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2020年就快過去了。
身邊很多朋友都在感慨,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就來到了秋天。
其實不止是時間,當代社會,都逃不過一個「快」:
追劇一定開2倍速;
文章看個開頭,看個結尾就結束了;
超過2分鐘的網約車一定會取消;
哪怕是等電梯,超過1分鐘就選擇爬樓梯;
......
就像蔡瀾在《十三邀》裡說的那樣:「現在的年輕人都嫌電梯門關得太慢。以致於閉鍵都模糊了。」
仿佛這樣,就可以省下點時間。
即便是只有3秒鐘的app開屏廣告,很多人都會迅速地按下跳過鍵。
是的,當代年輕人的耐心,說了3秒,都是奢侈。
大家小時候一定有看過《成龍歷險記》,裡面有十二生肖的12個符咒,分別代表一項超能力,
如果說現在年輕人最想要的是什麼?我想,一定是兔符咒的速度。
畢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放在今天來說,就是為了浮躁而變快。
01 倖存者偏差的影響
2020年,是媒體的時代。
你所能看到的,都是媒體推送的「馬雲」式的傳奇,製造一些普通人突然爆紅的故事。
看到這些,一旦想開始學習,都是些月入十萬,月入百萬的奇蹟。
甚至在知乎,都能出現人均985的奇蹟。
倖存者偏差,害了多少人?
普通人之所以爆紅,大佬之所以月入十萬,甚至是考上985的天之驕子,背後一定藏著你看不見的辛酸。
可惜你看不見呀。
盲目的追求成功,反倒成為了自己浮躁的藉口。
02 我沒有時間了
現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你無法想像,你一天到底被外界的信息分走了多少時間。
而做正事的時間,又少得可憐,令人髮指。
李笑來老師就曾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裡提到,他在新東方教書時,有學生問他:能不能把書裡的文章背下來去應付考試?
他在書中說,這種學生「既勤奮又懶惰」。勤奮在於他們願意把文字背下來,懶惰在於不願意一步一個腳印來,想要走捷徑。
這種「既勤奮又懶惰」的狀態,就是源自於時間的稀缺。
我沒有時間了,是因為我想把差距彌補回來。但很抱歉,即便是你很想省時間,也不能幫你過上想過的生活。
畢竟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偏讓你在什麼都想要的年紀,什麼都沒有。
甚至連時間,都被社會無情地榨乾了。
真正的「快」,從來不是盲目的讓生活的全部都進入快節奏中。
知名作家王小波就是把快用到了實處。
早年他寫作時,都是在稿紙上碼字,速度非常慢。
而這份「慢」,並沒有帶給他安定,相反,他因此疲於奔命,常因為落筆跟不上想法而煩惱。
後來,王小波下定決心,買了一臺電腦,自己開發了中文編輯器,在電腦上碼字。
這麼一來,以前因為「慢」帶來的不好體驗全部消失了:
不需要把手寫累,很方便進行內容的修改;
打下來的文稿乾淨整潔;
......
說白了,「快」不是壞事,只要提升效率,終歸是好的。
否則就不會有這麼多的交通工具被發明出來,也不會有這麼多智能產品日以繼夜地進行迭代。
若你懂得了「快」的奧秘,就可以在先人一步,擁有更好的生活。
我是 點「關注」 持續為你分享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