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談了兩性婚姻混亂的根源1—對婚姻錯誤的認知,本篇文章繼續談談其它根源問題。
進入現代社會,隨著人權的進步,充分尊重個人的想法,不再像傳統社會那樣用統一的規範束縛人們,如父母包辦婚姻、傳宗接代思想等,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感意願在兩性婚姻中做出選擇,人們更注重在婚姻中的真實感受。婚姻就像兩隻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知道,而所有婚姻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
所以當婚姻出現問題時,如性不和諧、三觀不一致、財富不足、溝通不暢等,則會放大在婚姻中不愉快的感受,而不像傳統社會的婚姻,通過隱忍達到和諧。故現代社會,許多人感覺婚姻不幸福,通過出軌、冷戰、吵架等來表達對婚姻的不滿,導致離婚率上升。
其次,男女平等也對婚姻造成了衝擊。在傳統社會裡,男尊女卑,女性無法在社會上獨立生存,不得以在婚姻中隱忍,才能換取供養;所以整個社會婚姻相對穩定,離婚率低。到了現代,男女平等,女性也有受教育,參加勞動和工作的權利,可以獨立養活自己,無需在婚姻中隱忍。這種變化也表現在許多女性不願做全職家庭主婦或是承擔更多家務,甚至有很多女性的收入高於丈夫。而由於文化的慣性,許多男性也不願意承擔更多家務,這加劇婚姻中的矛盾,造成離婚率的上升。
物質豐富也對婚姻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在傳統社會,大部分人的主要目標是解決溫飽,整個社會相對貧窮,人與人之間的相對差距較少。在這種生存壓力下,人們的主要精力是獲取食物和創造財富,婚姻問題和感情生活不被重視。
到了現代,隨著科技和工業的發展,物質極大的豐富,溫飽得以解決。所謂飽暖思淫慾,這是人性規律,所以人們更加注重感情生活,而物質的豐富使人們在離婚後也可以很好的生存,故當婚姻中無法忍受時選擇離婚而不是妥協。
其次,物質的豐富,也使人們的生活選擇多樣化,比如不婚,丁克等等。只要獲取足夠多的財富,則每一種生活都可以過得相對輕鬆,而不用擔心養老和性慾釋放等問題,這直接造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活價值觀,而不像傳統社會那樣只有結婚和傳宗接代才是社會主流。
再次,不患寡而患不均,隨著經濟發展,貧富差距加大。這種差距使得不同婚姻家庭間的財富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對比降低部分人群對婚姻幸福的體驗,加深對婚姻的不滿,加劇夫妻間矛盾,從而影響婚姻和諧,甚至造成離婚。
人權進步和物質豐富都對婚姻造成這了衝擊,但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所以需要研究婚姻發展的規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婚姻,去解決婚姻中存在的問題,降低離婚率,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現代社會隨著性科學的發展,基本驅除了封建社會的性愚昧,雖然還有許多不足,不像西方社會那樣更開放,但已實現長足的進步。在傳統的社會裡,性的目標只有生育,男性或可用來取樂放鬆,女性是萬萬不可以的,否則會被冠以淫蕩等稱號,甚至都不能改嫁。
到了現代,已基本實現男女平等,性的目的也不只是生育,男女均可追求性快樂。同時隨著避孕技術的發展,在改革開放後一發不可收拾,出現了許多婚前性行為,在婚前談幾次戀愛或同居已變成常態。同時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為了追求性享受,在外包二奶、養小秘,影響婚姻和諧;發展到現在,出軌現象已非常普遍,嚴重影響著婚姻穩定,已成為離婚率高漲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性的解放讓人們更加注重婚姻內的性享受,而一夫一妻制下,夫妻間在漫長的婚姻中,大概率會在某一段時間內產生性不和諧。但我國的性健康產業發展緩慢,使得夫妻間出現性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緩解,進一步加重了性不諧,增大出軌概率,影響婚姻幸福。
