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對不平等的愛說「不」

2020-08-28 夢裡詩書

文/夢裡詩書

很多愛情片會將結婚作為自己圓滿的結局,而《婚姻故事》則告訴世人,婚姻只是一段比愛情更為複雜關係的開始。電影對一段行將破裂的婚姻追溯,所揭露的是一個殘忍的真相,兩個人無法在一起,其實並非是因為不愛,而是不懂如何去愛的人,最終會將婚姻變成一座墳墓。



從開始到結局,《婚姻故事》所聚焦的這對在離婚進行時的夫妻,他們始終都是相愛的,然而為了能結束這段覆水難收的婚姻,兩人又不得不因為孩子的撫養權問題而相互爭吵,攻擊彼此,甚至最終演變成讓律師儘可能去尋找對方生活中的汙點,並將其無限放大。而兩人從相對克制的關係,到爭鋒相對的膠著,再到歇斯底裡的爭吵,電影也帶來了一種猶如坐過山車般的情感調動。

為什麼一對仍舊還愛於彼此的夫妻會走向關係破裂的終局?表面上看,離開紐約渴望重新回到洛杉磯,過自己所嚮往的生活是妻子妮可想離婚的原因,發現丈夫查理出軌,是下定決心的導火線。但這段關係的破裂真的就是這麼簡單嗎?隨著劇情的展開,我們不難發現顯然並不是的,兩性關係從最初開始的不平等,才是最終將兩人婚姻變成一座圍城的癥結所在。



在電影所展現的這段婚姻關係裡,其實妮可一直都處於一種相對弱勢的狀態,從她對查理的愛慕,到她對結婚的渴望,再到社會層面上對結婚女性道德評判的高要求,這些都導致了妮可在婚姻關係裡只能一再的處於被動,而查理則始終都處於強勢的位置,他可以帶著家庭為了工作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半年,卻不能在合適的時候,帶妻子回她想去的洛杉磯,最終接受了妮可為婚姻做出的一切犧牲,並覺得理所應當。

兩性關係的失衡,在古代往往以女性犧牲一生的幸福為收場,但在現代,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要有敢於對不平等的愛說「不」的勇氣,這也正是《婚姻故事》最為核心的內在價值,因為長期的不平等關係一旦形成,雖然彼此或許仍舊有愛,但作為強勢的一方始終都只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而弱者如果想在不平等的關係中解決自己的訴求,便只能如電影中妮可所做的那樣,將對方逼入退無可退的絕境,或許強勢的一方才能真正去頓悟自己的問題。

《婚姻故事》在探討不平等關係的同時,難得的是其既沒有去全盤否定妮可與查理的愛情,也從來沒有把問題的矛頭直指婚姻本身。妮可與查理的悲劇始於不平等的愛,但他們最終也都在這段婚姻中獲得了成長,懂得了在無法挽回的愛情面前去重新審視自我,一個看似悲劇,卻又飽含溫情的結局,無疑為電影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話。



婚姻從來都不是愛情的墳墓,但婚姻卻也從來都不是愛情的彼岸。相愛的人因為愛可以走到一起,但婚姻卻需要兩個人真正懂得尊重彼此,懂得在深愛彼此的同時,不迷失那顆屬於自己的心。

