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兒戲,「兩頭婚」不宜提倡和渲染

2020-12-22 正觀黃河評論

「兩頭婚」只能加劇和造就民眾越來越不把婚姻當回事兒的心態,這是對婚姻神聖性和莊重性的褻瀆。

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婚姻的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這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記者針對關心的問題,如「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進行了調研,而網友的看法是「這樣的婚姻沒什麼意思,感覺像合同婚姻」「時間長了那就亂了套了,跟過去的走婚有什麼兩樣」「這種婚姻一不小心也會鬧出很多事的」……

不難看出,記者的追問相對宏觀,側重社會層面,網友的感受比較微觀,強調個體層面。

我注意到,「兩頭婚」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周邊的九堡、臨平、餘杭一帶,多為村轉社區的地方,有著特定的範圍,能被接受和社會公眾討論,說明了社會多元化和社會進步的一面,表現出對性別認識的提升和對家庭地位的肯定,但同時說明了人們觀念中對個體權利地位的片面強調,如果處理不當,很有可能破壞社會的發展生態,帶來個體或家庭難以承受的社會問題。畢竟,這超出了個體或家庭可以承受的能力範圍。

必須明確的是,相對於傳統家庭,「兩頭婚」組建的並不是傳統視野下的真正家庭,既不符合人們的日常認知,也背離了傳統的文化觀念和心理感受。在一定意義上,更像是精心策劃設計的「你情我願」的聯合體,而不是基於情感和血緣關係的婚姻締結。看似是家庭和婚姻關係,實則有著利益算計在內,有著中國老百姓特有的精明和狡黠。這樣的婚姻關係恐怕不是老百姓期待中的婚姻關係,也不是男女期待中的「小家庭」「小日子」吧?

新聞特意強調了「彩禮」「嫁妝」,用「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來證明「兩頭婚」正確的一面,且主要把「兩頭婚」與上門女婿來比較,如能減輕上門女婿的心理壓力,能讓男方產生對家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這當然能說明當地人對「兩頭婚」的需求,只是在面對「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的問題時,又憑什麼說這是在組建家庭呢?是種婚姻生活呢?「不嫁不娶」的「兩頭婚」,在我看來,只能是權宜之計,不能成為普遍現象,更不能成為趨勢。好在,這種婚姻形式僅僅存在比較狹小的範圍內。

「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的觀念早已融入國人的精神血液。雖然受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和經濟利己主義思潮的影響,以利他主義和家庭責任為價值導向的家庭美德有所衰微,但就當下來說,家庭本位觀念依然是我國民眾普遍認可的主流價值觀,擁有強大的社會心理基礎和現實基礎。

婚姻問題關照的從來不僅僅是夫妻二人的情感問題,還關係到兩個家庭之間養老育幼、家庭教育、經濟生活的功能問題。可以說,「兩頭婚」只能加劇和造就民眾越來越不把婚姻當回事兒的心態,這是對婚姻神聖性和莊重性的褻瀆。自婚姻家庭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組織形式誕生以來,情感性、倫理性、利他性、私密性、身份屬性等始終是其特徵,而「兩頭婚」片面強調婚姻中的兩性關係,忽視了共同向兒女負責的合作關係,遮蔽了婚姻家庭的社會功能。這一點,應引起必要的重視和糾偏。

有學者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婚姻家庭的演變趨勢為:家庭結構多樣化,家庭形成延遲化,家庭規模縮小化,家庭風險擴大化。而「兩頭婚」最要命的一點就是無形中擴大了家庭風險,不僅容易造成家庭矛盾,還容易誘發社會問題。必須明確,婚姻不是兒戲,「兩頭婚」不宜渲染也不宜提倡。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來源:正觀特約評論員 朱四倍

