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家的女人們(一)

2020-08-09 洛嘲風

上岸後與現實的距離,大概就像這兩隻鳥兒看到的情況一樣吧

上次說過,有機會就來回憶回憶我外婆這一支傳下來的女人們,也就是我外婆和我的兩個姨和我媽在我記憶中的事情。普通人家,普通的人,一些大部分人看來很普通的回憶。當然,系統去整理什麼的暫時還沒這個打算,本身開這個公眾號的原因就沒那麼高尚,只是看著現在自媒體做的人挺多的,跟風而已,人嘛,到哪裡都要想辦法恰飯的。所以我就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寫多少算多少,有沒有人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我記憶中的點點滴滴,敝帚自珍,來世上走這麼一遭,總歸要記住些什麼的,雖然到頭都是一抔土……

我出生在80年代末,那時候不像現在經濟發展得這麼好,農村更甭提了。那時候進城打工潮吹遍了全國各地,農村人家裡年輕力壯的人們都開始湧進城市去打工掙錢,我爸也去了深圳打工,一年基本就過年才能一家團聚幾天。我因為後來村裡學校被取消掉了,最後也開始每天蹬自行車到鄉辦的小學上學,因為離家更遠了,家裡人也常常不在家,因此跟打遊擊一樣,常常住在離學校更近的二姨家和外婆家,今天住這裡,明天住那裡,就這樣過了三四年。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婆家呆著,所以跟外公外婆比自己爺爺奶奶還要親,我外婆也特別疼我。

兒時的記憶,現在還有多少人看過呢

外婆今年八十多了,跨過大半個世紀,三七年出生的她經歷了真的很多很多事,好些小時候和我們講過的都不太能記得起來了。外婆這一生養育了五個孩子,我大姨二姨我媽我舅舅還有我小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現象很普遍,計劃生育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開展的,即使到那時候普通農村人家也都更希望能有個男孩兒,思想一直是生個男孩兒才能延續香火,為自個兒養老送終,90年代後來重播過不少次的經典小品《超生遊擊隊》講的就是當時的這種現象。

生歸生,生下來的孩子總得養。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普遍家裡都是好幾個孩子,做父母的大部分都是平頭老百姓,上有老下有小,靠著種地做工養家餬口,可想而知日子過得是如何的艱難。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人,吃苦耐勞這幾個字都是刻在骨子裡、融在血液裡的,他們那一輩吃過的苦真的不是我們現在都市的男男女女們所能想像得到的。

外婆小時候國家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不過外婆還是念過書的,《百家姓》、《千字文》這些即使現在這麼大年紀了她還是能記得。記得我小的時候外婆跟我說起過我們這一帶出的一名烈士的抗日事跡,講他是如何化裝成婦女潛入城裡打鬼子等等,並沒有現在電視裡那麼誇張,但是也足夠引人入勝了。記得那時候每年的清明節還不是法定假日,每到清明鄉裡的一些學校都會組織學生排著隊集體來到我們小學後面不遠處的烈士墓來獻花圈,掃墓。小時候真的愛熱鬧,那個場景對幼小的我們來說真的很新鮮,因為我們在上的小學全校也就一百來號學生,這種大陣仗看著新鮮,但是並不懂到底有什麼意義,幼小的孩子哪裡會理解這些,只覺得一來聽不懂,二來感覺也就跟當時聽說書的廣播差不多,聽得熱鬧,實則不明所以。後來大了些,外婆跟我和表弟講起了當年她親身經歷過的年代,親眼見過和親耳聽到過的烈士的事跡,這些原本對我來說撲朔迷離的事情我才知道是真實存在和發生過的。

所有的年代、事件、英雄,都需要見證者和經歷者,所以在我看來,時代發展到現在還有我外婆這樣的老一輩人在,有他們為我們這些沒有真正經歷過那些歲月和歷史的人來講述、傳承那個年代的樣貌和精神,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相關焦點

