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崩潰,是從什麼開始的?(值得收藏)

2020-08-22 聽聞洞見

有句話說:

生活的大部分煩惱,都是因為沒錢。

深以為然。


錢有多重要,窮一次就知道了。

你是從什麼時候意識到錢的重要性呢?

有人是從長大成人,遇到困難也不能再向家裡尋求幫助之後;

有人在成家立業,承擔了贍養父母、養育孩子的責任之後;

也有人因為家裡有人生了場大病,需要巨額醫藥費的時候......

後臺有位聽友說,因為拿不出30萬,他正面臨著和女友分手的困境。

聽友阿輝和女友在一起兩年多,到了可以談婚論嫁的階段,女友的父母提出了一個條件:

彩禮可以不要,但是結婚必須得有房子。付不了全款,至少要付個首付。

30萬的首付,成為了擋在這段感情中的一道堅硬阻礙。

聽起來很殘酷,但成年人的愛情總是不可避免地夾雜著許多現實因素。

不再是一句簡單的「我愛你」,不是一句信誓旦旦的承諾,就能維持下去。

金錢買不到愛情,但是卻可以打敗一段愛情。

人們常說: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

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成年人的卑微,也都是缺錢害的。

為了湊齊首付,阿輝到處找人借錢,四處碰壁。

前些年阿輝一直信奉一個觀念:光靠攢錢,是過不上想要的生活的。

因為總覺得自己再努力也買不起房,於是迷戀上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

就像這幾年,身邊的人都在大肆倡導精緻生活。

鼓吹「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掙的」、「儲蓄是窮人思維,消費才是富人思維」。

但真的是這樣嗎?


存錢,是永不過時的好習慣。

周末逛超市,碰到一對中年夫婦。

妻子在生鮮區轉了一圈,最後放下了挑好的西瓜,跟丈夫說:

「還是去菜市場吧,蔬菜水果都便宜不少。」

這對夫婦剛走,旁白有個年輕女孩跟她的朋友吐槽:

「為了幾塊錢,不折騰嗎?我以後可不要過這樣的日子。」

年輕的時候,我們愛嘲笑大人們吝嗇,為了柴米油鹽,為了水電話費......

等自己長大,越來越懂得:

我們都是普通人,為了過想要的生活,為了某個目標,都少不了要學會省錢、存錢。

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小姨剛畢業那會,每個月拿著不到三千塊的基礎工資。

小姨是做外貿的,即使拿下大單她也只能分到微薄的提成,所以她很早就有了要自己單幹的念頭。

要創業,總要有資金吧?

那時候家裡條件並不好,沒人能給她提供支持。

她就強制自己每個月存下一半的工資,為了省錢,她摳到了什麼程度呢?

每天6點半起來做飯,省下早餐和中餐;每天晚上8點等著買超市打折的菜;不買超過100塊錢一件的衣服;在網上買個生活用品都要貨比三家......

就是這樣一點點的積攢,畢業不到三年她存下了人生的第一個十萬。

用自己攢下的第一桶金和前幾年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幹出了一番自己的小事業。

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話:

「攢錢這個事,聽起來的確很土,很枯燥,但是真的很有用。

把任何平凡枯燥的事情一遍遍規律的重複下去,得到的結果一定就是不凡。」

人的本能是喜歡享受和放縱的,也是厭惡受苦和克制的。

每一個能夠攢下錢來的人,都是在群敵環伺之中,與自我本能、消費欲望、外界誘惑作戰且獲勝的最終贏家。

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很多原始財富的積累,都是靠前期一步步積攢下來的。

雖然過程辛苦,但成年人的生活真相就是如此,該吃的苦要吃,該省的錢要省。

有積蓄,你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完成想完成的目標。


放棄不必要的消費,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延遲滿足」。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

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延遲滿足」不是單純地學會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壓制欲望。

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就像存錢,你要捨棄很多浮華的欲望,克制消費的快感,把有限的錢投入到有意義的事情中。

存錢不是捨不得花、做個不折不扣的守財奴,而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我表姐常說,掙錢,最終是為了投資自己,獲得更大的回報。

她捨不得買上千塊的護膚品,卻願意花上萬的學費報班學習跨行課程。

26歲的時候不顧家人反對,在某985大學念了3年的MBA。

工作四年攢下15萬,因為讀研,瞬間又變成了窮光蛋。

值嗎?