編輯:梁冰

統籌:王攀

相關焦點

  • 「兩頭婚」興起,婚姻經不起「AA制」
    這種婚姻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雙方雖然和原生家庭保持了很好的「黏性」,但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會減弱,小家庭的完整性受到極大的影響,夫妻的親密度也大大降低,還有就是這種婚姻裡夫妻雙方會有精準的得失計算。而現實中,兩頭婚家庭因為誰家都不能少、不能輸,從而發生爭執的概率會增加,比如有的男方不願多在女方家住,怕住得時間多一點會有入贅之嫌等等。
  • 「兩頭婚」有其好處,但隱患也不容忽視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無嫁娶之意。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光明時評:審視「兩頭婚」現象,不必概念化、特殊化
    置於現代背景下,兩頭婚很容易讓人理解為獨生子女一代應付養老、撫養等壓力的一種變通性做法。不過,作為一種停留在局部地區的婚姻現象,它其實並不算「新」了。比如,不少研究者發現,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一書中就提到過「兩頭掛花幡」的現象。雖然名稱有差異,但實質和現在所說的「兩頭婚」類似。
  • 兩頭婚——一種新的婚姻模式
    如今第一代的獨生子女基本上都已是為人父母了,對於他們來說,兩個人的小家庭,卻支撐著四個長輩的大家庭,那如何平衡婚姻裡的矛盾?自古以來,我國得婚姻制度對女方來說,都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對於多子多福得古代人來說,女方出嫁了,就是男方家的人了。如今,獨生子女得女方又該怎麼平衡這種關係呢?於是「兩頭婚」這種婚姻模式出現了。所謂「兩頭婚」,簡單的說,就是實行AA制的婚姻。
  • 除了男娶女嫁、女招男入贅,中國悄然出現第三種婚姻形式:兩頭婚
    什麼叫兩頭婚?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兩頭婚是指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該何理解?即:男女結婚後,女方不到男方家庭生活,依然留在家裡和父母生活,照顧父母;男方也不到女方家庭生活,同樣留在家裡和父母一起生活,照顧父母。若想過夫妻生活,想有親密關係,男方可以到女方家裡,女方也可以到男方家裡,自由往來,相互溝通。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這種婚姻形式,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這種婚姻形式,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 兩頭婚是什麼?只是一陣風,傳統婚姻模式短時間不會改變
    大牛忙婚姻情感辨析系列關鍵詞:兩頭婚、傳統婚姻文章長度:2800字原創文章、抄襲必究近幾天「兩頭婚」這個詞火了,初次看到該詞不明所以。後來看懂了,原來這是媒體自創的詞,用來歸納某一類婚姻的組合形式。細細看來,這種歸納確實挺形象。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未來的新式婚姻形式,可以讓婚姻中的男女真正做到平等相處。
  • 「兩頭婚」興起,是新型婚姻形式的有利探索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兩頭婚」模式,表現為男不進娶,女不出嫁,模糊了「嫁娶」的概念,其實踐核心在於承認夫妻雙方平等的地位。這更像是兩個家庭強強聯合,在男女雙方相愛的前提下,兩個原生家庭共同出資、出力組建一個新的小家庭。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 兩頭婚有何利弊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江浙地區興起「兩頭婚」,會成為未來婚姻的新模式?
    「兩頭婚」與我們印象中的傳統婚姻有很大的不同,傳統婚姻主要分為兩種。 「兩頭婚」,這種在江浙一帶興起的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的傳統婚姻形式。 被當地人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 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
  • 「兩頭婚」真的兩全其美嗎?光明日報:小夫妻的聲音值得追問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 兩頭婚:「我不是嫁女兒,你不是娶媳婦」
    「新氣象總有些新花樣;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最近網上興起了一個名詞叫做「兩頭婚」,這是種新型的婚姻形式。其實只要是看到這個詞對於這種婚姻形式,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兩頭婚」,不就是所謂的兩頭都結婚。而我們經常所說的結婚,有兩種,一種叫做下嫁,也就是把女兒送去人家;另外一種叫做上門,這也就是說得好聽點,難聽點就是入贅,男方到女方家去。
  • 兩頭婚:「我不是嫁女兒,你不是娶媳婦」
    「新氣象總有些新花樣;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最近網上興起了一個名詞叫做「兩頭婚」,這是種新型的婚姻形式。    其實只要是看到這個詞對於這種婚姻形式,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兩頭婚」,不就是所謂的兩頭都結婚。  而我們經常所說的結婚,有兩種,一種叫做下嫁,也就是把女兒送去人家;另外一種叫做上門,這也就是說得好聽點,難聽點就是入贅,男方到女方家去。
  • AA制婚姻又出新招數?「兩頭婚」正在悄然興起,是進步還是畸形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在傳統的婚姻觀念中講究「嫁娶婚」,這是從古代流傳了千百年的傳統習俗,但是,隨著現在時代的變化和觀念的開放,婚姻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近些年,有一種新型的婚姻模式在浙江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與嫁娶、入贅、AA制等婚姻形式都不同,「兩頭婚」可以說是夫妻間AA制的一種新招數。
  • 「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現代年輕人的「婚姻形式」比傳統婚姻自由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頭婚家庭的喜與憂 現代年輕人的婚姻形式比傳統婚姻自由 前兩年在杭州時,聽過這樣的事:兩個同為杭州的男女,在適婚的年紀相識相愛,最後到結婚的時候,女不嫁男不娶,大家就是把東西放在一起,就算結婚了。
  • 新型結婚方式:兩頭婚,沒彩禮沒嫁妝。將來有望成潮流
    房和車就得百萬起步,辦婚禮酒席十來萬是很正常的,彩禮動輒十萬起步,這讓很難年輕一代的男性得瞭望而卻步。這些年在江浙地區,流行起了一種新的結婚方式,叫「兩頭婚」,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車不要房。 為什麼叫做兩頭婚呢?
  •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而且兩邊換著住,也給雙方父母帶來生活的樂趣和精神的慰藉。  「其實,『兩頭婚』更強調『合』,而不是『分』。一般說來,都是夫妻雙方共同承擔長輩的養老問題。同時,對於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問題,兩家也會共同出力,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也會小很多。」趙春蘭說。  家住杭州的王倩(化名)和丈夫也是「兩頭婚」。
  • 戀愛很容易,但婚姻也不是兒戲
    戀愛很容易,但婚姻也不是兒戲。都說婚姻是場持久戰,比起戀愛中的奢華午餐,婚姻更像是晨間的粗茶淡飯,令人索然無味。雖說結婚只是一個證件,但兩個人的婚姻不是說說就可以,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沒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浪漫,畢竟,餘生不是玩笑。朋友和男孩談了一年多的戀愛,期間分分合合,小吵小鬧,也算是情侶之間的家常便飯了。沒多久,兩人就在男方家長的催促下,果斷地結了婚。
  • 「兩頭婚」興起 新形式「重塑」婚育觀念?
    「兩頭婚」的模式拋棄了自古以來崇尚的「嫁娶」觀念,將男女雙方置於平等的地位,比起「男娶妻、女嫁夫」的婚姻形式顯然更合乎情理。至於「生兩個是女的虧了」這樣的言論更是無稽之談。「要不要生育」「生一個還是生兩個」是夫妻雙方出於自身和現實的考量謹慎做出的決定,而「兩頭婚」也並未做出「夫妻婚後必須要生育兩個孩子」的硬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