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關係當中有一個比較扎心的現象,那就是投入感情越多,越在乎這段關係的人,越不容易得到珍惜和尊重,這是為什麼?不是說將心比心嗎?為什麼我們付出一顆真心,卻換不來同樣的感情?
得到太容易很難被珍惜
我們對一個人越真心,越會自然而然地付出更多,心裡也會有不同程度期待的回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越是沒有得到想要的,就反而越會不經意付出更多,形成惡性循環的沉沒成本。
凡事都是相對的,一方付出太多,另一方就會完全處於純粹接納狀態。付出多我們會更期待,沒有付出自然沒有患得患失的狀態。我們對人對物的在意程度,往往不是因為對方夠好夠優秀,而也在於自己付出了什麼和付出的程度。從而越是求而不得,越為之著迷。
正所謂得到的容易就不知道珍惜,這是有道理的。
我們會不停付出更高的代價和努力,試圖去獲取他(她)的真心,只因為我們還沒有得到預期。太過容易已經完全讓那個人看穿你的感情和真心,甚至已經到了卑微地步,那麼何必再去麻煩回應。
所以說關係如果一直呈現在未完成的狀態,那麼這種相互牽引的關係才不至於快速終結。
感情也是一場合作關係,而付出越多的一方,就是前期投入太多的那個人。在交往初期的"投入"再加上後期不經意間持續的疊加付出,因而似乎說著是合作雙方,可自己已經變得輸不起,可對方,更多的是享受關係,自然不會有太多失去後的不甘心,顯得是那樣的坦然和平靜。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提起分手可以那麼灑脫,就是因為他本來付出也不多,即使分開也沒有什麼損失。而他們心裡也清楚,反正你付出了那麼多,肯定不甘心。
已經成為習慣,感覺不到激情
當所有的付出和犧牲,一旦已經成為了習以為常的模式。所作的一切就會成為了理所當然。失調的關係已經讓人感受不到有什麼特別,那都是你應該做的,又有什麼可被在乎?
或許有些關係,有些人只有真正離開失去了才會被珍惜,才會意識到當時自己是多麼的荒唐和幼稚,但恐怕到時候已經再也難回到過去。所以在交往關係當中,不要讓自己成為那個太過在意的人。善良要有鋒芒,愛也要有底線和分寸,讓對方知道自己的付出,不要盲目地給予,太過卑微的態度得到的只會讓自己的付出和犧牲變得廉價,不被珍惜。
你給的未必是對方想要的
我們總是錯誤的,用自己以為好的方式去愛對方,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珍惜的東西,全部付出給對方,這是自己愛的證明,但卻忽視了,這些是不是對方想要的東西。
因為有時候,很可能你給予的,是對方不屑甚至到厭惡的東西,他只不過是被動的在接受無可奈何而已,所以這樣的強制性付出給予,在他看來就是一種強勢,避之不及,又怎麼可能還有珍惜。
所以我們可以付出可以給予,但是要弄清楚這是不是他(她)想要的一切。不要最終讓自己的付出,感動的只有自己。
太過用力的付出,仿佛手中沙,傷了自己毀掉了關係,也讓對方產生了過度的優越感
有時候一個人愛得太用力太過頭,會讓那個人產生自負的錯覺,他會覺得自己是真的優秀,真的好到不可被取代,甚至錯判下覺得你配不上自己。
人貴在自知,卻也難在自知,自己是什麼分量,什麼階層的人,往往會由於一方的過度投入和付出與珍惜,從而失去清醒的認識,就因為你的在乎和愛的濃度,讓那個人以為自己真的是男神(女神)級別的人物。
所以愛適度就可以,不要太用力,讓自己卑微到塵埃裡,卻沒有人會喜歡塵埃裡的自己。我們愛任何一個人,最終的需求是自我舒適度的滿足,但是前提條件也不能只是自己卑微的努力,那會讓被愛方可以產生優越感,卻不能產生同等的尊重和在乎。
自我價值感太低
價值感的低估,也就造成了那個人真的覺得你沒有那麼好。簡單形容,一個高端奢侈品在打折,5折就供不應求。而一個普通高仿品,一折都會覺得不夠,關鍵在於你在對方心中到底是什麼級別而定。而一個價值觀太低的人來說,從一開始,自己的認知就太低,從而就不要奢望他(她)會珍惜一個本就不值得在意的人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