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也就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七夕節!
傳說,這天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相會的好日子。
為了表達對愛情的忠貞和美好的嚮往,有不少新人會特意選擇在這個「好日子」登記結婚!
想到彼此能夠找到攜手一生的TA
我會好好珍惜的
江幹區婚姻登記處受理了54對新人的預約,比起去年的74對,今年明顯減少。
早上8點30分,江幹區婚姻登記處迎來了第一對新人:90後的小宋和雯雯。雯雯今天穿了件類似中式婚紗的簡單款裙子,戴上珍珠頭箍。
聽到工作人員的祝福後,雯雯有點激動,眼角溢出了眼淚。小宋摟緊了妻子,她不好意思地說:「我是高興,是喜悅的眼淚。想到彼此能夠找到攜手一生的TA,我會好好珍惜的。」
小宋點點頭,「對啊,人生很長也很短,珍惜彼此,過好每一天。希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走出婚登處,他們帶上行李箱踏上蜜月旅行,這是他們幸福的開始。
10點,下城區婚姻登記處。大廳裡有兩對準新人在等候,門外又有兩對準新人攜手人而來。
小倩和曉盧是畢業於蘇州大學的師姐妹,現在又同是省兒保兒內科的醫生,老家也都是山東,這些相似的經歷讓讓她們情同姐妹,所以一起預約了今天這個日子來登記。
小倩的另一半叫小陸,也是醫生,兩人相識不到一年,今天他們都選擇了白色上衣。
「白色代表純潔,也是我們工作中見得最多的顏色。」
說起兩人的相識,小陸笑著說:「我曾經是『備胎』。」原來,同事最早給小倩介紹的科室的另一位男生,奈何兩人聊不起來。
熱心的同事又向小倩推薦了小陸。因為同樣的生活節奏,兩人第一次見面,就有了很多共同話題。
「他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他為了學燒菜去買了書,下了好幾個學做菜的App,給我燒各種好吃的。然後,有時候我們也會爭執,我要是發脾氣了,他馬上就不說了。」雖然帶著口罩,但小倩的眼角,是滿滿的笑意。
「之前我生病,發現她挺會照顧人的。」小陸開心地說。
忙,是兩人工作的常態,認識快一年了,兩人一起去逛過地方只有唯一,還是動物園。但他們已經有了新的計劃:「去歐洲,那是個浪漫的地方。」
小倩的師妹曉盧,出生於1988年,比小倩晚一屆。拍完結婚照後,曉盧笑著對丈夫小楊說:「以後,你要對我好一點。」
「你說了算。」小楊立馬回答說。
現場,兩人甜蜜互動。小楊做外貿工作,認識曉盧之前,他想找個工作輕鬆、可以顧家的女生;認識曉盧後,他說什麼要求都沒有了,就是她了。
上個月,在父親人好友的見證下,認識一年半的兩人訂了婚。接下來,他們把懷孕生子計劃提上日程:「趁著身體好,在35歲之前搞定吧。」
其實平時都是他照顧我
飯菜都是他燒給我吃
中午11點,下城區婚姻登記處來了一對老人:79歲的殷叔叔和69歲的蘭阿姨。
兩人滿頭大汗,聽說沒有預約不能登記。蘭阿姨顧不上擦汗,就跟工作人員解釋,還著急地拿出手機,打開航空公司發來的簡訊說:「我們明天就要去旅遊的,今天一定要辦好的。」
殷叔叔是杭州人,蘭阿姨是廣東人,認識之前,他們都是喪偶的獨居老人。七八年前,他們報了同一個團去美國旅遊,因此結緣。
蘭阿姨說話柔聲柔氣,喜歡笑,又能歌善舞。殷叔叔喜歡拍照,一同旅遊十多天的時候裡,他們互相有了好感。
之後雖然相隔兩地,但他們會經常相約一起去旅遊。
「大家聽說我們年紀後,都以為是我照顧他,其實平時都是他照顧我,飯菜都是他燒給我吃。」蘭阿姨一臉滿足。
「她唱歌跳舞非常好,她演唱的《東方紅》還得過群眾組的一等獎呢。」說起蘭阿姨,殷叔叔也很驕傲,「平時我們忙著各地旅遊,小孩都催著我們辦。這不,明天又要出發了,我們打算在出發前落實(登記)。」
殷叔叔說他們倆心態都很好,也都很樂觀。趁著還跑得動,國內、國外到處玩。上個月剛從北京旅遊回來,這段時間杭州太熱了,所以他們計劃先去桂林,然後就在蘭阿姨的老家住一段時間。
考慮到二位的特殊情況,工作人員還是酌情放寬了「必須預約才能登記」的限制。得到工作人員的許可後,殷叔叔趕緊拿出證件,一把拉上了蘭阿姨。
五分鐘後,登記完成。蘭阿姨笑著說:「我們不知道今天七夕,謝謝你們,我們也嘗試了一把年輕人的時髦和浪漫。」
通訊員 胡潔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