幹活的母親

  • 母親是個很要強的人,我一直知道。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農村,記得小時候家裡種稻穀,種玉米以及收割莊稼是個持續性的長久活。母親總是帶著我們提前幹,不歇息,幹完之後第一時間幫村裡其他人幹。母親得到別人的誇獎,而我們也得到了最好吃的 東西(在那個缺吃的年代),如饅頭、鴨蛋、油條或者瓜子。反正她一幹活,我們就會得到好吃的。所以,我們喜歡母親幫別人幹活!印象最深一次,母親剛小產完,還去插秧,暈倒在田裡。
  • 年輕時父親身體不太好,支氣管炎嚴重,加上個子矮小,重體力活不行。家裡母親跟父親一起挑,扛,打,磨,比父親更能幹!村裡人都嘲笑父親,讚揚母親。但母親從不爭辯。
  • ·在我逐漸長大,懂事的過程中,記得隔壁的孩子總喜歡來我家蹭飯。
  • 最好吃,最香的米飯是母親想方設法幫我煮的罐罐飯,所謂罐罐飯就是單獨抓一把米放點豬油在一個小罐子裡蒸來我跟妹妹吃。隔壁小孩聞香就跑過來,母親會取出部分分給他們吃,從不吝嗇以致於隔壁小孩長大了,遇到我們還經常回憶這事,感恩於母親。


賣 蠶

發誓爭氣,努力讀書

  • 在那個年代,農村孩子讀書跳龍門是離開農村唯一的途徑。母親為了供養我,為減少路上回家時間,讓我住讀。記得初二一個周末的下午,我要回學校上課了,我跟母親拿著自家餵養結好的蠶去鎮上賣。收蠶的一個女子記憶中約莫35歲光景,在答應我們等會等了30多分鐘後慢悠悠從裡屋走出來,把我們的蠶往桌上一倒,就開始挑選她認為次等的蠶,總共兩斤的蠶被挑選出了大部分。母親在旁邊賠笑著指著蠶說,那些都是選過了的,是最好的蠶了,祈求別再挑選了。但挑蠶的女子不停手也不搭理繼續挑,看到本來很好的蠶被挑選出來歸為次等品時,母親臉上尷尬之極。
  • 年少的我氣呼呼的叫母親走,不要賣了,母親卻道賣吧。挑蠶的女子看到我跟母親的小爭執,直接回到裡屋,不再理睬我們。最後母親生氣的大聲叫我不要再說了我才戛然而止。母親輕聲走到裡屋門前說我們要賣,麻煩她出來收吧!女子再次慢悠悠斜著眼盯了母親後給收了。然後母親把錢全部給我做了生活費。

當時我發誓,一定要努力讀書,跳躍龍門,一定要為母親爭口氣!

後來妹妹要讀書,負擔更重了,一次是吃春豆的時間,我發現母親的指甲沒有了,問她,她說剝豆子給剝掉了,要多少豆子才可剝掉指甲呀,要多少豆子剝了才可以賣來當我們的生活費呀!

記憶中點點滴滴,卻一幕又一幕!不想回憶,卻永久在心!

母親現在最喜歡吃甘蔗,她說她年輕時沒捨得買,但她最不喜歡吃紅苕,因為她那些年代吃膩了紅苕。

現在我跟妹妹都在城市上班,工作。也把母親接出來一起住。一次問母親,為啥對外婆不太好,以前不敢問。她緩緩道來,原來年輕時母親有夢想,想去大城市,外婆老思想不同意不準走,留她在家裡幹活,說女子沒必要讀書,沒必要跑城裡等等。母親年輕時有愛慕的對象,對方也來提親了。但外婆就是不同意,說哪有兒女自己做主的,父母看上的才是最好的!硬生生阻斷了母親的姻緣!

後來母親迫不得已按照外婆的活法去生活,只能把內心的所有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對於母親,我終於懂了。直至外婆去世,母親才釋懷!

感恩母親培養了我,教會了我做人懂事的道理!道一聲,辛苦了,母親!