個人評分:9

相關焦點

  • 《婚姻故事》:對不平等的愛說「不」
    文/夢裡詩書很多愛情片會將結婚作為自己圓滿的結局,而《婚姻故事》則告訴世人,婚姻只是一段比愛情更為複雜關係的開始。電影對一段行將破裂的婚姻追溯,所揭露的是一個殘忍的真相,兩個人無法在一起,其實並非是因為不愛,而是不懂如何去愛的人,最終會將婚姻變成一座圍城。
  • 不平等的婚姻,叫墳墓
    走進來的是沒經歷過風雨,逃出去的是被不平等的關係壓垮了。婚姻,平等或者不平等,決定了一個家庭和一個人的未來走向。青年時候羨慕的婚姻,是有情飲水飽,是「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的妄想,未曾想過物質不平等帶來的偏見。
  • 愛情與婚姻中,「地位」不平等,我們該怎麼辦?
    關於愛情觀,娜扎曾說「麵包可以自己掙,你給我足夠的愛情就夠了」,更表達過「女生首先要有事業,獨立的經濟能力,才會自信」。 娜扎真的自信又大方,女孩子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才能敢說敢做。 是呀,在愛情與婚姻中,經濟獨立就是最大的底氣。
  • 學觀察:世界公平但不平等
    比如天仙配,白蛇傳等故事題材,宣揚的主題,逆鱗有罪。不離不棄,和諧家人,男女互補,天公作美。觀察婚姻,老夫少婦,老婦少夫,多為師生。不棄不離,家人和諧,男女吸引,天衣無縫。觀察家庭,男女同頻,夫唱婦隨,天經地義。不言不語,分內分外,男女有別,天地男女。
  • 提倡男女平等會導致婚姻不穩定嗎?
    不一定。在我國國情不同有很多原因造成,離婚率越來越高了,這是共識。上一輩50-60年代結婚的夫妻離婚率低很多。離婚代價也高,特別是聲譽損害更大。70後的人離婚率就開始多了,改革開放社會容忍度逐步提高,80-90後就更加多了,據國家統計40%以上的婚姻解體。看這個趨勢還會漲,真的不能隨便發白頭到老的誓約。
  • 不平等的愛情裡 也有感人至深的愛
    不平等的愛情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母親是父親費盡心機才追到手的,那時母親幾乎天天嘮叨說,父親見到他的第1天就要求住在他家,藉口是天黑路遠回不去了。說父親為了追她,不惜冒著被處分的危險,半夜從部隊裡跑出來坐火車去看她。而最後還是被他挨了處分,肩上被擼掉了一顆星。 父親和母親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來看是這樣的。
  • 我愛你,但如果愛註定不平等,我寧願放棄
    「你有權拒絕我的愛,但你不能蔑視我的愛,因為那是一顆真誠地為你跳動的心。」這是簡愛對於愛情的要求。遇見愛情,遇見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愛情的模樣,但最好的模樣無非是我愛你,我們彼此平等,我們在勢均力敵的愛情中互相滋養,互相欣賞,互為成就。那麼,《簡愛》的女主角到底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什麼樣的愛情故事呢?
  • 男女在兩性關係中的不平等
    不是說男性不愛傾訴,實在是,陷入兩性情感中走不出來的,女性遠多於男性。也不乏有女人以驕傲的姿態,描寫自己如何在兩性關係中拿捏了男人,如何遊刃有餘,貌似是情感中的贏家。可我想,在一段感情關係中,如果你的潛意識一直在與男人博弈,其實就已經輸了。真正的高位,根本不會覺察到還有博弈這件事情。
  • 最大的不平等
    而這些差別,也就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再細分,又分為物質上的不平等和精神上的不平等。物質上的不平等表現在,有人能輕而易舉獲取社會的稀缺資源,有人費盡心機卻勉強達到溫飽。精神上的不平等表現在,有人飽讀詩書,精神世界豐富,思想深刻,隨時享受精神層次的財富,壟斷了該層次話語權。有人卻對精神層面的生活完全無感,享受不到俯拾皆是的精神財富,過寶藏而空手歸。羅素先生說,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識的差異,有人聰明,有人笨。
  • 關係不平等 早晚會破碎
    但是女孩不介意,表示只要小夥願意和他在一起,經濟上不需要他操心。結果,小夥最終還是拒絕了女孩的好意。小夥周圍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說他傻,這樣的好事別人求都求不來,他倒好,到嘴的鴨子都不吃。小夥對於別人的議論,只是回應了一句話「我不想從一進門,我就比她矮半截。」
  • 如何理解婚姻關係中男女平等?
    在和諧的婚姻關係裡,很少會聽到「男女平等」的言論,而那些口口聲聲高喊著男女平等的一些人,要麼是高齡的單身,要麼是深陷婚姻的危機之中或是已脫離了婚姻關係。而吆喝著「男女平等」的,大多是妻子或是曾經的兒媳。