看起來只是一份學歷,但是因為這份進修的機會,她學到了很多更專業、系統的行業知識,也因此積累了不少的人脈、資源。

後來遇到一家知名企業的市場部招聘,表姐成功入職。

投入15萬,三年後,她的年薪卻翻了3倍。

身邊曾經反對過她的人,都開始理解她當初那份「豪氣」。

陳嘉庚先生曾說:

該花的錢,千千萬萬都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一釐也要省。

放棄那些不必要的花費,是為了把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學習未知的學問,鍛鍊欠缺的技能。

見識陌生的世界,結識比你更厲害的人。

投資未來的,必須花;

享受現在的,選擇花;

單純娛樂的,少點花;

浪費時間精力的,不要花。


電視劇《離婚律師》中有一段臺詞是這麼說的:

「我認真做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當站在我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雙手坦然擁抱他。

他富有我不用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於落魄。」

錢可能無法對抗那些突如其來的厄運,但有了積蓄,內心的安全感和底氣就會多一點點。

因為有儲蓄,你才能在機遇來臨的時候,從容抓住。

不要好高騖遠,別看不起眼前的每一點存款。

你要相信,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

如果暴富很難,那就一點點的積累吧。

今年的工資比去年高一點,明年的存款比今年多一點。

點個「在看」,值得驕傲的人生,不是你買得起多貴的奢侈品。

而是當風浪來臨的時候,你總能從容應對!