再次,雖然人們心理的性解放了,但受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影響,以及性教育發展緩慢,所以大部分人都形成自己獨特的性認知,這種認知或開放,或保守,或奇特,總之都不一樣。這種認知的差異會影響性和諧,給戀愛和婚姻帶來許多不確定性,甚至影響婚姻穩定,造成離婚。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深入人心,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使物質極大的豐富,也解決了溫飽問題,理論上比起之前吃不飽飯的狀態好了很多,但是人民的幸福感卻下降了,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出現了問題。
價值體系指一個社會、民族在一定時代,社會意識的集中反映。受市場經濟影響,大部分人以追求更多金錢和獲得更多欲望享受為目標,對事物判斷的價值以是否給自己帶來足夠多的金錢或利益為標準。反映在婚姻中,表現為以獲取更多彩禮為榮;以嫁娶到更富有的人為目標;結婚必須有房有車;家庭間互相攀比;以同更多人發性行為為目標等等;甚至許多年輕人以是否能夠獲得更多利益來衡量婚姻和生育,因此選擇單身或丁克。故以獲得更多利益為判斷標準的價值觀,以及婚姻成本直線上升,促使整個社會生活多元化,出現更多不婚不育的現象,加大了兩性婚姻的亂象。
實際上生育撫養小孩確實是個非常艱辛的過程,投入較大時間、精力和費用;結婚也確實會束縛人們的一些行為,比如婚後不能出軌等等,但婚姻和生育是不能簡單的以金錢或多少利益來衡量。組建一個美好的家庭,生個聰明的小孩,和人生的事業並不相悖,而且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代替家庭的幸福。所以這種畸形的價值體系給婚姻帶來許多問題,影響著婚姻穩定和幸福。
改革開放後,已開始施行計劃生育,提倡夫妻只生一個小孩,由於經濟的發展,使物質極大的豐富,所以有條件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家都把獨生子女捧在手心裡,給其想要的,也不讓其參加家務勞動怕累著,甚至過度溺愛,這種現象非常普遍。這樣童年培養起來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吃苦耐勞,也不願意委屈壓抑自己。當這樣的孩子成年後組成家庭時,往往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不做家務,夫妻矛盾不願妥協等等,很容易導致離婚或者不願結婚,過單身生活。
其次,在傳統社會裡,傳宗接代、三從四德等社會規範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教育的作用,並深入人心,使所有人知道人生的方向和使命。到了現代,將傳統中的所有兩性規範全部推翻,但新的規範並未建立,學校也未普及性教育,並且以素質教育和科學知識的傳授為主,對諸如生育、婚姻、個人兩性價值觀的構建均無涉及。所以當小孩成年後,對婚姻、生育並無概念,感覺可有可無,對這些事的積極性不高,而且即使不結婚,也可以同居,合理的釋放性慾望。故順其自然,或在父母的催促下完成婚姻和生育;而一些人如果收入不足生活艱難時,便會放棄結婚和生育,因為不婚不育能使其低成本的生活;還有一些人不願承受生育之苦或受婚姻束縛,不婚不育,並標榜其為現代新生活方式等等。
顯然,現代社會在家庭婚姻兩性教育方面非常薄弱,沒有培養小孩的家庭生活能力,也沒有使小孩子樹立正確的婚姻生育觀。所以當小孩成年後,對婚姻生育沒有正確的概念,感覺可有可無,也無法在新組建的家庭中更好的過好夫妻生活,導致當下兩性婚姻中存在許多問題。
夫妻間在生活中發生矛盾是必然的,通常情況可以溝通解決,不過夫妻間溝通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本位主義,即夫妻間吵架往往都感覺對方的錯,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這不利於矛盾的解決。
其次,男女思維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妻子總認為長久的在一起生活,丈夫應該能夠猜出自己的想法,但實際上丈夫希望妻子更直接表述自己的要求,而不是讓自己猜。因為男女間思維的差異,往往更容易使夫妻陷入生活矛盾。
再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夫妻產生矛盾時,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時沒有公允的標準,雙方很難妥協,即使妥協也感覺受到莫大的委屈。其實一個巴掌拍不響,在夫妻生活中,往往雙方都會存在一些問題,但自身很難意識到,或很難改正,這就容易使矛盾陷入僵局,甚至導致離婚。