  • 在公平面前——人們為何往往選擇不平等?
    比如說,我不擅長捕魚,但是我只要兩條魚,所以你跟我一起出去,即使只能捕10條魚,你拿到手的還是8條,你不賠,我也不虧,這是雙贏的結果,這就是公平的不平等。可以這麼說,不平等給了人們希望。在一個社會裡,不平等但公平,意味著這個社會的上升通道是開放的,社會階層是流動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能做出成績,你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甚至是實現社會階層的跨越。
  • 戀愛中的「男女不平等」,誰是更大的受害者
    而女性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不只來自於原生家庭和現生家庭,更多的是來自於社會和每個人的內心。用榮格的「集體潛意識」來解釋,其實男女之間的不平等,不只存在於中國,它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集體經驗」和「精神沉澱」,影響著人的精神世界,制約著人的思想和行為。
  • 婚姻平等的普世真理
    說實在的,在婚姻的這個殿堂裡,不管是頭婚,還是二婚,大姐和大哥是鐵打的平等關係,誰也不欠誰。可是現實生活裡,絕不數大姐們成了不折不扣的弱勢群體,讓人憤概有加!其實這裡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多少年來我國沿接下來的男尊女卑、男權主義,在婚姻的存續期間起著主導作用。好像這種現象是大家承認的合法現象,丈夫有剛需,妻子則要一百個忍耐。
  • 不平等的人生追求什麼
    不平等的人生追求什麼                                           文|木蟲 人生來是不平等的,因為差異就是不平等人的美醜、高矮、貧富、強弱,都是不平等的起源。因此,不平等是普遍存在。然而,正是因為不平等,人類才追求平等。人與人之間越是不平等,越要堅持追求平等。追求平等是人類美好的開始,是覺醒。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最終表現為個體的平等程度。平等不是權力、地位、身份、財富的平等,而是人格、尊嚴、權利和在法律面前受保護程度的平等。
  • 什麼是婚姻中的平等?
    最近,琳琳跟我傾訴她找不到工作,老公不支持,不幫助等等。看得出來她的內心真的很焦慮。原本只是抱怨找不到工作,內心焦慮,說著說著,她的委屈像洪水一樣傾瀉出來。開始抱怨起老公。有些女人啊,最愛做的事就是抱怨和指責。因為挑毛病是最容易的事。人們往往傾向於做容易的事情,而不是正確的事情。
  • 《婚姻故事》,愛讓我們在一起,也讓我們分開
    《婚姻故事》 | 2019年 | 美國 | 愛情///婚姻到底是什麼?兩個人從相識,到相愛,到結婚,到生子,是犧牲自我成全對方,還是彼此包容,扶持成長?常常會被問,怎麼在家庭和事業間做選擇,而且被問的通常都是女性,似乎好像女性結了婚後就應該回歸家庭,就應該相夫教子,就應該為家庭犧牲自我,換來的結果是什麼?是丈夫的疼惜?
  • 心理學:不去平等對待眾生,還敢談眾生平等嗎?
    一個人既是一個造物者,也是一個被造者,如果不去平等地看待,對待眾生的態度也就會有所不同,那麼這個世界又何來世人渴望的眾生平等呢?心理學:不去平等對待眾生,還敢談眾生平等嗎?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這體現的不正是眾生平等嗎?所謂的眾生平等也就只不過是一個生生不息、往復循環、周而復始的一個自然規律。或許,筆者闡述得也許還不夠明白,也許有人會問:「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會有富貴貧賤之分,這算得上是眾生平等嗎?」
  • 平衡如何化解不平等
    稍加觀察,你就會發現:人與人在身體素質、智力水平、情感能力等可衡量的品質上都是不平等的,但為什麼在制度和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呢?你很聰明、小明很笨。所以人與人雖然先天是「不平等」的,世界卻可以創造一種「平衡」來化解這種「不平等」。
  • 平等地對待婚姻#我的愛情觀#
    古有門當戶對,現有平等面對。我的幾場戀愛懂得平等的重要。我的家庭是工人階級,只有父母之愛,愛上一位漂亮的女孩,她的追求卻是有錢有權,她不傷我心地告別,從此不見蹤影。而我現在的妻子,家庭是無產階級培養的幹部之家,四代同住,關係和睦,第一次上門就被濃濃的親情所包圍,而陷進了婚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