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的人生觀:事功第一 及時行樂

2021-01-18 騰訊網

[導讀]文章敘述了胡適的人生觀,即及時行樂但不忘事功的人生哲學。胡適秉承「無後主義」,但他並沒有「無妻主義」,他有認為妻子是事功的「障礙」。

圖片來自網絡

胡適既不是一個羅曼蒂克的人,也不是一個真正希冀舉案齊眉的人,雖然他在留美的時候,寫過一首詩給江冬秀,遐想他倆未來「我當授君讀,君為我具酒」的畫眉之樂。關於這點,敏感的杜威夫人就洞察到了。她在一封家信裡說:

胡適回國以後就結婚了。他的妻子來自鄉村、裹過小腳。他們說現在二十歲以下的女子都是天足了。儘管胡適才氣縱橫,但我不相信他會去教育他的妻子。

杜威夫人在另一封家信裡,形容胡適是一個對家事三不管的男人。江冬秀生祖望的時候,胡適不在場。到了江冬秀要生素斐的時候,胡適連預產期是什麼時候都搞錯了。她說:

胡適的太太大概8月1號會生(註:即素斐)。他告訴我好幾次,說6月會生。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註:胡適錯了,杜威夫人的推算比較正確,素斐是8月16日生的)。我相信他們——我意指的是他——現在大概才大夢初醒吧。她生第一胎(祖望)的時候,他人不在場。但至少那時她是在娘家。我不能作太多的臆測,但我知道他是不會讓家事或任何其他事務去妨礙他的事業的。

陳衡哲對胡適說凡是富有情感的女子都能領會情感,不會因為年老而減少。她了解胡適,所以她說:「但你與叔永都是男子,我怎能使你們領會呢!」1931年1月,她跟胡適到上海開會。胡適在日記裡記下了他們的談話:「與莎菲談,她說Love(愛)是人生唯一的事;我說Love只是人生的一件事,只是人生許多活動之一而已。她說:『這是因為你是男子。』其實,今日許多少年人都誤在輕信Love是人生唯一的事。」說胡適不是一個羅曼蒂克的人,信然。

杜威夫人對胡適的臧否也是一針見血。他是不會讓家事或任何其他事妨礙他的事業的。早在留美的時候,胡適就秉持「無後主義」了。後來他結了婚,而且連生了三個孩子,但是他的哲學信念,從來就認為妻子、孩子都是「事功」的障礙。他在1914年9月7日的《留學日記》裡說:

吾所持「無後」之說,非欲人人不育子女也,如是則世界人類絕矣。吾欲人人知後之不足重,而無後之不足憂。倍根(培根)曰:「有妻子者,其命定矣(絕無大成就矣)。蓋妻子者,大事業之障礙也,不可以為大惡,亦不足以為大善矣。天下最大事功為公眾而作者,必皆出於不婚或無子之人,其人雖不婚無後,然實已以社會為妻為子矣。」(見《婚娶與獨處論》)

又曰:

吾人行見最偉大之事功皆出於無子之人耳。其人雖不能以形體傳後,然其心思精神則已傳矣。故惟無後者,乃最能傳後者也。(見《父子論》)

此是何種魄力,何種見地!吾國今日正須此種思想為振聵發聾之計耳。吾嘗疑吾國二千年來,無論文學、哲學、科學、政治,皆無有出類拔萃之人物,其中最大原因,得毋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言歟?此不無研究之價值也。

胡適好誇言「無後主義」,但他從來沒有說過「無妻主義」或獨身主義。這一點是很值得注意的。換句話說,胡適的「無後主義」不是以「無妻主義」作為先決條件。即使他跟江冬秀成婚,也是因為這樁婚事是母親替他做主的,他不忍違背。就像他對韋蓮司所說的:「我有一個很好、很好的母親,我的一切都是她賜予的。」新婚之後他在信中告訴他的叔叔兼摯友胡祥木:「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故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此意但可為足下道,不足為外人言也)。」但我們還是不能輕信他在這封信裡接著所說的話:「今既婚矣,吾力求遷就,以博吾母歡心。吾所以極力表示閨房之愛者,亦正欲令吾母歡喜耳。」這封信寫於1918年5月2日。然而,在寫這封信之前的一個半月以前,也就是3月17日,他有一封以胡適的風格來說,相當纏綿的信給江冬秀:

你為何不寫信與我了?我心裡很怪你,快點多寫幾封信寄來吧!今夜是三月十七夜,是我們結婚的第四個滿月之期,你記得麼?我不知道你此時心中想什麼?你知道我此時心中想的是什麼?

