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微表情」

2020-10-03 千智百慧

心理學家指出,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微表情」!


1

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其實就是一座城,因為城門的緊閉而讓別人總是擁有去打開它的濃厚的興趣。但你可能不知道,越是「下意識」的表情,越能真實地反映人的本意——這個「下意識」。因此,準確地解讀別人的微表情和善用自己的微表情,對於我們了解別人、傳遞信息和作出準確的判斷都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微表情是操控對手的入口,掌握了微表情的秘密,你就能讀懂他人心理。因為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就能輕而易舉地看破他人心。使你在面對人生各種挑戰時都能遊刃有餘,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把握局面的主動權,成為人生的主宰者。

在當今這樣一個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在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往。社會是一所大學,每個人都必須在這所學校中,接受人生的考驗和靈魂的洗禮。


2

不管你有怎樣的社會閱歷,有多麼老道的人際經驗,微表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人人都會有,人人都會表現出來。微表情是通過我們的面部肌肉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表情其實可以作假的。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習得了很多關於生活的常規經驗,什麼時候該高興,什麼時候該為別人叫好。

儘管你一點都不認為好,其實糟糕透了,還是要叫好,認為非常不錯。這些都是能作假的。比如說你到了某一個人的葬禮上,其實這個人生前你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就是因為這個追悼會你不得不去。

但是這樣的場合你總不能興高採烈的,那麼就必須要哭喪著臉,才能對得起觀眾,才能讓自己看起來不是個怪人,不是個讓人討厭的人,但其實你內心裡的感受是:我怎麼才能悲傷的起來呢,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已經活到了90多歲了,這時候去世,不也是常理之中的事情嗎?微表情就不一樣了,它是不能作假的,儘管你可能非常想,但是沒用!

就實際來說看一個人的臉,我們能看出很多的竅門。一個人一生的閱歷,經驗,他所遭受的種種不幸,或者是他這一生所享受的種種快樂,全都一覽無遺的寫在了他的臉上。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相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人的臉就像是一個媒介,它在我們碰到不同的事情之後,會傳達出不同的信息,從而要將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是人的本能需要,不受控制。


3

微表情是人人都逃不掉的,因為這是人類的大腦受到刺激後的第一反應,現今為止,人類的大腦還沒有發達到能逃避大腦反射的能力。人們對微表情的研究最初是針對情侶之間的,比如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William Condon對瞬間互動研究表明,當丈夫把手伸過來的瞬間,妻子會以一種微弱的節奏移動她的肩膀。這個結論是他對一段4秒半長的影視片段研究了近一年半的時間後得出的結論。而美國的心理學家則對情侶的錄像進行研究,通過微動作和微表情來判斷情侶什麼時候會分手。

通過人們的面部表情,就能斷定自己對某個人的情感,也能斷定某個人對刺激表現出的本能反應。這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本能感覺」。研究人員發現,眼睛收到的信息更加的準確和豐富,那就是人人都具有而人人又很難避免的微表情。