看更多好文章

請關注我

每日定時更新

相關焦點

  •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真實)
    開始借錢,成為你的一部分。以往朋友,一個個躲著自己,有的確實是沒拿到工資,因為疫情原因,各公司和門店採取的是拖欠工資,月月光的朋友,每日都操心著房租,你也知道,自己開始陷入了困境,花唄已經支出了幾千塊了。
  • 新一季《奇葩說》再爆金句:成年人的崩潰,從「算了」開始
    在1月14日第七期的節目中,出現了這樣的辯題: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當晚,李誕的一句話登上了微博熱搜「成年人的崩潰,從『算了』開始」,引發了網友們的共鳴。崩潰本質上是人情緒宣洩的一種方式,然而成年人的身份對這一概念增加了重重限定。很多人都認為,作為成年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哪怕遇到再多的挫折,也不應當將其表現出來,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這是當下主流的觀念。
  • 李誕:成年人的崩潰從算了開始,人間不值得
    唉,怎麼成功的人什麼都成功的?順利的人什麼都順利?李誕無論事業還是愛情,他都是妥妥的人生贏家。所以,他那麼多的感悟都是從何而來的呢?看得多了,自然也大概明白:人生啊,不過如此。所以,可以珍惜就珍惜吧。02這次的話題,就是「成年人的崩潰」。你是藏起來呢?還是顯露無疑?我先說說自己:父親在我高二那年去世,這些年都與母親相依為命。你說,怎麼可能沒有崩潰的時候?
  •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為人父母開始的
    正如成年人的崩潰一般,看似突如其來,實則早已悄無聲息、暗中積累。知乎上曾有這麼一個話題:你最近一次的崩潰是什麼?你認為能讓成年人崩潰的原因是什麼?評論區裡答案多樣,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從借錢開始;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從催婚開始;還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從為人父母開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成年人的崩潰從為人父母開始」這個話題吧。
  •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一句沒事開始
    01成年人的崩潰都說-我沒事今天在抖音上刷到一段視頻。一個女孩下班後,來到麵館吃麵,買單的時候,老闆說,一共四十五塊,看到老闆遞過來的帳單,女人瞬間爆發了,說:一碗素麵就要四十五塊嗎?話音剛落女人就開始哭起來,老闆看到女人哭慌忙地遞上紙巾,女人接過紙巾擦了擦眼淚說,其實,我不是因為這碗面哭,我哭是因為自己都快三十歲了還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現在還為了一碗麵斤斤計較。看完這段視頻後一陣酸楚感突然湧上心頭。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視頻中的主人公,常常面對這樣的場景。
  •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從缺錢開始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從缺錢開始。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妻子患上重病,老公卻拿著家裡的存款「跑路」了。結婚20餘年的夫妻,還生了一個兒子。儘管日子過得不富裕,但也過得平平穩穩。每個月他們都會存下一筆錢,到現在差不多也有50萬了。結果因為一場重病人財兩失。有一句話說: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可以產生;世上的悲劇,大部分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
    都說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的。這話說的一點都沒錯。但是我希望生活富裕些,我就開始做微商。大家都知道,做微商需要很大的人脈,而我又是微商小白,沒有人脈。怎麼辦呢?我就去各種軟體上找人脈。四月份的一天,我在瞬間裡發了一條說說,一個人主動找我聊天。然後叫我加他qq,我什麼也沒想,就加了他。聊了很多,後來他就讓我給他做投資。我剛開始沒同意,聊了差不多半月左右。我就答應了,結果就賠了好幾萬。後來我才知道他是騙子。
  •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哪一刻開始的?我覺得,從借錢開始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哪一刻開始的?三千多個評論,無一不在告訴你,成年人的世界有多悲哀,可能只是一份晚到的外賣,都會讓他們瞬間崩潰,嚎啕大哭。讓他嚎啕大哭的是外賣嗎?不是的,他哭的是生活,明明自己已經在大事上忍受了這麼多,為什麼這些小事還不能放過自己呢?你看,成年人的世界多麼的悲哀,更悲哀的是,我也是成年人。
  • 成年人的崩潰並不是從借錢開始的,其實是從它開始的···
    她開始在浴室裡抽泣起來,然後漸漸變成大哭,她徹底崩潰了。成年人的崩潰,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絕望。「03_」傾聽完後,我仔細詢問了可能導致他們這段關係破裂的原因,果然正如我所預料的那般,閨蜜雖和自己年齡相仿,但一直注重皮膚和身體的保養,家中甚至有兩個梳妝檯來置放自己的護膚品。
  • 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
    前一段時間看了《奇葩說》第七季[01-14期],那一期的辯題就是: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正方:傅首爾的辯論反方:嘉賓:宋丹丹老師和導師:李誕      對於正反方都有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我是一個容易被動的人,在正反方分別辯論的時候,我感覺雙方說的都蠻有道理的,各有各的依據,每個人說的都好像是這樣如此。
  • 成年人的崩潰,藏在「僅自己可見」裡
    在成年人的世界,好像連崩潰就要小心翼翼工作上受了再多委屈,也只能悶聲回一句「好的,收到」;夜深人靜,也想發條朋友圈,來回編輯好幾次最後還是刪了……「成年人」好像都不敢生病,因為沒人照顧;不敢辭職,因為「上有老下有小」每個人到「成年人」這個階段都會懂得一條法則:不能矯情,不能跨掉,我的身後沒有退路。
  •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一件小事開始的
    一向頑強的小於終於還是崩潰了,就因為一件你如何也想不到的小事。成年人的崩潰都是一瞬間的,平時忍著過去了,一件小事卻立馬決堤。聊著聊著手機提示即將關機,可是怎麼找也找不到插座,小於終於徹底崩潰了,拿著手機抱頭痛哭。
  •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哪一刻開始的?大多是因為缺錢
    小孩子心情不好,覺得委屈傷心了可以放聲大哭,但是成年人卻很少有能如此的,大多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但實際上已經到了極限。成年人的崩潰,大多是從缺錢開始的。高考後,就真的是一個社會人了,真的要開始大人的生活了。
  • 什麼叫商業的本質?(值得收藏)
    什麼叫博弈智慧?四個人在一起打麻將,如果有一個人贏錢,其他三個人一定有人賠,因為他贏的是其他三個人的錢。如果是新手,我建議你不要炒股票,因為你很難賺到錢。但如果做生意 80% 的人都說值得做,我一定不做。」因為80% 的人都說可以做,你只有 20% 的成功機會。如果只有 20% 的人能看明白,80% 的人還糊塗著,你就有 80% 的成功機會。
  • 成年人的崩潰從缺錢開始
    尤其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缺錢開始。如果我們的奮鬥目標是體面的活著,那麼努力賺錢就是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說錢沒用的人,無非是兩種:一種不會花錢,比如小孩兒,一種沒時間花錢了,比如臨死之人。所以,如果活著,愛錢是沒有錯的,愛錢的人更愛生活。至於那些為錢而鋃鐺入獄,為鋌而走險的人,是因為貪錢。他們對於錢,不僅僅是吃穿用度,還要佔有。
  • 成年人的世界,崩潰無聲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湖北省宜昌市中醫院的醫生馬麟(化名)帶著自己年僅六歲的兒子在自家小區跳樓自殺。馬醫生不管是醫術還是醫德都受到了同行和患者的褒獎,前不久還帶隊至防疫一線,並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表揚。我們都不能理解,是什麼能夠讓一位醫生救的了別人的命,卻治不好自己內心的傷。我們無法想像,在目睹過那麼多生生死死的醫生決意赴死之前,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煎熬;我們亦無從猜測,一個父親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帶著自己的親生骨肉雙雙赴死。成年人的崩潰總是無聲無息,卻又歇斯底裡。
  •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
    人在什麼時候,才能徹底看清別人?記得《飛馳人生》裡有一句臺詞: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借錢開始的。是的,借錢的時候最能看清別人。
  •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就在一瞬間
    也許,這就是成年人的崩潰,長期的壓力積攢在那一瞬間,看上去小題大做,其實是重壓之下的發洩。她們的壓力靠什麼來釋放呢?也許就是某一瞬間的蠻不講理,也許就是某件事上的小題大做。霍梅大聲嘶喊著,情緒瞬間崩潰,其實她不是討厭阿暢,而是討厭和阿暢一樣的自己。我們努力向上追逐,但卻總被想要的生活遠遠的甩在身後。我們用盡全力,也沒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崩潰。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哪一刻開始的?網友:連崩潰都要選時間看場合
    成年人的崩潰是悄無聲息的,不敢聲張,不需要別人知道,自己一個人呆著就好。,偶爾扛米扛油回家的時候力氣太小,覺得一頓心酸放下就開始哭,炒菜也炒著炒著蹲下就哭,好像是壓力大不開心沒人陪伴的日子都是一個人扛過來的。
  • 成人的崩潰從「算了」開始,但李誕說:這事兒還真不能算!
    最新一期的《奇葩說》有個辯題叫#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這一話題迅速衝上熱搜。畢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件太不容易的事。網上看到一大批評論和留言:叔本華說:「眾生皆苦。」 誰說不是呢?像這些場景,看上去都是些奇奇怪怪小事崩潰。有人可能會說:這麼點小事至於嗎?未免太矯情了點兒。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