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皇帝明孝宗唯一的個人愛好是什麼?他後來為何放棄自己的愛好?

2021-01-19 騰訊網

明朝皇帝奇葩多,但也有一些不錯的皇帝。

其中,開創「弘治中興」的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就是明朝文官集團最喜愛的皇帝之一。

《明史》把他列在明朝皇帝中的第一梯隊中:

贊曰: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上述皇帝中,除開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這兩位強勢皇帝,其餘三位都是跟文官集團配合得比較好的皇帝。

明孝宗更是其中的典型,他也就是在對待外戚的態度上稍顯強硬,比較愛護短。

至於國事和個人喜好之事,對文官集團幾乎是言聽計從。

到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執政時期,當時的內閣首輔朱國楨還在感慨說:

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明孝宗是否配得上朱國楨口中的歷史前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過,相比起一輩子都在跟文官集團唱反調的明神宗,明孝宗確實就像是天使。

明孝宗能獲得如此好評,是用放棄了絕大部分個人慾望換來的。

比如,明孝宗喜歡養動物供自己玩樂,這大概是他業餘時間唯一的愛好,也不是什麼禍國殃民的愛好,但文官們連這樣的愛好都睜大眼睛死死盯著。

明孝宗剛登基不久,有藩王給他進獻海東青,當時的內閣首輔劉吉以「海青為物,不過以供田獵之用,無益於國,有損於人」為由,勸說他「乞勿受」。

土魯番使者給明孝宗送來幾頭獅子,他十分喜愛,專門安排人在皇宮中飼養這些獅子。

劉吉依舊跳出來反對,說這些獅子要花費不少錢糧和人力養活,勸說明孝宗「宜絕諸獸食,聽自斃」。

明孝宗沒有聽他的意見把這些獅子活活餓死,但要想花時間去逗弄賞玩是不可能了。

後來,有官員嫌明孝宗養一堆動物太花錢,上書建議他減少相關支出,他想了想,也照辦了,《明史》記載:

乃降旨,有仍舊者,有減半者,有停止者。於是放去乾明門虎、南海子貓、西華門鷹犬、御馬監山猴、西安門大鴿等,減省有差,存者減其食料。

看明孝宗養了這麼多的動物在皇宮中,就知道,他是真喜歡,但為了配合文官集團,還是忍痛放棄。

明孝宗放棄養動物的行為,看似一件小事,可也說明了,明朝的文官集團對待皇帝的態度。

他們心中的明君大概就是不能有個人愛好。

也難怪同為明君的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要培養太監來跟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也不怪明孝宗的兒子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後來那麼叛逆。

明朝能忍受文官集團無微不至監督的,或許也只有執政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熾和好脾氣的明孝宗。

明孝宗自小就接受完整的儒家思想教育,學的全是四書五經,教導他的老師全是大儒。

他可以說是明朝文官集團精心培養出來的典型。

因此,他在治國理政以及為君之道上,都無比契合儒家之道。

當明朝的文官及勳貴們聲色犬馬之時,他卻堅守一個妻子,拒絕納妃。

他執政時,重開被中斷了幾十年的經筵侍講,主動接受文官集團的再教育。

文官集團的勸諫,百分之九十九都照單全收。

這樣的皇帝,文官們怎麼能不喜愛?對比起他死之後的明朝皇帝們,又怎麼能不追捧和懷念?

