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買房,男方出40萬,女方出20萬和中介費裝修費……談崩分手了
今天同事找我蓋章,順便提起家裡的傷心事:她妹妹小藍剛剛和未婚夫分手了,在家傷心地起不了床,不吃不喝而且已經兩天兩夜沒睡好覺了。
小藍三年前醫科大學畢業,在濟南一家大醫院做護士工作,每個月收入差不多在1萬左右,每逢手術多加班多了,收入還會更多一些。
她找了一個男朋友,也在濟南工作。倆人談了快兩年,眼看著小藍也快28歲了,就想著趕緊結婚吧。
男的家是濟南的,但是父母都是小工廠內退,退休金很少,兩個人加起來都不足3000塊錢。男孩的爸爸近幾年癱瘓在床,需要媽媽在家伺候,這幾年為給爸爸治病,家裡一點積蓄都沒有了,倆人每個月的退休金也僅能維持日常生活,有個大病大災,還需要兒子支援。
幸虧男孩的父母前幾年給兒子貸款買了套小房子,這小房子以兒子的名義買的,因為位置不好,賣掉扣除貸款,也就值個40萬。
女孩家原本顧慮男孩家的條件,尤其他的爸爸癱瘓在床,怕以後會拖累女兒,一開始是不同意這樁婚事的,但無奈女孩堅持,就只好同意他們結婚。
前段時間兩家商量,讓男的把位置不好的房子賣了,湊個40萬,女方家拿出20萬,60萬湊一起做首付,給兩個孩子貸款新買一套房子作為婚房。
找了家中介一說,人家說男孩名下先前已經買過一套房,再買就是二套房了,需要首付60%,這樣僅有60萬塊錢作為首付,在濟南僅僅能買100萬左右的房子,以濟南的房價,就連新東站和唐冶片區的房價都超過1萬了,要想買到好地段的房子就更難了。
中介建議,既然兩人要結婚了,不如由女孩來買房,這樣作為首套房,可以首付30%,首付款就寬裕了,可以買到總房價200萬左右的房子,可選餘地就大了,甚至可以在歷下區買個二手小套的學區房。
男孩家一聽這個建議,要用女孩的名字來買房,就很不高興,但也沒反駁。
於是就按照以女孩名字買房來商量了,主要看的是好地段的學區房。
自從打算以女孩的名義買房後,男孩就一直悶悶不樂,對女孩沒好氣。
在談到中介費和以後的裝修費等具體細節時,男孩恨恨地說:「我家拿出這40萬就沒錢了,所以你家除了要出20萬的買房費,還要出4萬的中介費,至少10萬的裝修費,還要陪嫁一輛車!」
也就是說,男方家打算40萬「買斷」這樁婚姻,其餘的花費都是女方的。細細算下來,女孩家裡要出的可不止40萬。
考慮到家裡有三個女兒,父母也沒有多少積蓄,能拿出20萬來已經不錯了,所以小藍沒有同意男友的說法。
她也清楚,男友家其實是在意以誰的名義買房,如果以男的名義買房,女方直接出20萬不掛名,他們就放心多了。現在要拿40萬出來買房,因為二套房的原因改由女方掛名,就覺得委屈不可靠了。
談到這裡,算是徹底談崩了。兩個心高氣傲的年輕人,說分手就分手。房沒買成,婚也結不成了。
同事說,她妹妹小藍這幾天可傷心了,不吃不喝光哭,覺得很委屈:沒想到付出兩年的感情,即將結婚的男朋友這麼計較。
小藍的家人其實原本就不滿意這樁婚事,現在看兩人分手了,反倒鬆了一口氣:男孩還有個癱瘓在床的爸爸,父母都沒有什麼積蓄,以後結婚生孩子了,男孩的媽媽因為要照顧爸爸,估計也不會對他們伸一把手幫忙。現在分手還倒好,要是結婚了再發現這些問題,那不就晚了?
不過讓人發愁的是,小藍已經28歲,年紀不小了,這個談了兩年的男朋友一分手,再找一個合適的恐怕也不是很容易呢。差不多年紀的男孩大多有女朋友或者已經結婚生子了。所以這也很讓同事一家發愁。
「沒房結什麼婚?」這句話不知道拆散了多少中國小情侶,傷了多少人的心。
中國人歷來把存錢、蓋房或買房、為兒孫積攢家業作為一種「傳統」。尤其房子,大家聚在一起時,房子永遠是談論最多的話題。
對於現在許多年輕人來說,買房幾乎是跟結婚等同的條件。
成家的前提是「有房」,「沒有房子娶啥老婆」,這些現象確實有些「奇葩」。
在我看來,國家和社會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幫助年輕人成家立業:
一是增加公租房的建設,讓買不起房的年輕人能租住公租房。
據說新加坡超過22歲的已婚人士可以憑藉結婚證去申請組屋,因此很多新加坡年輕男士求婚時都不會說「嫁給我好嗎」,而是說「我們一起申請組屋吧」來求婚。
二是打壓高房價,只有房價降到一定水平,讓大家買房沒那麼艱難,就不會把買房作為結婚的必要條件了。
記得1999年以前,在濟南許多企事業單位會分宿舍,房子雖然小點,卻跟公租房差不多是配套齊全的套房。1999年7月,我老公單位取消福利分房,而我們恰好是取消分房之後的第一批,所以那一批的年輕人都覺得很倒黴很冤枉。
我老公當時趕緊催著我領證,理由是:「咱們趕緊領證吧,排隊等著看有沒有機會分房」。結果等了兩年沒分房,也只好結婚了。再後來,我自己商業貸買了房,他還在等分房,一直等到現在也沒等到。
想一想,當年那些分房的單位還真是不錯,不知道分房的政策咋就戛然而止了呢?自從房子完全商品化,房價就開始「蹭蹭」漲了。
同事妹妹因為買房和男友分手了,不知道是不是還有人因為房子的問題而結不了婚。
房子啊,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