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句話:
和最在意的人聯絡,倘若遲遲收不到回復的消息,我便會刪了那個對話框。
因為不想看見自己卑微討好的模樣,也不想體會那種滿盤皆輸的失望。
深以為然。
其實我也經常這樣的感覺,給一個人發了消息,遲遲不見回復,便開始各種假設:
是我太冒昧了?
他根本不想理我吧?
或許我不該這麼主動。
想著想著,那個未見回復的對話框,變得格外扎眼。
而自說自話的聊天記錄,更像是伸出去的手,被人冷落在了半空。
於是,忍不住悄悄刪掉了對話框,連同聊天記錄一併消失,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可內心深處,分明還有什麼東西,在隱隱不甘啊!
大概是有這種小心思的人太多,微信最近推出一項很貼心的新功能——「不顯示該聊天」。
只要按住對話框,向左一划,選擇「不顯示」,對話框就會瞬間隱身,像不存在一樣,讓你做到「眼不見心不煩」。
它和「刪除」最大的區別就是,一旦對方回復消息,對話框和聊天記錄就會自動呈現,幫你「再續前緣」。
其實人遠遠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驕傲,一般都是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你不理我,我發誓再也不理你,可是,只要你肯再答覆我一句,你就會發現,我還是和從前一樣那麼愛你。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和人的交往,充滿了小心翼翼的試探。
每個人都在擔心,自己在別人心裡根本沒那麼重要。
我記得之前我們有個六個人的小群,上學的時候大家關係都很好,所以離開學校之後雖然大家都已經各奔東西了,可是有個小群在,大家也能時時的聊上一兩句,可是我最後發現整個群裡,只要我不說話,群就靜下來了,可是詐屍的我,老是一個人說話,也感覺挺累的,所以最後我也就躺屍了。
其實人就是這樣,一個人主動久了總是會累的,可是看著那個聊話框一直在最上面,不上不下的看著也挺難受,那個時候不捨得刪,所以就找很多人聊天,去各種紅包群,廣告群裡面打招呼,然後給壓下去。
可是自從微信有了新功能,不再顯示,然後那個群真的就不再顯示了。
年少時的情意,有時候就是那麼不堪一擊。
一段感情的漸行漸遠
成年人想要維繫一段遙遠的友情,真的很不容易。
先開口的人害怕會輸。
不開口的人害怕會漸行漸遠。
然後大家就這樣慢慢的漸行漸遠,我記得之前朋友給我發過這樣一篇文章,兩個之前特別好的姐妹,可是婚後大家聯繫的越來越少了,有一天突然一個朋友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悲傷的話,本著想開導的心思去問了一下,可是因大家聯繫的越來越少,另外一個朋友都不知道從那一塊和這位朋友講訴她的傷心。
然後大家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尬聊著。
我們只是在對方心裡
謝天謝地,這世上有一種溫柔的人。
他們會在雨天經過你身邊的時候,自動減慢車速。
他們會把用過的紙巾,疊得方方正正,才丟進垃圾桶。
他們會在你小心翼翼發出一個試探的信號後,立刻用露出八顆牙齒的閃亮笑容,告訴你:「別懷疑,你在我心裡,一直特別棒!」
他們會及時接住你的每一條消息,盡力不讓你做對話框裡,最後一個等待回應的人。
和這樣的人交往,你會獲得很大的安全感,永遠不必擔心,自己是冒昧的,令人尷尬的存在。
而我們,也學著去做一個這樣的人吧。
別讓那個在乎你的人,空空等待回復,等到自我懷疑之後,左滑對話框,選擇一個「不顯示」聊天記錄。
比起「刪除」或者「拉黑」。
「不顯示」,是多麼卑微的驕傲。——驕傲到故作不見,卑微到一喚即回。
這就像冰心寫過的一段話:
小孩子打架後相尋,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卻又不肯即時言歸於好。
只背著臉,低著頭,撅著嘴說:「早知道你又來哄我找我,當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裡呢?」
故意不顯示對話框的人,多半也是用孩子一樣的熱切,等待著某個人的回應吧。
等待的時候低著頭,撅著嘴,有意賭氣。
可只要對方給一個確定的答覆,立刻就能回嗔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