相關焦點

  • 個人愛好也是一種文化
    在某些情況下,有沒有個人的愛好,對於調節自己的心理平衡,也有很大的作用,有一點個人愛好,從中得到無限的樂趣,與除了或專業或工作或政務再無其他興趣的人的生活是大不一樣的。 前者比較能夠調換自己的心情,能夠遇到難辦的事先放一放,等到自己變得冷靜一點、從容一點、考慮的周密一點的時候再做決定或者反應。
  • 我的先生他的愛好
    直到現在,母親還感嘆自己當時的決策英明眼光犀利。於我而言,這段婚姻,最幸運的事就是家長給予了我一份最寬厚的容忍,一份最真實的尊重和一份最安定的生活。記得剛剛結婚的時候,我們的家境並不富裕。考慮到經濟問題,當時連婚禮都沒有舉行,唯一可以證明我已嫁作他人婦的就是他在我的無名指上套上了一枚小得不能再小的婚戒。也奇怪,我似乎從來都沒有為這樣的結婚形式而感到委屈或有任何的抱怨。
  • 讓男人保留一些自己的愛好,別以愛的名義逼他放棄
    很多女人接受丈夫,卻無法接受丈夫的個人愛好。總覺得「如果他沒有那個愛好的話,肯定會把心思放在我身上,或者放在家庭上」。女人的這種想法說到底是一種本能的妒忌,妒忌他的愛好佔有了他的心,妒忌男人把他的心全部放在了他的愛好上。實際上,夫妻之間因為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長的環境不同、關注的領域不同等因素,各自的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
  • 藝考做特長生or放棄愛好做平平無奇的大學生,專業性決定價值
    現在的90後會覺得這些東西聽上去有些假大空,社會的進步需要全人類的集體智慧,不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年代了。一個人的力量是扛不起中華崛起的重任的。「把自己的個人價值發揮到極致」「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這樣的人生目標和理想反而更能夠引起90後的共鳴。為什麼呢?在房價高、物價高的社會環境中,生活成本對年輕人來說壓力巨大。
  • 這個算不算我的愛好?
    頭兩圈還知道留什麼牌打什麼牌,兩圈過後,我已心不在焉,往往成為輸得最慘的那一個。有的人愛跳舞,有的人愛唱歌,有的人愛集郵,有的人愛閒聊。和老公說起別人的愛好時,老公說:「人家好歹有個愛好,你呢?」我一時語塞,的確,麻將、撲克之類對我沒什麼吸引力,跳舞吧,有點害羞,唱歌吧,五音不全,練字吧,耐力不夠,聚堆閒聊吧,我偏偏又喜歡安靜。
  • 愛好與嗜好的區別?
    每個人都有自己良好的興趣愛好。別人應該尊重,千萬不要去評價,要不然別人會非常反感的。我那次,和老公表弟說,我喜歡看小說。他說看小說不好。我當時非常反感的說,不要去評價別人的興趣愛好。他就不吭聲了。我看過三毛的文章,她是個著名的臺灣作家。她的老公荷西是外國人。
  • 別讓愛好毀了婚姻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買單,倒也無可厚非。問題在於,他們剛買好新房,陶子也已經懷孕八個月,接下來還房貸、生孩子都是大開銷。陶子越想越生氣,甚至動了離婚的念頭,被我們勸了半天,她的情緒才緩和了些。陶子的老公是典型的「攝影發燒友」,對攝影沉迷到恨不能辭掉工作,來個環球旅行,拍下人間美景。結婚前,陶子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 男朋友唯一的愛好是學習
    但他可能更愛學習吧…  真的好無奈感覺他對學習有使命感,國外名校本科生,輔修3個專業,加上自己主修的,要學4個專業…成績一直是4/4。愛學習真的是天生的嗎如果只是單純地喜歡學習,不學只會感到無聊沮喪,而不是自責愧疚吧,這種情緒反應讓我覺得他好像被什麼外在標準綁架了一樣。然後是,學習是一件看起來重要且正面的事情,但作為男朋友回應你的情緒需求也同樣重要且正面,你不需要覺得自己是在打擾或者無理取鬧,相處有矛盾就溝通,大家協商一個剞劂方法,溝通不來就分手,就當是沒有緣分。
  • 如果你的夢想或者愛好需要錢來支撐,年輕的時候別放棄奮鬥
    留心有話:有人喜歡用自己的愛好影響別人,有人喜歡參與別人的愛好,無論如何,都只不過是生活。人生,因選擇而產生不同,有人喜歡奮鬥而拼搏一生,有人喜歡平平淡淡地真而選擇平淡的過一生,但如果你的夢想需要更多的錢來實現,你的愛好會因為有更多的錢而變的更好,那麼在年輕的時候不要放棄奮鬥。
  • 面試官問:「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這樣回答,面試官最滿意
    其中「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就是這種類型的,這個題目相對放鬆,回答也多元化,沒有統一的答案,但遠遠不是為了找同好,所以還是需要注意,好好回答。1 面試官為什麼要問這道題?面試官時間是很寶貴的,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需要對候選人深入的了解,所以問任何問題都是有目的性的,那面試官問:「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有什麼目的呢?