在我國,婚姻諮詢產業並不發達,大部分夫妻不習慣甚至不知道向婚姻諮詢師求助來解決婚姻問題。雖然許多家庭看似和諧,但也可能處在亞健康狀態,而很多夫妻自身也無力改變這種現狀,如性不和諧,夫妻間長期無交流等等;由於許多家庭矛盾得不到合理解決,所以造成當下社會的離婚率高漲。故夫妻間溝通解決矛盾的方法很重要,在無法解決時,建議向專業的婚姻諮詢師求助,盡力挽救婚姻。
人類的大部分行為和選擇深受文化影響。自改革開放後,隨著貿易往來,我國社會一方面受過去傳統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兩性婚戀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傳統文化對婚姻方面影響頗多,積極的表現為對家庭、家人的重視等。消極的表現為高額彩禮,大男子主義,農村偏遠地區歧視女性、生男孩傳宗接代,夫妻間男強女弱,女性承擔更多家務,對性生活的壓抑等等。這些價值觀影響著許多家庭和夫妻。
西方文化對婚姻影響積極的表現為男女平等,女性也需要工作養家等。消極方面表現為性自由和過度倡導個人自由,如出軌、丁克、不婚不育、夫妻AA制等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受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交織的影響,使得整個社會對兩性婚姻並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和價值觀,多元化的生活狀態和價值觀儼然成為社會主流,衝擊著家庭文明,也帶來許多婚姻亂象。
性學研究的範圍非常廣,不僅包括日常的性現象,也包括人類種族的延續和傳承,而婚姻是人類種族延續和傳承的核心制度,所以婚姻問題也是性學研究非常重要的領域。
在傳統社會,儒家思想和理論主導著整個社會生活,規範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婚姻、家庭倫理等,保障我國社會2000多年的生生不息。
到了現代社會,將傳統文化全部推翻,建立新的文明制度。在婚戀方面,以男女平等、浪漫愛情等為基礎,構建新型的家庭文明,但以目前性科學發展一百多年形成的全部相關理論來指導實踐,發現並不能解決當下的婚姻問題,反而有些理論使得生活和價值觀多元化,給社會帶來許多問題。
多元化的生活及其生育自由看似尊重人權,是個人的自由,但這種思想理論並不能使社會長久的和諧發展,生生不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日本社會為例,自二戰後到現在才70年左右,整個社會已步入老齡化,生育不足,整個社會逐漸失去繁榮;而大部分西方國家也都面臨生育不足,社會死氣沉沉,失去活力的現象。所以目前這些性學及婚姻的相關理論還不夠完善,也並沒有公允的、正確的性學理論指導人們的實踐,使得兩性婚姻及其價值觀混亂,導致婚姻亂象。
綜上所述,由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物質極大的豐富,人權得到了保證,並促進了性的解放。但社會的發展也將傳統價值規範全部推翻,並影響人們衡量事物的價值體系和教育方式,使得兩性婚姻出現了新的形態,而性學理論的研究不夠完善又助推了這一進程。雖然這是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導致一些人對婚姻形成錯誤的認知,或是夫妻間矛盾不斷,或是許多人選擇不婚不育丁克等新型的生活方式等,而婚姻諮詢及其性健康相關產業又沒有及時的發展來解決這些問題,進而促使許多婚姻呈亞健康狀態,幸福感降低,離婚率上升,結婚率不足,生育低迷,多元化的生活及其價值觀大行其道,儼然變成社會的主流。
家庭和婚姻是人類社會延續和傳承的基石,關係著整個社會長久的穩定與和諧發展,是文明社會非常重要制度。一個穩定成熟的文明在婚戀方面應該吸收各種文化的優點,整合形成自身主流的價值觀,而不是價值觀混亂,放任其發展和自然的演變,導致家庭文明解體。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性學理論研究的突破,必將形成主流的兩性婚姻價值觀及其相應規範,解決當下婚姻亂象的問題。
對婚姻家庭幸福、性教育、性學感興趣的關注一下,許多文章僅粉絲可見,下次不一定能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