我昨夜到四點多鐘始睡,今天八點鐘起來,故疲倦了,要去睡了。窗外的月亮正照著我,可惜你不在這裡。

胡適在新婚燕爾之後,隻身北上,留下新婚的嬌娘在家鄉上莊。依依不捨的他,寫過好幾首胡適體的豔詩給江冬秀。比如《新婚雜詩》第五首:

十幾年的相思剛才完結,

沒滿月的夫妻又匆匆分別。

昨夜燈前絮語,全不管天上月圓月缺。

今宵別後,便覺得這窗前明月,

格外清圓,格外親切!

你該笑我,飽嘗了作客情懷,別離滋味,

還逃不了這個時節!

又如他在北上旅途中寫的《生查子》:

前度月來時,你我初相遇。相對說相思,私祝常相聚。

今夜月重來,照我荒洲渡。中夜睡醒時,獨覓船家語。

換句話說,不管後來胡適跟江冬秀的關係如何,不管他後來一生中有著諸多的「星星」與「月亮」,江冬秀曾經是他「燈前絮語」、「相對說相思」、「中夜睡醒時」、「窗外的月亮正照著我,可惜你不在這裡」的相思的對象。

胡適有他的愛欲,而且有他恣縱愛欲的高招。然而,這跟他的「無後主義」是不相衝突的。愛欲與生殖無關,後者只是「無心栽柳柳成蔭」的意外。從這個角度來說,胡適的思想是相當現代的。他在生了祖望後所寫的《我的兒子》,把這個「無後主義」並不需要摒除愛欲的思想表達得再清楚不過了:

我實在不要兒子,

兒子自己來了。

「無後主義」的招牌,

於今掛不起來了!

譬如樹上開花,

花落偶然結果,

那果便是你,

那樹便是我。

樹本無心結子,

我也無恩於你。

但是你既來了,

我不能不養你教你,

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

並不是待你的恩誼,

將來你長大時,

莫忘了我怎樣教訓兒子:

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

不要你做我的孝順兒子。

結婚生子以後的胡適有了家累。然而,就像杜威夫人所洞察的,胡適「是不會讓家事或任何其他事務去妨礙他的事業的」。對胡適來說,事功誠然第一。但事功與愛欲並不必然是互相矛盾的。事功與愛欲可以並行不悖,只是必須能拿捏其間的輕重緩急。就像他對陳衡哲所說的:「Love只是人生的一件事,只是人生許多活動之一而已。」1921年9月16日是中秋節。胡適在日記裡回想他幾年前在《四月二十五夜》裡描寫的月亮:

多謝你殷勤好月,提起我過來哀愁,過來情思。

我就千思萬想,直到月落天明,也甘心願意。

怕明朝雲遮密天,風狂打屋,何處能尋你?

然而,好不煞風景的他,從中秋之月,急轉而下,硬是要插一句按語:「行樂尚需及時,何況事功!何況學問!」這就是胡適及時行樂但不忘事功的人生哲學的最佳寫照。

正由於胡適能及時行樂,又不忘事功,所以他才能在成功之餘,有他燦爛的一生。胡適從1917年回國以後,一躍而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在往後的十年裡,他如日中天。他在中國文化思想界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1930年代。就像我在《璞玉成璧》的前言裡所說的,「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能帶領一代風騷、叱吒風雲、臧否進黜人物者,除了胡適以外,沒有第二人。作為一代宗師,他訂定了當時中國史學、哲學、文學研究的議題、方法和標準;作為白話文學的作者和評論家,他不只是推行了白話文,還從根本上規範了新文學的技巧、形式、體例與品味;作為一個政論性雜誌的發行人、主編、撰稿者,他塑造了輿論;作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最具影響力的董事,他透過撥款資助,讓某些特定的學科、機構和研究人員得以出類拔萃,站在頂尖的地位。」

作為叱吒風雲的一代宗師,胡適又是一個處世圓通、人見人愛的社交明星。1934年的《中國評論》(The China Critic)發表的一篇《胡適小傳》形容得很好。這篇小傳的作者說,胡適不是一個騎士,卻有騎士的風範。在施展那些無關痛癢但又絕對必要的「輕聲細語」(airy nothings)的藝術上——它討人喜歡,特別討女士的喜歡——胡博士是個大師。他就是有本領讓任何人跟他在一起都感到自在。他可以對高傲的人假以辭色,讓他們飄飄然,仿如身在雲端;他也可以平等地對待笨伯,讓他們覺得自己還頗偉大的。

這篇小傳的作者是溫源寧,他說:胡適是一個多方面的人物,說他是哲學家、時論家、社交明星都正確。然而,單獨使用,它們都只能說明胡適的一個面相,不足以彰顯出他的多面性。這篇小傳表示,要概括胡適,最貼切的字眼莫過於18世紀所特有的「哲人」。他說胡適就像伏爾泰、達蘭貝爾(D』Alembert,1717-1783,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霍爾巴赫(Barond』Holbach, 1723—1789,「百科全書派」成員之一)、愛爾維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 1715—1771,法國哲學家)、狄德羅、邊沁那些「哲人」一樣:

