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市井,接近生活,出現了很多的獨身主義者,這已經成為社會人文的一部分,在漸漸被時代接納。
但很多人是被動獨身主義,並不是一開始的主動選擇,這其實還是有可選擇餘地的,取決於機緣和悟性而已。
被獨,是因為本質上並不是不想結婚,想,但往往經歷幾番失去,幾番愛而不得,對於愛,有點麻木了,失去了愛的動力。也不是交不到朋友,只是,淡淡喜歡,還不足以有勇氣走入婚姻。
沒有愛為基礎的婚姻,對幸福失去了想像力。現代婚姻,壓力總是先於天倫之樂出現在人的想像中,面對難以承受的高消費,或者隨時都會因誘惑出現的背叛,年輕人往往幾番權衡後,選擇沉默,這對於家中長輩來講,是多麼無奈而又無助的事情。
而愛,是一種能力。真愛,是發自於內心的感情,也是對別人的愛最好的回饋,是幸福婚姻的基石。對於這種處於進退兩難,宣誓要獨身主義的人,建議家人保持更多理性,不要因為競爭,而過度去強迫。一個人愛的能力,是需要慢慢修復的,只有更多的理解和溫暖,才能讓受傷的心得到動力,愛,是不會真正死去的,努力展示生活好的一面,給予鼓勵,迷失的靈魂,要靠自己找回真我。
勉強結婚,從很多事例去考慮,就不如獨身更理性,因為勉強結婚害處很多,最大的害處就是容易汙染他人的愛。愛是人性中最重要的元素,如果一旦扭曲,心靈就會變得恐怖。獨身對靈魂的護養比不幸婚姻要好得多,因為獨身可以更多更好更人性地去選擇愛。
但也有一種獨身主義者,認為結婚或獨身都只是一種生命形態的選擇,能給你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愛自己、愛別人和理解別人是為人的責任。
她並不是說為了忠誠於愛情什麼的,她說,人生本來就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雖然獨立撫養兒子壓力很大,但她除了更努力,沒想過別的選擇,與其依賴男人,不如靠自己踏實,這其中百般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現在她的兒子已經有了穩定的事業,每當談論起人生,她也充滿了自豪。因此,誰說人生有固定的模式呢?
常有獨身的姑娘說:「我為什麼要結婚?我有足夠養活自己的能力,為什麼我要選擇一個男人嫁,為他生娃,娃還要跟他姓,還要多出沒有血緣沒有感情的父母來孝順?甚至可能還要放棄自己的工作,為了一個隨時都會出現變數的家庭去付諸寶貴的青春?」
這些話,是不是打中了很多正在婚姻中掙扎的女人的靈魂?甚至會對自己的人生選擇產生懷疑?其實,這同樣需要男人們去深思,為什麼姑娘們會發出這樣的拷問?當然,這也是因為人們更傾向於看熱鬧心理,讓社會把太多不幸放大了的原因,而幸福的家庭都來自一樣的和諧標準,這個標準無法使人模仿,因為無法統一人的個性。
獨身主義,其實更是追求一種自由的個性,但是不是符合真我的需求,這就需要時間來驗證了。當papi醬因孩子隨父姓被網友嘲笑人設崩塌,其實這是對真正女權的一種諷刺。
因為愛,夫妻才願意去為彼此付出,去犧牲,追求平等自由,追求女權獨立,不是建立在愛的對立面上,想要做到被尊重,是從內涵上去提升自己,讓自己真正做到才智上的獨立。如果因為追求表面的平衡,而放棄了愛的能力,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又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先懂得愛人愛自己,才能真正地享受人生和幸福,才能看見人生的意義。
生命無悔,一個聰明的人,是不會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抱怨的,而是努力去改善,積極向前。人生做了選擇,就不應該比較,不應該東張西望,沉著心態去走好自己的路。
生命有很多形式,你可以選擇獨身主義,也可以選擇傳統婚姻模式,但任何選擇,都有得有失,未來,都會充滿不確定性,而能把握的,只能是我們自己,經營獨身的生活,或者經營婚姻,都沒有想像的容易,都要面臨考驗,都需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上天給予我們為人母為人父的能力,讓我們一生體驗不同的角色,給予不同的人生階段,給予我們體驗生命的機會,為什麼要放棄呢?
獨身主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逛街,一個人默默守著萬家燈火的節日,像一個真正的隱士一樣,真正享受孤獨,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作為基礎。
不管是不是獨身主義,不管人生做出何種選擇,都應該把選擇當成一項事業來認真對待,當一個母親、做一個妻子、或者成為一個兒媳婦,或者單身修行,最重要的是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理解和面對。人生並沒有固定的模式,不要強迫自己,聽從自己的內心,最重要的,是不要拒絕愛。
其實,結婚需要理由嗎?就如同問,愛,需要理由嗎?非理性價值涵義的道理,至少我覺得這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