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泰國總理府副發言人拉差達.塔納德瑞克女士在內閣會議後向媒體宣布,內閣已通過由司法部提議的修改《民商法典》的《伴侶法》草案,並由國務委員會審議了草案。該草案基於以下原則:所有性別的人群都將受到平等的保護,不受歧視,並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在社會中。
不負眾望,泰國於7月8日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草案。雖然只是草案,但這也是亞洲首個官方表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其實,泰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合法化的國家,也不是過於令人驚訝,因為眾所周知的是,泰國盛產人妖,而泰國官方更是定義了18種性別的合理存在,相對來說,泰國在這方面的包容性更強。
草案通過後,網上也掀起了一番討論,有恭喜泰國的,也有表示不理解的,更有持強烈反對態度的
但最終,矛頭指向了我們國家——為什麼我國同性婚姻仍未合法化?
可以明確肯定的是,我國官方對於同性戀,一直是一個不評價不表態、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的態度,同性戀在我國也一直處於邊緣地帶,隨著時代的發展,理解同性婚姻、同性愛情的人也越來越多。
我國的主流思想是否定同性戀,這基於許多方面,下面我將談談為何同性婚姻合法化在我國仍任重道遠。
01-計劃生育的影響
我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傳統的倫理道德告訴我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國實施了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讓我國形成了特有的4-2-1家庭結構(雙方父母-夫妻-子女)。
這也使得老一輩人對於繁衍下一代的欲望愈加強烈,而同性婚姻的結果就是無法自然的孕育下一代,簡單而言,就是斷後。這也使得多數老人對同性戀是唾棄的態度,而多數家庭往往只有一個男性後代,倘若這個男性是一個同性戀者,那麼這個家庭就字面意義上的「斷子絕孫」了。這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計劃生育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阻礙是巨大的,但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對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有著利好的一面。
02-文化傳統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民俗帶著色彩十分濃鬱的兩性特徵,即是我們熟悉的婚嫁禮儀。對於男性的家庭而言,婚姻的締結是增加了一個新的家庭成員,是添丁進口,而對於女性所在的家庭而言,則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人口的減少,這來一往都是基於性別而產生。
如果有朝一日我國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那麼婚嫁的含義就將完全顛覆,而這一顛覆僅僅是一個開始。
假如一對男性結婚,那麼對於他們的父母而言,「兒媳」或「女婿」的角色將完全消失;對於他們的兒女(此處指領養)而言,到底該叫爸爸還是媽媽,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而這僅僅是關係的混亂,其餘問題也會紛至沓來。
而歸根結底,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在於,同性的婚姻破壞了中國的傳統禮法關係,這對於思想保守的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03-疾病傳播
這是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愛滋病傳播方式統計:
從2005年同性傳播不到0.3%發展到2014年的25.8%,這個數字在2015年已經攀升至28.3%,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龐大的同性戀人群加大了愛滋病病毒的擴散風險。
男同性戀是目前愛滋病感染者最重要的增長點!
男同性戀由於多種原因,部分人群在一定階段存在著多伴侶的情況,
除此之外,性安全沒有被充分重視起來,而同性之間又不存在避孕的問題,所以男同性戀在發生性行為時,因為直腸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彈性小,抵抗力弱,在直腸破損時,精液裡含有的大量HIV就很容易進入人體,感染T細胞。
由於同性戀群體愛滋病的傳播,這也讓多數民眾看待這一群體帶著有色眼鏡,不支持,不理解。
總而言之,同性戀群體的存在即有他的合理性,迴避同性戀不僅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更不能體現一個社會的包容性。我國也應充分的借鑑泰國的經驗,從而真正意義上推進對這一群體的重視,用法律來承認同性戀群體的合理與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