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一次失敗婚姻的張女士以為自己再也不會擁有愛情和幸福。直到7年前,她遇到了一位似乎只有在書中才存在的完美男人,充滿優點和魅力的許先生很快打開了張女士塵封的心。兩人戀愛三年後,於2014年結婚,並且很快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張女士一度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然而今天兩個人的女兒才僅僅11個月大的時候,張女士卻想要以離婚求解脫。
夫妻兩來到調解現場,張女士說現在的婚姻生活讓她感覺非常壓抑,甚至可是說是屈辱,讓她數次想要離婚。可許先生卻說他不懂妻子屈辱在那裡,自己和母親在家裡也沒有誰給她壓力。張女士表示自己和許先生相識到現在,自己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感情上都是傾盡所有,可被莫名得貼上愛錢的標籤。
莫名的被貼上種種標籤,張女士覺得非常委屈,而看重金錢。這條是她最不能忍受的。因為她覺得在這段婚姻關係裡付出的那個人一直都是自己。7年前,兩人相識的時候,雖然同樣是離異獨身,可是生活和經濟狀態卻相差甚遠。張女士月薪過萬而許先生背負了40多萬的貸款,還沒有工作。
儘管許先生經濟條件差,可是陽光帥氣的外形,體貼溫柔的個性,還是深深的打動了張女士。兩人確定了戀愛關係後,張女士不僅在生活上對許先生照顧的無微不至,還一下子拿出了7萬塊錢的積蓄,買了輛車給許先生跑業務。
那時的7萬塊錢,對於張女士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可是她覺得愛一個人就要傾盡全力的去幫他,讓他變得更好。所以她選擇了毫無保留的付出。然而,當許先生工作穩定,經濟好轉之後,許先生的舉動卻讓張女士大失所望。
許先生工作穩定之後有一個月賺了一萬多,讓張女士很是為他高興。可是許先生賺到錢的第一時間,從沒有想起過張女士。哪怕張女士主動開口要個小禮物,許先生卻以沒錢推脫了。張女士失望糾結的是,許先生根本就沒有在意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就是在今天的調解現場,許先生也絲毫沒有在意張女士的關注點究竟在哪裡。簡短的幾句話裡透出了一層含義,就是妻子張女士愛無理取鬧。
面對丈夫這樣的態度,張女士的委屈再次油然而生,她覺得根本就是丈夫在一次次的踐踏自己的自尊心。張女士說丈夫從未主動給自己買衣服,有一次嘴上說著帶自己去買衣服。可當自己挑好四件衣服,總共一千塊錢左右,丈夫卻上來就說你把當大款啊,上來就買這麼多。氣不過的張女士也就一件都沒有買了。
後來有一次逛超市,張女士看中了一款包包只要八十塊錢,可丈夫再一次以八十塊的包買來幹什麼為理由拒絕了張女士。在買東西的這個問題上,張女士要的是丈夫的一個態度,一個大方主動的態度。可是許先生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辭拒絕,這讓張女士覺得非常傷心。而更加讓她難過的是,丈夫對他如此小氣,可是卻從來不會虧待自己。
有段時間許先生說想買個兩三千左右的手錶,張女士說兩三千的表根本體現不出來。如果想買的話等以後有錢的,買塊好一點的表,最起碼也要萬把塊左右的。可張先生聽到心裏面的不是說等於有錢後再買,而是把萬把塊錢聽進去了,沒過幾天,他就帶著一款1萬2的手錶回來了。
張女士說丈夫沒錢,開著汽車帶著金表,自己呢有錢,每天騎著自行車或者步行,然後什麼都沒有。張女士最後的這句話道破了她心裡強烈的不平衡感。曾經的她獨身在上海工作,工資豐厚,生活優越。曾經的許先生一無所有,在她的幫助下變得越來越好,可是她卻沒有得到絲毫的回應。
觀察員指出張女士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什麼話不直說,喜歡讓人猜。總是想用一些物質需求來體現丈夫對自己的愛,就很容易讓身邊的男人去誤會是一個物質和虛榮的女人。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先生同樣有點冷漠,結婚七年時間他對妻子只有一次主動給予她的服裝消費,確實有點說不過去。經過調解,夫妻兩達成默契,決定一起好好過完這輩子。
生活中不乏像張女士這樣的女性,總想通過買東西要禮物的方式來試探丈夫,以此來判斷丈夫對自己有多愛,獲得一份安全感和滿足感。這樣的方式或許不夠知性,不夠正確,但其實女人們要的往往只是男人的一句話的一個態度。就像調解員所說,只要丈夫大方的說買,女人也許反而自己又放棄不買了。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是被丈夫愛著寵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