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當我們的人際關係出現矛盾的時候,好的聊天就是解開對方心結的鑰匙。只不過,我們要先學會處理對方的情緒。比如,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情景就是常聽到有人說:「你放心,我就是單純地約你吃飯,絕對不聊工作。」可結果是,你合對方吃了飯之後,對方心情好了,就會主動幫你解決工作上的問題。這就是情緒的力量。當你我們遇到一個怒氣衝衝的人時,我們要知道,對方的憤怒就是問題本身。只要他的情緒平順了,有的問題不用解決,它就自然消失了。
在應對別人的負面情緒,我們要知道造成憤怒的最大問題是他無法從感性的憤怒過程過渡到理性的思考,而傾聽的人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做自己從理性的思考過渡到感性的理解。
當你對你發怒的時候,你向對方說:「你就不能好好說話嗎」、「我不接受你這樣的態度對我。」這樣的話語顯然無濟於事。這就如同猛虎已經向你走來,你非但不躲,還在在原地說:你不可以過來。此時,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理解對方的感受,然後再做一個緩衝,不要和對方直接硬懟,先做一些事情來避免兩個人直接面對矛盾事件。在這一點上,《水滸傳》中的宋江在被李逵誣陷強搶民女時,他的處理技巧就非常高超,以一句』「回山寨再說」給雙方都有足夠的冷卻時間;《都挺好》中蘇明玉面對怒氣衝衝的師娘時,她先讓人給師娘倒了一杯咖啡,然後自己端到師娘的面前,平復師娘的情緒。
在這裡,我們最常見的話術,我總結如下:
第一句:「這麼熱的太難,您先消消氣,我先給你倒杯水」、「看你流這麼多汗,你先用這些紙巾擦擦汗」…
第二句:「能讓您這麼生氣,一定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第三句:「我一定要把您說的記下來,然後從中體會和分析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便於我們以後很好地溝通。」或「您說的很對,我現在就手機證據,幫您出氣,不好意思,殷切我不是當時人,所以我需要記錄事實,這樣我才有為您伸張正義的武器。您能允許我把過程錄下來嗎?」(這番諺語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可以瞬間讓對方不得不理性地面對事實的真相。於是,你會看到,對方說話的時候開始停頓、開始回憶、開始思考了。更神奇的是,他說著說著,居然開始為對方找理由,因為他知道你在記錄。他希望能更加全面地進行自我保護,把將來別人有可能反擊他所描述的事實,提前做好預防。)
如果對方在傾訴完了一句:「我剛才大吼大叫發或,你不會生我的氣吧?」
這時。你可以說:「我也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只是我對你沒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