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你,但與你無關。」
這是七月長安的作品《暗戀 橘生淮南》中的一句話。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像是從他人口中聽到了自己的秘密。
作為一個典型的「性單戀患者」,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種現象的存在。
我們不是「怪物」,而是比平常人多了一副鎧甲。與其說是鎧甲,我更願意把它比做蝸牛背上的殼。
小小的,但足以抵擋外面世界的風風雨雨。
什麼是「性單戀」?
性單戀(Lithromantic),英文網絡上通常將其視為一種浪漫傾向,但目前還未有權威機構或文獻承認。
擁有這種傾向的人通常表現為:對某人產生了愛戀,但是卻不希望收到對方的回應。一旦對方對自己表現同樣的情感,就會不自覺地躲避對方、停止喜歡對方,甚至對對方感到厭惡。
這種人有的可以接受愛戀關係,有的卻不能。
有些性單戀者會牴觸浪漫的戀愛關係,他們會更喜歡對方對自己冷淡或是無感,而不是愛慕與明顯的好感。
為什麼會形成「性單戀」傾向?
「性單戀」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幼年時期產生的「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嬰幼兒時期,如果撫養人對孩子的情緒、行為沒有一個積極正面的回應,孩子很有可能就認為自己被忽視了。撫養人的行為無法滿足孩子的依戀需求,所以孩子只能通過迴避的心理或行為來壓抑自己的需求。
之後孩子會對撫養人的感情逐漸變得漠然,在長大之後,這種習慣性地迴避和壓抑就存在了和他人的互動之中。
同時,這也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性格特徵,缺乏自信,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我是家裡最小的一個孩子,我出生的時候兩個哥哥都正在調皮搗蛋的年紀,爸媽對於他們的照顧遠多於我。在家裡,我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個孩子。以至於現在長大了,爸媽偶爾徵求一下我的意見,我都會感到很驚訝。
這種性格的產生很大程度的導致了「性單戀」的形成,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大於期待,害怕被拋棄,害怕受到傷害。
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就像顧城說的,「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意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的開始。」
如何正確地面對「性單戀」?
我並不為我自己擁有這種性格而感到不安、煩惱或者羞恥。
我也希望跟我一樣的人們學會去接受自己,面對自己本來的樣子。
當你真正意識到自己屬於這類人的時候,先不要慌亂和難過。
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生活狀態,如果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感到滿意,那也沒必要急著去戀愛或者為自己的單身狀態感到焦慮。
總有一天,你也會遇到那個對的人,穿越人山人海來擁抱你。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或者你的伴侶就是這樣的人,我希望你們不要放棄,嘗試用自己的溫暖去慢慢的讓他信任你。畢竟,遇到一個真心喜歡的人不容易。
最後,希望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夠好好愛自己,愛身邊的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愛,每個人都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