相關焦點

  • 記憶中母親的樣子
    母親三十三歲那年生的我,在我二十八歲的時候,母親永遠離開了我。母親和我只相處了二十八年,期間包括我沒有記憶的幼年。二十多年,多麼短暫,多麼珍貴,多麼留戀!我還沒有來得及報答她。我抱怨上天對我的不公,羨慕同齡人擁有健在的母親!
  • 看著老照片,我懷疑記憶中的母親是假的。
    人的記憶究竟有多不可靠?周末我翻看從外婆家拿回的老照片時,突然發現,一直以為是短髮的母親居然留的是長發。而記憶中母親不曾對我露出的笑容,居然就被定格在照片中,而且是我們倆相視而笑。照片中我應該有6、7歲了,能記事了,可是我竟完全想不起這些事情。為什麼我會忘記這些事情?
  • 生命中的閃光時刻:來自於母親的記憶!
    母親是一個堅強,樂觀,豁達,開朗的女性。在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聽到過母親有什麼抱怨,和不滿。她總是努力把日子過好,使我們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 我小的時候,人們生活很貧困,根本吃不到細糧。母親經常把玉米、小米、黃米、高粱米這些糧食背到碾房去磨麵。 她推著那沉重的石磨,一圈又一圈的轉著,把那些糧食碾碎。然後又簸又篩的反覆好幾遍,直到碾成細細的麵粉。
  • 失去記憶的母親
    不確定是從哪一刻開始的,母親悄悄地就那樣患上了阿茨海默症。回家初見母親的時候,有一點酸澀,先天性近視眼,眼睛弱得只能看見一點太陽光的她,加上阿茨海默症失去的記憶,根本認不出我,侄女玲兒早一點回家,所以她繞來繞去只猜一個玲兒。倒是氣色不錯,嗓門如以前一樣響亮,溝通時刻的瞬間講話也還有邏輯,略有欣慰。
  • 母親的記憶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眼前看到的仍是漆黑一片,只是不時的閃電將夜空照如白晝。開著車,聽著樂曲。當聽到閻維文和龔玥兩個不同版本的《母親》時,早已淚流滿面。三十多年前,母親正是在黑夜離開我們的。小時候,總幻想著母親並沒有真的離開我們,只是化作天上的某顆星星,一直在遙遠的地方注視著我們。
  • 記憶中的母愛
    1.從無到有在我的回憶中和腦海中,我的母親是一位很偉大母親。這個家從一無所有,在母親和父親勤勞的雙手下,不辭辛勞的付出中,這個家在短短幾年時間裡,變成我們村第一家蓋樓房住樓房的。但是這幾年母親和父親的付出也很巨大,他們也是在這幾年中過度勞累,導致現在老了一身的病痛。那時候的我,我還沒有啥記憶,這些都是後來聽父母給我說的。2.孩子教育在我開始上學的時候,我們當地很多的同齡人卻由於家庭困難,父母不讓上學。在我們上學受教育這件事上,我的母親還是很有主見的,她的觀點就是再哭再累也不能讓我們不上學。而且,有啥好的都會留給我們。
  • 穿行在記憶中的頂針
    可我卻對頂針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感,看著它,母親那戴著頂針的粗糙手指就浮現在眼前,陣陣的辛酸,絲絲的暖意,一併湧上心頭…… 在15瓦燈泡昏暗的光線下,母親為我們姐弟3人補襪子的情景,始終銘刻在我的記憶之中。兒時,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我們都沒有備用襪子。每當夜晚我們鑽被窩後,母親開始為我們補襪子。她熟練地將破襪子套在「襪板」上,裁剪後一針一線地縫補起來。
  • 記憶(寫給天堂裡的母親)
    記憶正準備放下手機時,一張母親的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母親站在我剛裝修好的新房子裡,左顧右盼顯得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嘴裡不停地念叨著這是哪裡我要回家。我拉著母親的手說,這就是你的家啊。母親不停地搖頭,這不是我的家,這不是我的家。自從母親患上了阿爾默茨後,對現在的事情一點都不記得了,她忘記了眼前的我,她忘了吃飯,忘了自己是誰,唯一未忘記的就是以前的那個家。
  • 記憶中的50塊錢
    以前,每當在外受委屈或生病時,我才會強烈思念生活了二十年的家。那時的我, 自以為是地認為生病和受委屈跟母親傾訴是理所應當的。感覺母親為我擔心,就是一種愛我的表現,喜歡讓母親為我擔憂。我就像一個貪婪的吸血鬼,吸允著母親給以我的愛,不停歇、不滿足,總是無限地索取。
  • 記憶中的家鄉
    那難忘的場面依然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記憶中停留在4歲左右的畫面是那麼的清晰。時至今日回想起來,能夠經歷那樣的場面是人生一大幸事,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又對我以後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那時的家鄉屬於小農經濟形態,正在經歷著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我是90後,確切的說,出生於94年。