他們都既有那麼一點兒入世者的氣味,也有那麼一點兒學者的氣息,還有那麼一點兒幹才的氣象,更有那麼一點兒哲學家的韻味。他們對宇宙的格局都有自己的定論;他們下筆都充滿著幹才所特有的樂觀與自信;他們分析天地間林林總總的題材,筆調既權威又條理分明。不論對錯,他們都有宣揚自己主張的勇氣。在這群「哲人」裡,胡博士絕對不是敬陪末座的一個。而在中國,我不相信他不會是獨一無二的當代特例。

相關焦點

  • 你的人生觀是什麼?
    有天早上晨起,讀胡適先生的《四十自述》,其中第一章聊的是胡適先生的信仰,其中聊到了他的人生觀。看到這裡頗有感悟,所以有了本文。人生觀是什麼?人生觀就是一個人對人生目標和人生意義的看法,這種看法影響著這個人的價值判斷,最終影響著他的態度和行為。——這是句偏正統的解釋。
  • 「民國第一紅娘」胡適 曾主持150多場婚禮
    胡適有「民國第一紅娘」之譽,由其促成的有情眷屬數不勝數。他喜歡看到青年人相戀、結合,並主持過150多次婚禮。這150多次證婚,從目前已知的記載來看,大多為胡適同輩友人、晚輩學者,成就的多是學界伉儷;婚禮地點也大多為中國國內。
  • 胡適:人生意義就在我們怎樣看人生
    第一,人能夠用兩隻手做東西。第二,人的腦部比一切動物的都大,不但比哺乳動物大,並且比人的老祖宗猿猴的還要大。有這能做東西的兩手和比一切動物都大的腦部,所以說人為萬物之靈。 人生是什麼?即是人在戲臺上演戲,在唱戲。看戲有各種看法,即對人生的看法叫做人生觀。但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怎樣算好戲?怎樣算壞戲? 我常想:人生意義就在我們怎樣看人生。
  • 胡適:青春年少在上海
    遂叫胡適寫了一篇小作文,然後牽著胡適的小手,拐過幾個彎,下到底樓前廳,將他安排在二班課堂裡——胡適一天之中跳了四班。據胡適回憶,這件事發生在進梅溪學堂的第四十二天。而根據美國學者江勇振考證,應該是近十二天以後的事,也就是說,胡適還剛剛把梅溪學堂的板凳坐熱。
  • 胡適:靠譜是一個男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是一個男人的骨骼。
    胡適的父親在他五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胡適被母親一手帶大。母親一方面要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一方面還要操心他的教育。胡適在外面說錯了話,胡母要擺出嚴父的架子讓他罰跪。胡適被罰跪,邊哭邊用手擦淚,得了眼翳,胡母又是心疼,聽人說眼翳病舔一舔就好了,她又半夜來給胡適舔舐眼睛。
  • 不同人生觀,不同命運
    人生觀的主要內容人生觀決定著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實際生活。每個人都會對「做什麼人」和「怎樣做人」的問題形成一定的認識,無論自覺與否,都會在這種認識的影響下實踐自己的人生。因此,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 胡適寫給兒子的家書: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
    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胡適 寫給 子·胡祖望1929年8月26日祖望:  你這麼小小年紀,就離開家庭,你媽和我都很難過。但我們為你想,離開家庭是最好辦法。第一使你操練獨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練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覺用功的必要。自己能照應自己,服侍自己,這是獨立的生活。飲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
  • 怕老婆的胡適,雖然只娶一妻,卻有多個情人!
    怕老婆的胡適,雖然只娶一妻,卻有多個情人!民國文人中,論起怕老婆,胡適要是自認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胡適的怕老婆,並不遮遮掩掩,而是怕得「光明正大」,怕得「心安理得」,為此,還還專門總結了一套男人對老婆要「三從四德」的奇葩理論。
  • 「一代文豪」魯迅,「打工皇帝」胡適,兩者的財富觀差別有多大?
    要知道的當時蔣介石的月薪是800元,胡適的收入比蔣介石的還高,無怪乎有些人稱胡適是民國的「打工皇帝」。 而胡適先生更像是一位「打工皇帝」 胡適生活不算奢華,衣食住行也算簡樸。而這錢大多便是花在了友人身上。不管親疏遠近,朋友有難,有求必應,倒有點及時雨的味道了。 他為什麼這麼做?胡適曾說,「這是獲利最多的一種投資。
  • 胡適的情感之謎:一生娶一妻卻有多個情人
    曹誠英是胡適三嫂的妹妹,比胡適小11歲,聰明伶俐,漂亮大方。曹誠英對「洋博士」胡適也仰慕已久,雙方自然而然地就開始鴻雁傳書。1919年,年僅17歲的曹誠英嫁給了「娃娃親」富家公子胡冠英。婚後,誠英還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師範學校。但婚後三年誠英仍無身孕,胡冠英又納一小妾。曹誠英憤而與胡冠英離婚……曹誠英是新派女生,並以自己的離婚踐行了五四的新思想。
  • 人得學會及時行樂
