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一個人自己覺得小別人嫌你老的年齡段。在我國,過了35歲就算步入中年了。這時的人都是&34;,開始表現出沉穩務實的性情,總算有了肯饒過「要徵服全世界」的心。
世衛組織對中年的要求要仁慈一些,把中年劃分到了45歲以上。
這種劃分的依據不得而知,不過,由《各地的幸福都呈U形嗎?132個國家年齡和幸福感的關係》一文中可見端倪。這是一位名為戴維·布蘭奇弗洛爾的經濟學教授撰寫的研究報告,抽樣統計了人的年齡和幸福感的關係。
通過對132個國家居民的調查研究,發現受調查的37個發達國家中,人們認為&34;為47.2歲;而在95個發展中國家裡,48.2歲被普遍認為是&34;。
——戴維·布蘭奇弗洛爾
藍天上的白雲,地下的摯友親朋,世界如此美妙!你卻在眨眼的夜空裡,認為此時的自己最不幸福?是的,真有這樣的一些人,這便是我要講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
我們這些聽著《多年以後》,回想多年以前的傢伙,不是把自己弄得皺紋滿臉,就是腰纏「遊泳圈」,頭髮掉去一半也沒混出自己喜歡的樣子,當年的颯爽英姿倒被丟失乾淨。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或者是曾經苦重,或者是心老的太快。中年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場危機。
中年危機看似年齡問題,其實是時至中年的人們,現時狀態未達到期望值所形成的。它是中年人對自己成就的不滿意,在那些富有成就的中年人身上,鮮有中年危機發生。看看鞏俐和這個七十歲的老頭,似乎沒有危機到哪裡去。
在戴維·布蘭奇弗洛爾有關&34;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34;現象。也就是說人的幸福感與年齡的關係呈U形狀態。過了四十七八歲,人的幸福感又慢慢好起來了。
這種反彈應該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普遍性的,大多數人活成了被慢煮的青蛙,習慣了自身平庸,開始和自己講和,沉淪於享樂之中。另一種是身陷困境,頓悟生命之不易,利用剩餘精力奮力一搏,完成了一次復活,讓自己活成了&34;中少數人。
人類有兩大腦殘行為:一是怨天尤人,再一個就是荒廢時光。如果你是青年,當然是會老的。步入中年的人,你應該知道,人本身的價值並不與年齡相關。按照能量層級分析,在人類社會,少數高能量級的人的能量等同於大量低能級人的能量總和。
正能量表現
負能量表現
能量代換公式
看看這些圖,我們是否還應該進步一些,別總是在200和250間晃蕩呢?
既然我們對自己的現時狀態不滿意,就應該積極完善自己,而不應該繼續聽天由命。改善自己的境況應該通過樹立目標,科學分配時間來完成,完成生命的自我救贖。
(一)中年應該懂得養生。俗語說&34;,到了中年,人病一次心老一次。中年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承受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沒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過度消耗自己,長期下去,難免導致身體不適。按照《中國中醫藥報》中年人&34;,合理養生應該做到如下幾條:
①工作不熬夜。人到中年長期熬夜,可能引起因神經系統過度緊張,從而導致神經衰弱、潰瘍、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熬夜還是形成脫髮的重要因素,而脫髮會催生心理衰老。
②三餐不挨餓。我們已經有了吃飽的能力,進餐要定時定量,才能保證大腦機能得到充分發揮,使記憶、理解、思維、分析能力處於較為理想的狀態。
③玩樂不傷神。玩樂過度,會使體力消耗過多、視力下降、神經疲勞。中年人玩樂應適可而止,注意文明雅趣和輕鬆舒暢。
④運動不過量。中年健身應注重核心力量的訓練,核心力量是人體核心區肌肉和韌帶在神經支配下產生的力量。核心力量訓練的主要肌群是指腹部肌群、背部肌群、臀部肌群和骨盆內肌群等。訓練應適可而止不可過勞,過量的運動會使熱能大量消耗,乳酸代謝物在血液中堆積;還會造成心律不齊,影響肝臟功能,導致筋骨和肌肉酸軟,引發適得其反的效果。
⑤病痛不拖延。小病不治熬成大病,輕病拖成重病,容易失去治療的良機。中年時期身體若有病兆,不可諱疾忌醫,應該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中年時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我們不可小視以免遺恨終身。
(二)中年人應該懂得孝敬父母。時至中年,我們自己的身體都得小心呵護,年邁父母的身體狀況可想而知。&34;是人生一大遺憾。中年人應該常回家看看老人,及時跟蹤他們的身體狀況,多和父母聊天,幫父母幹些體力活兒,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成就他人,完善自我,你可以從中領悟很多人生真諦。
(三)中年人應該注重學習硬技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每個人身上,都應該有一項或多項賴以生存的硬技能。雖說中年人肩負生活和工作的雙重重擔,但此時的我們有著大把業餘時間。與其長時間在酒桌上空談國事糟蹋自己身體,不如多讀書完成自己的修行。量變會引發質變,只要堅持朝著自己認定的目標發力,遲早你會重新看到那個喜歡的自己。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一個人應該學會合理分配時間,中年危機正是因為青年時放縱時光造成的。讀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還有李小墨的《請停止無效社交》可以知道,成功屬於那些會掌控時間的人。很多人為了別人的看法,做表面文章耗費了大量精力,殊不知全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機遇和資源,我們已不是局限於&34;的困境。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匠人精神,就我們所幹的工作,只需投注些業餘精力,總會取得異於常人成績。此外,網際網路經濟已波及千家萬戶,只有通過潛心地修煉和耐心地學習,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