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樂樂
前幾天,一個母胎solo多年的閨蜜跟我說她終於成功脫單了。
我高興地跟她說,恭喜!你一定很開心吧?
在我的印象裡,她是一個對愛情有些執著的女孩子。
以前在宿舍夜談的時候,她就總說:
以後一定要跟一個很喜歡很喜歡的男孩子談戀愛,而且希望談一場從一而終的愛情。
沒想到她卻對我說,脫單後她並不怎麼開心,反而覺得有些迷茫無措。
在我問那個男孩子怎麼就讓她結束這二十幾年來的母胎solo的時候,她跟我說:
其實自己並不怎麼喜歡那個男孩子,但是看見別人都成雙成對的,自己一個人感覺好孤單。
晚課的時候,別的女孩子都有男朋友來接送,但她卻只能一個人順著昏暗的路燈,慢慢走回宿舍。
到寢室樓下,情侶們總是在依依不捨地擁抱著。
每到這個時候,都好想有一個男朋友啊!
於是就答應了那個男孩子的表白,儘管她不是很喜歡。
但不久就發現,在一起之後,好像戀愛也就那樣。
沒有男朋友的時候想要個男朋友,有了之後反而覺得多餘,自己反而感覺更孤單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又何止是她一個人呢?
我們很多人,對戀愛最初的期待是和心上人的偶然相遇,只要遠遠看到一眼,都會覺得無比心動。
如果很湊巧地,兩個人的眼神碰撞了一秒,我們都會臉紅地害羞,表情動作都變得不自然起來。
那種青澀的心動或許會有點幼稚,但卻是愛情一開始最美好的模樣。
而越長大越發現,心動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於是我們很多人,或許因為無聊,或許為了證明自己的魅力,或許是簡單為了擺脫母胎solo的標籤。
不明就裡地,就開始了一場戀愛。
卻不知道,這樣的戀愛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是想像中的甜甜。
在一場不是因心動開始的戀愛裡,兩個人遠比一個人更孤單。
比自己孤單更可怕的, 是和一個讓自己更孤單的人在一起。
之前我在看一檔綜藝節目《超級演說家》的時候,聽到劉媛媛分享了一個關於她表姐的故事。
她表姐是二十歲就出國留學,名牌大學畢業,經常上國際雜誌發表文章。
這樣的女孩子,不論是放在哪裡都可以說是很優秀了。
加上出色的容貌和身材管理,不論怎麼看都是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神。
一開始,在家裡親戚的眼裡,她也確實是偶像明星的耀眼形象。
但過了幾年,這樣的光景就變了。
因為她四十多歲了還沒有結婚,也沒有男朋友。
大家對她的關注點,慢慢從事業到了婚姻、孩子上。
說女人到了四十歲的年紀,還沒有結婚生子,不管事業多麼優秀,人生終究是失敗的,不完整的。
一個原本優秀的女人,就這樣成為親戚眼中的「下等貨色」,淪為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
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別說四十歲了,等你到了二十七八,別人就開始有閒言碎語了。
「再不把自己嫁掉就老啦!」
「不要這麼挑了,找一個差不多的得了。」
「事業再好又怎麼樣,到頭來枕邊沒有一個人。」
……
這樣的話不絕於耳。
好像評價一個女生優秀的標準,變成了是不是有一個好對象,是不是有一個世俗眼中完美的家庭。
而我很佩服她表姐堅持單身的勇氣,更佩服她這份勇氣背後的愛情觀。
正如三毛說的那樣:
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所以,你要等。
等自己越來越好,等真正的那個人到來。
高質量的愛情和婚姻,從來不是將就,而是我們各自變好,然後頂峰相見。
我覺得,一個正確而美好的愛情觀應該是寧缺毋濫,而不是為了談戀愛而去談戀愛,為了結婚而結婚。
可能,那個讓你心動的他,來得會有點慢。
但你要相信,他在拼命趕來的路上。
所以,我會靜靜地等候,等待屬於我的那一朵花開。
在等待的時候,我會很努力地生活,直到擁有足夠的底氣拒絕那些所謂的將就,不屈服地等待,直到他的到來。
就算沒有等到,也沒有關係。
他的存在,是給我原本就很圓滿的生活錦上添花。
最後,給你們分享至今未婚的復旦女神陳果說過的一段話:
不攀附,不將就。
如果愛情與婚姻不能讓你找到更快樂更好的自己,而僅僅是為了世俗和他人的目光而綁架自己,為了讓自己在這個世上不那麼形單影隻而抱團取暖。
那麼,婚姻,便成了一個你向世俗和自己妥協的工具。
真正的愛情可能來之不易,但你要相信為你錦上添花的那個他終究會來。
所以,親愛的女孩子們,當然也包括男孩子。
學著讓你的愛情貴一些,不將就,不隨意,不討好,不委屈。
因為我們都值得擁有真正美好的愛情。
以上,晚安。
想要一個變亮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