  • 婚姻,共同愛好重要嗎?
    我例假時間短,初六就要離開,就約初五一起吃晚飯,在看個電影,結果他下午就讓我去找他,他在茶樓打麻將,我覺得我們老家的人都愛過節打麻將,也沒有放心上,自己偶爾也玩,後來我回到了工作的城市,我們每天視頻,他告訴我他以前愛打麻將,但因為現在天天下了班就想看我跟我聊天,這個愛好就沒有了。後來我們見面,一切就是戀愛的美好,我以為我找到了愛情,終於不將就了。
  • 明朝重臣用豆子自省,同僚贈他《清明上河圖》,為何他卻轉贈他人
    漸漸地,黃豆數量與黑豆持平,再到後來,黃豆的數量超過黑豆,甚至黑豆已經顯得微不足道,徐溥才認為自己進步了。這一習慣,他一直保持到後來為官之時。    明孝宗即位後,徐溥迎來職業巔峰期。  初期徐溥進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後來晉升為太子太傅、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弘治五年,徐溥成為內閣首輔。弘治七年,加少傅、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  別看徐溥仕途順風順水,而且深受明孝宗器重,但他走到這一步十分不容易。
  • 愛別人之前先愛好自己,愛好自己的同時流淌出了的愛在拿來愛別人
    女生一定要記住愛別人之前先要愛好自己,只有把自己愛好了流淌出了的愛再去分享給別人今天去美容院做美容時,跟美容老師閒聊天,她說她的一個閨蜜跟他對象分手了,特別傷心的跑來跟她哭訴,對她說:「當時相愛之時曾許下海誓山盟,無論發生什麼都要在一起,現在說不愛就不愛了,還那麼決絕,一個人如何做到從深愛到說放手就放手呢」。
  • 人生有一個好的興趣和愛好,也就有了快樂和幸福
    人各有各的興趣和愛好,這就叫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喜歡琴棋書畫;有的人愛好唱歌跳舞;有的人喜歡攝影寫作;有的人愛好吃喝玩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和興趣,最終也就有不一樣的人生。人生需要愛好,更需要有好的興趣愛好,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莫過於有一個好的興趣和追求。
  • 我的愛好太多啦……
    雖然他掙錢我不掙錢,但我的愛好多。我要上班,要種地,要胡寫亂畫,還要間或下盤圍棋、象棋,可以說忙起來連飯也顧不上吃,一個月下一次街就奢侈了。為什麼要這麼忙呢?按道理退休就應該歇歇玩玩了,可自己還每天忙忙碌碌的,好像今天不忙碌明天就吃不上飯一樣。為解開忙的謎團,我分析了一下,就分析出了原因:每天忙碌的都是自己喜歡的。
  • 永遠不要把你的興趣愛好當成職業
    有次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去我的辦公室找我,當她無意間看到櫥櫃裡擺放的東西時,她沉默了良久,然後看著我意味深長的說道:」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通常都會把最珍視和喜愛的東西放在與自己視線平行的高度,我剛才觀察了你的書櫃,發現在你的內心深處,教書講課/通過自己的分享幫助他人…所帶給你的成就感和快樂,其實遠大於你的職業成功…」這件事已經過去快5年了,事後想想,我才發現這傢伙真是毒舌啊!
  • 那些把愛好變成職業的西安青年,後來都怎麼樣了?
    後來,很多想去W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個地方叫「野島」。在把愛好變成職業的過程中,劉奕忻其實磨合了非常久。於她而言,寫歌本身是一個滿足自己的事情,但是變成職業之後,要寫出可以讓客戶買單的歌。第一次面對別人告訴自己:「你寫的這個東西不對」,她覺得特別生氣以及委屈。
  • 我的五姨沒有什麼愛好
    我的五姨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沒有多高的文化,也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年輕時一直在服裝廠工作。據她自己跟我們說,後來服裝廠垮了,也到處打過工,受過很多苦。那時候五姨夫在物資局工作,掙錢還多一些,再加上五姨省吃儉用,日子還算挺富裕。我小時候住姥姥家,那時五姨就是不合群兒的,整天不見她笑,也不和家裡人交流,但是對我還可以。
  • 你的愛好,暴露了你的格局
    每個人的愛好都不相同,這與他們的格局有著密切的聯繫。麻將撲克是愛好,琴棋書畫也愛好;讀書看報是愛好,喝酒抽菸也是愛好。一個人的愛好裡,藏著他的格局。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個爛漫孩童,鼓勵自己熱愛生活,探索未知。林語堂喜愛釣魚,且對釣魚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他覺得,樂在釣而不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