喜歡下象棋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若你想贏得這盤棋,除了要清楚棋盤上的棋子外,還必須要看透對方下這步棋的用意,並進而判斷出其後的布局,方能最後贏棋。「正所謂高手前後看三步」,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很多時候是抱有某種目的的。與人相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如同下象棋,知道對方的企圖才能更好行事。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保齡球效應」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保齡球效應」,它要表達的觀點就是:與人交流,比起批評和指責,讚揚更容易取得積極的效果。因為受到批評和指責的人,不會簡單地減少「把事情辦砸」的心思,反而容易學會怎麼去逃避批評和指責;反之,受到表揚和鼓勵的人,會逐漸積累更多的自信心,從而不懼怕任何的艱難挑戰。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互悅機制」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互悅心理」後來,人們把這個道理擴展到人際交往中,心理學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想得到人們的歡迎,或者支持同意你的觀點或行為,僅僅提出良好的建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人們喜歡你。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互悅機制」,也叫做「對等吸引率」,通俗地說就是「兩情相悅」,在人際交往中,這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規律。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相似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相似效應」!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相似點」在作怪,每一個人最感興趣的始終還是自己,因此,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更加傾向於選擇和自身有相似之處的人打交道做朋友。心理學家們曾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他們選了一組條件相似的男大學生,讓他們住在同一個大屋裡,然後,又選了一組條件不相似的男大學生住在另一個大屋裡。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位差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位差效應」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平等交流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兒,因為幾乎每個說話者都會覺得自我有一種優勢,這種優勢會讓企業內部的言路十分不暢,尤其是管理層次增加之後,基層的聲音一般很難傳到高層領導的耳裡。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威爾德定律」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威爾德定律」商人有些不解,繼續問道:「我看你捕魚的本領挺強的,怎麼不多捕一點呢?」「我為什麼要捕那麼多魚呢?我每天還要騰出多餘的時間做點別的事兒啊!」漁夫不以為然地說道。
  • 心理學:為何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心理距離效應」
    心理學:為何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心理距離效應」刺蝟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與人相處要保持好不遠不近的適當距離,只有這樣雙方才不會受傷害。只有建立安全距離,人際關係才會比較穩定。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輸在了「第一印象」
    據心理學專家長期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一個人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很多時候是因為你輸在了「第一印象」!為什麼這樣說?毋庸置疑:一個形象邋遢、說話語無倫次的人,不可能給予他人較好的第一印象,這往往就會成為你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阻礙。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並非一個正統的人格心理學理論。在當代,它只是在商業文化下,常用於了解職場文化的一種測試,給予人格一個片面標籤化的定義。它可以讓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幫助人們明白自己的個性,從而完全接納自己的短處、活出自己的長處;可以讓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個性類型,從而懂得如何與不同的人交往溝通及融洽相處,與別人建立更真摯、和諧的合作夥伴關係。
  • 如何提高你的人際交往能力?教你使用微表情小技巧
    人生就像是一場化妝舞會,每個人都用面具擋住自己的真實表情。站在你面前的他,是言為心聲,還是口是心非?要想摘下他們的面具,看透他們的心聲,那就要從看懂他們的微表情開始。微表情是人們內心情緒的「閱讀放大器」,一張陌生的面孔下有什麼樣的內心活動,情感表達,都可以通過微表情盡收眼底。
  • 通過微表情能探尋人們心理是真的嗎?這本書能幫助你讀心識人
    為什麼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再怎麼極力地掩飾卻還是會被一些人識破?為什麼有些人一看到你就能明白你的想法和喜好,和你相處得很愉快,而有些人我們卻一直找不到打好關係的渠道?其實這一切的真相,都藏在你的微表情裡面。這是人類在長期進化後遺傳下來的一種潛意識的表現形式,很難受到我們主觀意識的控制,因此也最能體現一個人真實的內心世界。
  •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衡量一個公共關係人員能否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標準之一,看他是否具備善於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公共關係人員必須懂得各種場合的禮儀、禮節,善於待人接物,善於處理各類複雜的人際關係。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1.不要跟玩心機的人談心事。
  • 21堂微表情讀心術:教你3分鐘學會察言觀色/看透人心
    聽完老前輩的話,玉華瞬間領悟,白天跟著對方學習溝通和識人,晚上則買來了大量微表情方面的心理學書籍,潛心研究。,面試時以為十拿九穩了,最後卻被告知遺憾;因為不懂微表情,費盡心思準備的項目,卻因為搞不懂客戶心思被對手超越;因為不懂微表情,莫名其妙惹的自己在乎的人發火,自己也委屈難過;
  • 你不知道微表情的那些秘密
    掌握一些洞悉對方內心的心理學小技巧,你就更容易避免在工作生活中踩坑、吃虧、被騙。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能力也能幫助我們。如果我們錯誤的理解「微表情」的含義,我們會對交流對象形成錯誤的判斷。本專輯使聽友理解「微表情」,能夠從一閃而過表情信號裡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教會聽友是否能夠謹慎的運用「微表情心理學」來找尋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真相。
  • 微表情的價值
    嚴格意義上說,出差前就已經開始刷了,只是時間上比較斷斷續續,在出差的幾天刷完了,書名是《微表情心理學微表情的解讀,也是如此,它是人最為真實內心的寫照,不管言語有多麼的熱忱,若眼神沒有溫度,那也是一個表裡不一的陰人。讀《微表情心理學》,最開始是因為喜歡心理學的東西,只是一直浮於表面,我敏感於周圍人的變化,只是不能做出準確的解讀,也想深入做點學習。
  • 表情心理學,會說不如會看,通過表情看透人
    與語言溝通方式相比,人臉上的表情更能透露出表達者的心境。例如這幾年較為流行的《讀心術》、《微表情心理學》等書籍非常暢銷,這些書籍都是通過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來推測對方心理活動的,其實這在我國早已有之,更成為為人處世秘而不傳的經典。例如人們常說某人會觀人眉宇、某人會察言觀色,這些學問雖不登大雅之堂,也從未被拿到書本上學習,但這門學問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 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大學,是我們每一位學子欣欣嚮往的地方,然而經歷過的人都知道,我們嚮往的這個地方確實存在很多令我們煩惱的地方,這其中最老大難的問題就是人際交往。那麼,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呢?大學生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不要做老好人,該拒絕的就拒絕。
  • 心理學:讓男人信任你、真愛你、離不開方法,都在這裡
    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心理學的:它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它涉及到各個領域。例如頻繁出現在警匪片中的犯罪心理學,通過最煩的微表情揣測對方的心理,從而推進案件的偵查。除此之外,心理學在人際交往和兩性關係中也有所體現,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可以讓我們學會更好的察言觀色,提高我們的情商。
  • 內向者如何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想加強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嗎?你是否在工作或社交場合難以有效溝通?如果你的回答是&34;,請你知道,你並不孤單。你可能遇到過人際交往能力驚人的人。  他們的技能可能看起來像是他們的「超能力」,甚至會讓你產生「你只能嚮往卻永遠無法實現」的錯覺。  我知道,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這可能會變得很艱難。它甚至會讓你在某種程度上感到自卑。  我明白這一點,因為我自己一開始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即使到了今天,我還是很內向。
  • 微表情:如何識別他人臉面真假?
    微表情是什麼?怎樣透過微表情了解別人的心意?首先,想像一下你的下列情緒,以及它的表現形式:驚訝,厭惡,憤怒,恐懼,悲傷,愉快。若你現在獨自在家,面部表情的變化應該更加誇張;但若在地鐵或其他公共場所,面部表情會受到限制,可能只有一些微小的變化,這就是微表情。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通俗地說,就是由情緒引起的,或由習慣引起的,或由思想控制不了的,或由表情引起的。更加體現了人的真實情感和動機。
  • 心理學微表情:女生抿嘴,一般想表達這3種意思
    微表情是心理學的代名詞,一些警察辦案的時候也能用到,通過微表情來觀察犯人是否說謊隱瞞,說謊,緊張當一個人在說謊,想刻意的隱瞞一些事的時候,它是處於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所以會不自然地流漏出一些微表情,最為明顯的就是抿嘴這一動作。當她準備騙你,他的內心會有很多不確定性,怕你發現,心理活動會非常的強烈,內心特別緊張,並產生了一些體外的微表情動作,比如,摸鼻子,眼神閃躲,不敢直視對方,抿嘴,撓頭等等一些微表情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