    人這一輩子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怎麼要才能讓生命更有意義,及時行樂吧。有些人忙碌了一輩子,到頭來,還沒來得及享受就與這個世界說拜拜了,現代人的生活壓力確實大了。這一出生就著急早教學雙語,再長大點,就要報各種興趣班,你說才那麼大的孩子哪有那麼多的興趣,連對一些事物的基本認知都沒有,再說興趣是慢慢培養的,再長大點,就為了學業而朝夕握筆奮戰,再大點就得著急找工作了,人到中年又得忙著應酬各種事,還得照顧老小,忙忙碌碌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人啊,還是得學會及時行樂,能真正感到快樂的事也不多,有些人總能快快樂樂,而有的人總是愁眉苦臉。
  • 季羨林和胡適日記,瑣事中盡顯生活態度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二日今天作Faust的Summary無論多好的書,even Fausteven Faust。只要拿來當課本讀,立刻令我感覺到討厭,這因為什麼呢?我不明了。過午看女子籃球賽,不是去看想「打」籃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
  • 經常聽人說人生觀,那麼到底什麼是人生觀呢?帶你正確認識人生觀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目的和意義的看法和態度。人生觀解答了我是誰、我為什麼而活著,這兩個問題。包含了自身的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友誼觀、生S觀、審美觀、戀愛觀等等。人生觀的樹立是人生圓滿的基本前提。人生觀是自我感知,以及在時間上的線性意識。換句話說,世界觀解決了人們的空間問題,而人生觀解決了時間問題。
  •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真的對嗎?
    有些人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又何妨?何必要那麼苦苦地約束自己呢?但事實上,及時行樂的人生不見得是幸福的人生。多年來,心理學家通過對幸福感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快感不等於幸福。很多時候,當我們接到不熟悉的事、不熟悉的人時,心理的第一反應會告訴自己:「我害怕我不行。」但事實上,你遠比想像中強大的多,就如意志力一般。
  • 樹立正確人生觀的意義……
    人生觀就是人生真諦,是對人本質的認識,從而確立你對人生的目標的方向,以及你對自己人生價值存在的意義的體驗和感悟。為什麼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因為正確的人生觀是指導你的人生,少走錯路,少走彎路;也會對你人生目標的規劃以及你以何種態度對待生活,也有直接的影響。樹立人生觀的意義?
  • 談人生觀的涵義
    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命運。 關於人生觀的涵義問題,是人們熱衷談論的交點問題,人們的看法各不相同。人生觀決定人生,有好的人生觀,就有好的人生。筆者認為,所謂人生觀,就是人們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人生的目的,即人為什麼活著?二是人生的理想,即人應該怎樣的生活?三是人生的價值,即人不只在於生存? 對人生觀所包含三個方面內容的性質與地位,人們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人生的理想是人生觀的核心。
  • 勇於嘗試就是希望的開始,胡適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就在胡適以為自己再也無法改變的時候,他遇上了兩位好友,一位是胡適的同鄉許怡蓀,一位是王雲五。這兩位好朋友,不願意胡適就此消沉放縱下去,開始給胡適寫信,找胡適談心,讓他下決心做出改變。可胡適都沒有放在心上,嘴上往往答應得挺好,過後卻又犯糊塗。見沒有奏效,王雲五就勸胡適到別的城市去生活,換一個環境。可胡適卻不同意。
  • 胡適——雖然我怕老婆但仍不愧是我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 胡適與江冬秀,悍婦配才子相守一生:愛情不能勉強,但婚姻可以
    民國大才子胡適和江冬秀是典型的舊式婚姻,女方一開始大字不識,為了胡適才念了點書。這段看似不般配的婚姻,卻難得的攜手一生,胡適更是出了名的「妻管嚴」。經營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有些時候需要一點「手段」和「小心機」。世人只看到悍婦江冬秀收穫了圓滿的婚姻,卻不知她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 人生觀?價值觀?
    人生觀,價值觀其實生 活就是奮鬥和收穫,人生是短暫的,人生是應該有合適的目標,人總是 要有點精神的,無論 做什麼總是要有所作為的.生活應該豐富多彩.應該是:不斷的求索,不斷的追求,不斷的奮鬥,儘管前進的路上有汗水,可能還有眼淚,但一定會在成功中獲得快樂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