  • 周末人物|「信使」老宋:每周爬3次泰山 24年雷打不動
    前段時間有一天背了120斤,有一戶光十斤裝的大米就買了三袋。今天真是太幸運了。」一雙手套,一條毛巾,一頂帽子,一副眼鏡,一個水杯,老宋帶齊他的「工作套裝」,兩個郵包上肩,騎上電瓶車,就要出門投遞了。1996年老宋剛成為一名山路投遞員時,投遞路線是從紅門一路步行上山,一路送至山頂,送完件後再原路返回。
  • 走好,老宋!
    因為我作為女人,就只打聽車的價位,啥都不懂。所以有你在,我老公也特放心 ,說你買啥樣的我們就要啥樣的。我此時的心情真的可以用悲痛欲絕來形容了。你悄無聲息的走了,留下70多歲的父母和上小學的孩子。你妻子怎麼辦?我們已年過四十,面對這種情況,真的太難了。老宋,一路走好。明天去送你最後一程!
  • 我的姑姑們(一)
    大姑是三個姑姑中離我家最近的那個,大姑的家與我家只隔一條河,且我們都屬於一個大隊的管轄。大姑父還是我們生產隊的隊長。所以大姑對我家的照顧也是最多的。她地裡菜長的好,會帶過來給我們吃,院邊的水果熟了,也會拿過來給我們人吃。就連給豬打的豬草,都會支援我們家。
  • 美業的女人們的情感生活(一)
    從今天開始,我將以從事美業的女人們的情感生活為主線,真實的記錄她們的喜怒哀樂和辛酸苦辣,以及她們的情感生活!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女人,她是一個湖南妹,她出生在湖南益陽,爸爸是個先天性心臟病人,她媽媽嫁給她爸爸時不知道她爸的病,她爸媽結婚不久,就做了心臟手術,她媽媽生了她姐姐,她和她弟弟三個孩子,她弟弟二歲多,她爸爸就過世了,她媽媽是個吃苦耐勞的典型的中國女性,堅韌剛強,在學校門口炸土豆,賣學生書本等,後來又開小吃店,賓館,很能幹的女人,把三個孩子拉扯大,三個孩子學歷都不高,就是給她媽媽幫忙,她從小因為和媽媽一起做生意
  • 男人出軌毀了女人,最後雞飛蛋打光杆一人
    老家有一男人,姓宋,就叫老宋吧。老宋54歲,老婆47歲,農村人,孩子都已成家,大事完成了。由於辦事情拉了饑荒,開始還饑荒。饑荒快要還完了,剛剛要擺脫貧窮,正在向有錢的方向靠攏。這個節骨眼,老宋跑偏了,非常著急的跟自己同床共枕30多年的老婆離婚。這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講來。 老宋,年輕時家裡很困難,有時家裡都沒有糧食吃。
  • 2020春,獨生(身)子女們在家(與父母)防疫的日子
    一石激起千重浪,群裡的姐妹們都有跳出來說最近都活在安撫父母,轉移父母日常攻略自己的各種套路中。80後的父母經,不是只有苦大仇深。獨生之女,是註定在外可以抗魔怪,在家又能萌父母的。今天,我又找到我的朋友們來一起說說「我與父母」的二三事。
  • 女人的心思你莫猜(一)
    正如姜育恆所唱「曾經以為我的家,是一張張的票根,撕開後展開旅程,投入另外一個陌生。,把她生活旅程一天一天甚至每一小時又放一篇,特別是自己男人對她的細節千萬不能放過,總能找出自己的男人對自己有不正確的地方:有不夠關心她的地方,有對她花錢不大方的地方,有吃飯沒給她莢菜的地方,有陪她買衣服不耐心的地方,有看別的女人眼色不對的地方等等,左想右想,得出一個結論,都是老公的錯,自己的男人沒有別的男人好。
  • 家道(收藏)
    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7、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8、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 《淺議男人女人》(第一篇)(原創)
    女人們你們不要幼稚了,男人和女人第一次婚姻如果過得好還可以,起碼有孩子是個法定公司,再婚以後的情感如玻璃瓶,不堪一擊,男人花心是與生俱來的,這是天性,再美貌的女人最後都會引起男人視覺疲勞的,好的變成了親情,弄不好的變成了小三篡位。
  • 家有女兒初長成(一)
