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典典
剛剛看了一條新聞,挺無奈的。
講的是一個女孩子,上大學時,父母瞞著她生了弟弟。
等她22歲大學畢業時,父母的身體和經濟情況已經不具備撫養兒子的條件,就提出讓她來撫養2歲的弟弟。
你想啊,一個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剛入職場,沒房沒車沒積蓄,連自己的生存問題都需要小心翼翼,卻突然被告知要養一個2歲的孩子,壓力該有多大?
而且,她家是低保家庭。上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靠獎學金和助學金得來的。
她想不通,父母明明自己沒有能力,為什麼還要生弟弟?氣不過,她和父母吵了一架:「憑什麼讓我養弟弟?你們就是告我,我也不養!」
於是,她真的被父母告上了法庭。最終法院的判決結果是,父母贏了。
也就是說,撫養弟弟的責任,只能落在她頭上。今後她無論是工作,還是嫁人,都需要肩負撫養弟弟的重任。
有人說,這不是把女兒往火坑裡推嗎?
她以後怎麼嫁人?
生二胎之前沒有和老大講,生了之後卻讓老大養,憑什麼?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當父母已經失去撫養能力,兄弟姐妹之間是有撫養義務的。不禁為這個女孩深深地捏了一把汗。
很多時候,我們被二胎之間的手足情深感動得熱淚盈眶,但也有一些人是像女孩這樣,被強加而來的手足逼到痛哭流涕。
我有一個朋友,女兒6歲了。雖然她的朋友圈子裡大多數都有了二胎,她還是堅持不生。
問她為什麼,她說,「我就想給女兒全部的愛,一分也不想分出去了。」
後來才知道,她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因為害怕女兒會像她一樣,一直活在父母的漠視之下,委屈一生。
她是家裡的老大,小時候家裡無論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優先給弟弟。父母總是說,「你是老大,不應該讓著弟弟嗎?」
長大後,她結婚買房,父母一分錢也沒有給,這本來沒什麼可說的,自食其力也挺好。可是等到弟弟結婚時,她傻眼了,父母不僅給弟弟買了房買了車,還給了弟媳家幾十萬的彩禮錢。
後來她因為孩子上學問題需要換房,到處為難之時,父母終於捨得拿出了20萬給她,一再對她說明:「這錢是借給你的,將來要還給弟弟的。」
還給弟弟……是啊,她是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家裡的一切都是弟弟的。
我們勸她,難道不可以和父母提出來,哭一哭,鬧一鬧嗎?
她說,還是算了,這麼多年都過來了,習慣了。
父母生病的時候,是她在盡心盡力照顧;
父母給與的時候,卻從來不會想到她。
他們把所有的糖果,都給了弟弟。
那些不被疼愛的孩子,他們是真的不委屈嗎?
不,他們只是在忍。
忍到長大,忍到離開那個家,心裡始終有一塊傷疤。
最近還看到一個新聞:
一個女孩坐在深夜的街頭痛哭。因為她辛苦打工6年,好不容易攢下了20萬,卻被媽媽全部轉走,給弟弟買房子。
媽媽說,「你一個女孩子折騰什麼。」
這句話,多麼熟悉的味道,像這樣偏心的父母並不少見。他們不僅傷害了母子情深,也幾乎毀掉了手足之情。
手足情深,必須要建立在父母無私的愛的基礎上,否則,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我們究竟是為什麼要生二胎?
是為了多一個人,共同撫養被偏愛的那一個嗎?
《奇葩說》曾經有一期辯題: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同意?
傅首爾的發言非常經典。她說,當一個孩子手裡有一百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但是當他手裡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麼要求他大方?
生二胎,歸根到底,不是二胎需不需要陪伴的問題,而是父母自己,有沒有給到孩子足夠的愛,能不能夠做到不偏私。
如果你讓孩子感受到的是落差和不公,又該如何要求他去愛那個血脈相連的手足呢?
所以,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同意?
父母當然有生二胎的權利,作為老大,也沒有權利去阻止父母要二胎。可是,父母對待二胎的方式,卻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二胎帶給老大的,究竟是陪伴,還是負擔?
作為父母,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願所有父母,生二胎不為別的,只為愛。
- End -
作者:典典,自由撰稿人,專注育兒和兒童心理學研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