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託爾斯泰:「已婚的人從對方獲得的那種快樂,僅僅是婚姻的開頭,決不是其全部意義。婚姻的全部含義蘊藏在家庭生活中。」
每對夫妻都是帶著對未來美好的嚮往步入婚姻,希望開心快樂永相隨,然而進入婚姻之後,那種感覺就如錢鍾書先生所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柴米油鹽,家庭瑣碎磨掉了愛情,隨之而來的是爭吵,不理解,漸漸地兩人丟棄了最初的誓言,以為婚姻出現問題,換一個人就好了,於是不再努力爭取和挽回,結束了婚姻。
當再次進入婚姻,發現一切都和頭婚不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有些人無奈的接受現實,湊合過下去,有些人有幸遇到被珍視的人,幸福美滿,還有些人乾脆一個人過。
尤其那些上了年紀的人,遇不到合適的,寧可一人瀟灑自在,也不會將就湊合。
劉先生對此深有感悟,他和前妻離婚10年,期間再婚一次,可惜兩人還是分手了,他說原配夫妻別輕易離婚,如果實在過不下離婚了,也不要輕易再婚。看看他都經歷了什麼?
劉先生和原配妻子結婚那些年,兩人雖性格不相容,經常爭吵不斷,但為了孩子和這個家,相互很自覺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期兩地分居,彼此的感情也被距離消磨掉了,40歲那年,原配妻子提出離婚,劉先生覺得反正感情沒了,繼續下去對她對自己都是煎熬,於是結束了這段婚姻。
二婚妻子是自己的同事,兩人年齡相差10歲,性格相似,說話做事相互看得順眼,戀愛一年多結婚了。
可是婚後沒幾個月,劉先生就有些後悔了,妻子不管做什麼事,從不跟他商量,即使做錯了,也不準他說,每次都會扔出一句,你是男人,你比我大應該讓著我。
如果婚姻裡總是一方遷就包容另一方,長此以往下去,付出的那方自然會感覺不公平,兩人進行了一次深度溝通。
劉先生覺得夫妻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並非因為年齡的關係,自己要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二婚妻子說:「我之所以離婚,就是包容忍讓前夫太多,再婚為什麼找你?你比我大很多,一定會疼我寵我,我不會為任何人改變,那樣太累了。」
劉先生唉聲嘆氣,想想原配妻子再看看二婚妻子,兩人簡直天壤之別,原配妻子懂得家的重要性,願意削掉自己的稜角,為對方考慮。
二婚妻子眼裡只有自己,考慮的從來都是自己,不會為了他而讓步和妥協。
每個人的第一段婚姻,都敢於將自己的心交付給對方,皆因兩人感情基礎好,並有愛情的結晶,但是大多數二婚夫妻的結合,並非因為感情,而是其他原因。
劉先生跟二婚妻子剛結婚那會,工資全部上交,可是每月一萬的工資,竟然月月光,不是妻子花錢大手大腳,而是偷著藏私房錢。為此兩人吵過多次。
二婚妻子不承認自己幹過這種事,還倒打一耙說劉先生斤斤計較,男人掙錢不就是給女人花嗎?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這日子怎麼過?
劉先生覺得妻子根本不愛自己,也不是真心想和自己過日子,之後他每月只給妻子交三千塊,留條後路給自己沒有錯。
如果一開始交這些,也許沒什麼,可是突然變少了,妻子肯定接受不了,跟他唇槍舌戰,甚至拿離婚威脅。
劉先生心力憔悴,後悔當初不該跟原配妻子離婚,只要跟公司申請一下,回到妻子身邊多好,也不至於再婚娶了這樣一個貪心女人。
他提出了離婚,二婚妻子說,想離婚可以,給我10萬塊錢,最後兩人協商給了5萬,終於恢復了單身。
美國作家彼得森說:「婚姻的藝術在於:不要期望丈夫是戴著光環的神,妻子是飛翔的天使;不要求對方十全十美,而要培養韌性、耐性、理解和幽默感。」
頭婚過不下去,大多都是因為夫妻雙方對彼此的要求過高,當對方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兩人便做出傷害彼此的事情,最終不得不走向離婚。
其實每個人的婚姻都要經歷衝突,爭吵,磨合,變成0.5+0.5=1,感情才能長久下去。
很多人都把感情不合歸咎到對方身上,換一個人重新開啟新生活,一切都會圓滿,但卻令自己失望。
頭婚夫妻即使感情破裂,彼此仍然能做到信任,一是共同經歷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是最真的付出。二是共同的孩子,那是兩人愛情最好的見證。
二婚夫妻不具備這些,還會牽涉到財產,而且和前任生活了那麼久,早已習慣生命中有對方,會不自覺的把現任和前任做對比。
脾氣性格,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格局等等一些跟現任很難磨合,如果能摒棄內心的懷疑和不信任,二婚仍然會幸福的。
只可惜很多離婚的人,受上段婚姻影響,心裡的陰霾始終消散不掉,做不到真誠以待,帶著問題再次進入婚姻,又怎麼過得好呢?
除非遇到一個真的愛你愛到骨子裡的人,才敢把真心給對方,但話說回來,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
頭段婚姻不要輕易離,多理解包容和溝通,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美好的姻緣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遇到的。
如果真的過不下去離婚了,也不要輕易選擇再婚,並不是說再婚不好,而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婚姻?
為了找一個人陪伴後半生,那就拿出真心和信任,若是感情之外的因素結合,那還不如單身一個人過,雖然孤單點,總比藏著心眼過日子好。
今日話題:再婚與單身的生活,你認為哪個比較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麗姐,每天分享情感故事。
點擊上面關注,看別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