    一般到星期天,她們的爺爺就會從鄉下來到我們家,照顧她們的飲食起居。不過有時家裡有事忙的話,就不來了。這個星期就是,他要在家收油菜。又到農忙季節了 。我平時對女兒的要求是,一放學就回家,一到家就給我打電話。出門要報備,手機帶身上,隨時聯繫我。而且要速去速回。不準去同學家,也不準帶同學回來。可以去舅舅家,他們家離我家近,只有兩站路。不過她們一般不去。說在哪都沒有自家自在。
  •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一)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不是一兩天形成的。等完全成熟的時候,人也經歷過太多。「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陪嫁衣。」在我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之後,面臨著媒人說親的時候,我的母親這樣告訴我。農村說親,現象很普遍,在經歷過幾次之後,有個媒人,給說了一個同村的。
  • 家事瑣記(一)
    (一) 家人最早辭世的是母親,之後是父親。母親是2004年元旦,父親是2009年國慶節前。哥哥離開這個世界,離開我們是在2010年的五一前夕。再有一年,哥哥就滿六十虛歲。沒有了母親父親和哥哥的日子,對我來說總覺得空落落的。有時會在夢中見到他們三人。常常是在六十年代。 那時前郭的小縣城,方方正正的。
  • 我的家族我的家 (五)
    爺爺那時又成了村裡的有錢人(實際上沒有什麼大錢,就是比別人日子過得好一些罷了)。結交了這位村主任,以一己之力將他落戶在我們村,從此埋下了禍根。那時候兩家好到什麼程度?爺爺待他們家比自己的親兒子還要好,過年壓歲錢給他家的孩子是五元,自己的親孫才一元。
  • 我在太原的日子(一)
    就是這樣一個赤裸裸的冬日,我們拖著幾乎是半個家的行李,乘上了從天津去太原的高鐵。好在他已經在這裡租好了房子(小店區新城市花園),這次是特意來天津接我的,在太原也算是有了個新家了。但是我捨不得家裡的兒子,把他一個人丟在家裡,我不放心,因為他剛剛離婚,療傷期呢。
  • 痴人說夢(一)
    痴人說夢(一)作者:宇宙下的小樹科學家們說:當今世界95%的事物真相(也可以叫奧秘),人類還不了解。為什麼呢?祖先們高智慧的世界觀,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影響束縛了當今人類世界觀的拓展。不要盲目地認為,人類的思維會一代比一代更先進、更完善。實際上,古人的思維達到的高度,當今人類不一定能超越。例如,古人對人性的透視、解剖、探索,一點也不比當今人類少。甚至更加深刻透徹。
  • 家是講情的地方!(原創)
    什麼叫家?個人認為講情的地方才叫家。或者更進一步明確地說,家是講情的地方。兩個人你情我願,才能走到一起,組成一個叫家的地方。兩個人感情破裂,一拍兩散,家也就不復存在。家又有小家大家之分,小兩口(包括子女)為小家,加上父母為大家。清官難斷家務事。
  • (一)
    幸福就在山角下年輕時我們上山割草又累又渴,山上很難找到水,即使找到,水裡也是遊蟲竄動,從山上挑一擔草下山,來到山角上,走到泉水邊,捧著甘甜的泉水喝個飽,再用泉水洗洗臉退伍後當了個民辦教師,到學校的路上看到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邊勞作一邊擦汗,看看自己手裡拿的書,原來幸福就在書本裡。
  • 家道(深度好文)
    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7.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諧。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給父母吃穿是孝身;讓父母順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樂,不令父母操心,這是孝性(性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