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捷Jesse
中國有句老話:出門在外靠朋友,朋友多好辦事。 這也是告訴我們,關係和人脈在交際中異常重要,它是重要的信息傳播方式。關係,不僅是機會和信息的流動,還代表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努力。
曾經有一句話很受大眾推崇: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在於你知道什麼,而在於你認識誰。人際交往中非常火的「六度人脈關係理論」告訴我們,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六層以內的熟人鏈和任何其他人聯繫起來。為此,許多人都非常努力地維護跟自己親密的人際關係。
然而,不熟悉的人能否幫你達成目標?畢業於復旦大學管理系的人力資源規劃師李維,用他的新書《弱關係的力量:讓不熟悉的人幫你成事》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可不必刻意維護親密關係,真正社交的成功不在於認識多少人,而在於認識多少種人。
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維繫人際的方式是:給各種人打電話、發微信、參加飯局茶局、邀請聚會、結伴出遊等,大家都在嘻嘻哈哈中留下了聯繫方式,定期問候點讚、互動,形成了「經營關係」怪圈,並且樂此不疲。
然而,我們經常會有一種困惑,越是找熟人,越難辦成事。比如,在遇到困難時,向周圍的好友求助,有時甚至沒有一個朋友伸出援手,漸漸感受到的只是人情冷漠和心底的寒意。其實,在熟人圈子裡,大多數的人和資源都是同質化的。看似熟人之間的強連結,事實上已是固化關係。
比如,一位朋友在超市中擔任廣告策劃,可他在親戚朋友眼中不過是超市裡一個賣貨的。他策劃的廣告作品在熟人眼裡就是一個商品打折促銷的海報。因此,當他要想再通過熟人找一份有創新性的工作時候,別人自然而然聯想到的工作就是賣貨。
從案例可見,平時強連結所形成的固化關係,其實是一種工作和生活中的劣勢。作為頻繁聯繫的強關係,大家的觀點往往較一致,多個領域將處於同一層次,兩者的合作容易產生同質化,也違背了合伙人的根本原則。因此,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創業之初花的70%時間,只是找互補合伙人。
所謂熟人無用,其實源於強關係與弱關係理論。1973年,斯坦福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率先提出該概念,他在調研了100個專業技術人員後發現,他們中有54人的工作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而非招聘廣告。
這些人中,只有16.7%的人跟介紹人經常見面,56.6%的人只能和介紹人偶爾見一次,27.8%的人甚至一年都見不到介紹人一次。正是這些相對陌生的關係,幫他們找到滿意的工作。因此,弱關係就是指這些「路人甲」,彼此之間可能很少聯繫的那種,從而區分於關係較親密的朋友。
有項研究結果表明,人們獲取工作信息,特別是優質工作的寶貴機遇,大多由那些很久沒有來往的前同事、同學或者有數面之緣的人組成的弱關係。原因是,原本由共同興趣愛好和思維方式構建的強關係閉塞了你的眼界,而那邊固有社交圈之外的弱關係反而能幫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
當人們陷入絕境時,要重新站立甚至絕地反擊,機會很重要。這些機會往往來自平時不常聯繫的人。那些微不足道的消息,或者就是你的救命稻草。弱關係與強關係相比,就是某種「泛泛之交」,也許不需要下大功夫維護,卻有著可以「無限連結」的優勢。
弱關係還有助於改變原有的「刻板印象」,打破「信息屏障」,讓原本可能無效的溝通變得有效率。當然,強關係並非無用,它也能幫你找到情感上的依託和精神上的慰藉;而弱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與信息的輸出平臺,更能幫助人們走出困境、解決難題。
我們經常看到的眾籌其實也是種弱關係連結,用好弱關係應該做到三個方面:一是讓別人知道你的價值,二是爭取關注、提供關注、傳達關注,三是保持開放的心態。2015年,網絡上有位借錢的姑娘叫海林,父親突然車禍撞人,她需要籌集30萬元度過難關,而解決方案就源於弱關係。
周星馳出道前原本並不順利,多次參加無線藝員訓練班都以失敗告終。他堅持了,還把自己的想法告知鄰居那位已考上無線藝員訓練班的姑娘。姑娘幫他推薦給了班主任:「他很不錯,不一定要靚仔,有性格就行了,很幽默的」。平常的舉動,造就了一代影視巨星。
也許有人說這是巧合,但我們應該先讓自己成為有價值的人,才能抓住這種「巧合」。比如,通過短視頻火起來的李子柒等,她們抓住了勢,藉助了弱關係,終得圓夢。有句話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如果你只做到韜晦,那麼弱關係便無法幫到你。
作者在書中提到「經營好弱關係,我們都需要具備在熟人關係網中並不重要的三種力量:爭取、提供和傳達。我們不僅要爭取關注,提供關注,還要傳達關注,成為人際關係和稀缺信息的中轉站。」其實就是一種牽線搭橋,畢竟互動是相互的。
試想下,我們經常遇到一些線下的讀書分享活動,主題共讀的正好是你所興趣的某本書。但是,如果你去之前要花大量時間梳妝打扮,甚至溫習書中的知識,查閱背景資料,面對陌生人你還會緊張,加上交流發言環節,你會害怕參加麼?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應該勇敢地參加。這就是心態。
作者在書中說到「要對陌生的世界保持開放心態」,是告訴我們,不要關閉你的信息通道,不要放棄維護和發掘弱關係圈。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強弱關係並非總是固定不變的,彼此之間亦可以相互轉化,隨著時間的流逝,強關係也許會變弱,弱關係也可能會變強。
希望這本小書,能幫你在原有熟悉的關係網中跳出思維定勢,也能幫你積極打破自己的認知局限。如果善用弱關係,我們將不再需要將目光鎖定在人身上,而應該定位於信息流本身,讓我們的信息網絡更加豐滿,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