  • 我記憶中的父親
    他和母親撫養了我們7個子女,節約是他從小養成的習慣,工作之餘,做些家務,還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對家裡有用沒用的東西他都捨不得扔,總說這東西留著說不定什麼時候能用上,讓我們從現在父親身上看到了什麼叫節約。 作為父親的兒子,從小就比較聽話,做什麼事情不說做到最好,但一定會讓家長、老師放心,也正因為這一點,或許比同齡孩子在長輩面前有較好的口杯。父親因此我們兄弟、姐妹的優秀表現自豪、驕傲!
  • 記憶中的小姨
    小姨比我媽媽小十幾歲,我的童年和小姨在一起長大的,因為小姨上初中在我家住宿,記憶中的小姨是每天伏在課桌上寫作業。那個時候,我還在我的童年時光,不知道上學為何物。我看著小姨傷心的樣子,不忍心去打擾,只能躲在一旁看著事實證明,小姨的成績不好,是先天的。小姨的智商堪憂,在我上了大學後,我周末的時候去她家裡,順便教她打字,上大學,我才接觸的電腦,打字什麼的,也是剛學會,小姨卻是怎麼也學不會。小姨屬豬,小姨夫經常罵她豬腦袋,有些時候,我在心裡暗自覺得,小姨夫說得是對的。
  • 記憶中的老鄰居
    我懷著悲痛的心情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星弟,記得幾年前,我也是懷著同樣的心情打電話告訴在外工作的他「成伯伯沒了」。村上的老輩人所剩無幾了。  「好虎護山林,好漢護山村。」父親說這是成伯伯的父親活著時常說的話。成伯伯家幾代人樂善好施,扶弱濟貧,有俠義心腸。成伯伯在世時,誰家的媳婦賭氣回娘家,誰家兄弟為贍養老人發生爭執,誰家光棍說了一門親事,都少不了他忙前忙後的身影。
  • 我記憶中的姥爺
    明天要給姥爺姥姥圓墳,那些關於姥爺和姥姥的記憶就不由自主地湧入我的腦海。因為姥姥去世時我才七八歲,年齡比較小,所以我對姥爺的記憶自然多一些。提起我的姥爺,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那張他年輕時期的照片,那個梳著類似與現在板寸的頭髮,帶著黑圓框眼鏡(那個年代照相流行帶個假眼鏡其實並不近視),一副清秀的知識分子的形象歷歷在目。 我的姥爺膝下有2子7女,孫子外孫20餘人,是位高壽多子的老人。
  • 想家了,就做一頓記憶中的晚餐
    遠離家鄉,想家了拿出為剩不多的離家時父母準備的食材,做一頓記憶中的晚餐大米大米是父親自己種的鄉下脫殼機很落後,打出的大米很多都碎了,模樣比不上超市賣的,但味道好一百倍…大豆大豆是母親農閒時播種在田邊的大豆剛成熟時味道最好,吃起來甜甜的;母親總是趁這個時候,都摘回來,晚飯後邊看電視邊跟父親一粒粒手剝出來。
  • 記憶中的記憶,淡忘後的淡忘
    小時候的我其實不懶惰,也沒有過多的去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哲理,我只是做著我童年的夢,要是我有這樣一袋子的米該多好啊!我絕對會每天只煮一粒的,這樣過著涓涓如細水的日子。我總相信有這樣的故事會發生,尤其是睡覺的時候。我非常甜美的,做著這樣的夢。
  • 記憶中的每個瞬間就是答案
    知乎上有個問題:哪些瞬間讓你覺得母親很愛你。有個高贊回答:毫無疑問,每個瞬間。在每個人的記憶裡,與母親之間,總是有記憶格外深刻的畫面。即便是在愛意中,摻雜著對抗、指責,也依然是心底最柔軟的部分。溫暖的日子裡,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 我的母親苦
    我沒有華麗的語言,寫不出順暢的字據,,但是情況屬實,我的母親今年有64歲,母親兄弟姐妹七人,母親是姐妹中的老二,和她兄妹比起來就我母親命運苦難,她沒有幸福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她的兩段婚姻都很失敗,第一段婚姻持續了五六年吧,有兩個女兒,那時候思想很封建計劃生育又嚴,都想生孩子能稱心如意,要兒有兒,要女有女,如果生不出兒子婆婆會罵,婆媳關係處日子很不好過,母親的第一任丈夫,沒什麼主見
  • 記憶中的味道
    如聽了張明敏的《隴上行》、《外婆的澎湖灣》等歌曲,我的思緒就會回到80年代上師範時的情景,記得在一次全校的晚會上,我和一個女同學上臺表演男女生二重唱《外婆的澎湖灣》,其中有一句「陽光」、「沙灘」,我們在排練的時候練好了,我唱「陽光」時把臉偏向她,並向她點一下頭,她唱「沙灘」時也把臉轉向我,向我點一下頭。
  • 記憶中的老娘一
    轉眼老娘去世三年多了,自己才有膽量寫一些有關老娘的一些回憶,以前也想寫每次都是因為太過痛苦不得不停止,再就是我也相信生命真正的消失是活在人世間親人最後的遺忘,所以我想把腦海中殘存的有關老娘的記憶保留下來,希望她老人家在我停止記憶前永遠健康快樂的生活 記憶中最年輕的老娘 我在家排行老小,也就是說生我的時候老娘28歲,等到我記事的時候,算起來老娘都三十四五了,印象中老娘最美麗的樣子應該是扎著一條馬尾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