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人交往如何建立情感,不妨試試「移情效應」

2021-01-07 情感666

用移情效應,建立與對方之間的感情。古人有云「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因為愛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後人以「愛屋及烏」形容人們愛某人之深以致到愛及和這人相關的人和事。心理學中把這種對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該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來的現象稱為「移情效應」。

移情效應首先表現為「人情效應」,即以人為情感對象而遷移到相關事物的效應。比如,喜歡交際的人經常會說:「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這是把對朋友的情感遷移到相關的人身上,仗義行俠的「勇士也表示「為朋友兩肋插刀」,這就是把對朋友的情感遷移到相關的事上去。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僅愛的情感會產生"移情效應」,恨的情感嫌惡的情感、嫉妒的情感等等也會產生移情效應,這在成語中有個詞叫」恨烏及屋」。 皇帝可以因一人犯罪而株連九族,其恨可謂泛,龐涓因嫉妒孫臏的才華而設計剜去孫臏的膝蓋骨,其妒可謂深。這些都是恨的情感、嫉妒的情感等所產生的移情效應。

移情效應還表現為物情效應和「事情效應」。據說足球是高俅發明的,他的球踢得好,皇帝從喜愛足球到喜愛高俅,於是最後高求成了皇帝的寵臣。在歷史上,以酒會友、「以文會友"也都是美談,因為都愛喝酒相都愛舞文弄墨,不相識的人便以酒以文為橋梁建立了友誼,這些都是移情效應的表現。

移情效應是人的普遍本性,我們可以以對方喜歡的人或物為媒介,據此揣測、掌控他人的心理,與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營銷上,這種應用更為普遍、有效。

廣告商想讓家庭 主婦買一種洗衣粉,便會先描繪一個和睦、幸福、喜樂融融的家庭,然後,推出洗衣粉的牌子。模模糊糊中,人們感到這幸福生活同使用這種洗衣粉相關。廣告播放多次後,對洗衣粉的好感便被裝進了主婦的潛意識。主婦去買東西,眼前十幾種洗衣粉,想也沒想,就拿了廣告上的洗衣粉。

啤酒商想賣啤酒給男士,商人便先讓身材婀娜的女模特兒出場,扭來轉去,在男士們正感到興高採烈、津津有味的時候,推出要賣的啤灑。就這樣,移花接木發生了,男士們興高採烈、津津有味的感覺就"接"到了啤酒上。廣告少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利用了人的情感規律,將感情巧妙地進行了轉移。

政治家的智慧也並不遜色於商人。政治家們要推銷的是他們自己,所以他們要把能引起公眾好感的事件同自己相聯繫。公眾熱愛國旗,政客們就爭相站在國旗下照相,按國旗的顏色穿戴。人們感到孩子可愛, 大選中的各國政客們就要尋找機會擁抱孩子、親吻孩子。振奮人心的英勇舉動發生了,政客們一 定要到場與英雄照相。做得像,好感就移花接術地搬到了自己身上,

移情效應是一種心理定勢。人都是有所謂"七情六慾」,所以人和人之間最容易產生情感方面的好惡,並由此產生移情效應,洞悉人性。

相關焦點

  • 想讓女人離不開你,不妨試試「棄貓效應」,效果很好
    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棄貓效應」。意思是,被丟棄過的小貓咪,再被人撿回來, 會乖得不得了。其實,愛情也是這個道理。就像《紅玫瑰》的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真想讓女人離不開你,不妨試試「棄貓效應」,效果很好。
  • 解讀心理學:你總覺得自己不會為人處世,因為你不懂「移情效應」
    你是否有時也會感嘆「做人難,難做人」呢,自己從不認識這個人,也沒有得罪過這個人,而這個人卻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話。產生這種現象,一般來說是因為說別人壞話的人不自覺地把自己厭惡的情感遷移到了某個具體的人身上。這可不能怪你,所以也不值得計較。
  • 看懂這些戀愛心理學效應,教你如何去愛
    說白了其實愛情也是一種心理效應產生的結果。許多心理學家對愛情漫長細緻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些關於情感的心理學效應,這些定律可以帶我們去發現愛情中的一些奇妙的現象。凡人有喜情感顧問帶你看懂這些戀愛心理學效應,教你學會如何去愛!
  • 想贏得他人好感,不妨讓他先幫一個忙|心理學小知識|富蘭克林效應
    班傑明·富蘭克林最近這幾天在學習各種各樣的心理學效應,正好,一則「富蘭克林效應」有很多人對這個效應進行了無數次的研究論證,有人認同,有人覺得這不過是一個玩弄人心的小把戲,甚至有可能是一個騙局,就連富蘭克林這個故事也有可能是被別人杜撰出來的。
  • 心理學:男女交往,不要被「投射效應」控制,容易造成分手的隱患
    我發現在兩性交往的時候,會有一些潛意識的行為,不由自主的控制著我們,一些心理學現象會對二人之間的感情有促進的作用,而另一些心理學效應則會對二人之間的關係產生消極作用。男人和女人在交往的時候,不要被「投射效應」所控制,這會造成二人之間分手的隱患。
  • 每天一點心理學—「移情」
    今天我們來說說移情,英文transference,這個詞來源於精神分析學說, 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來訪者的移情是指在精神分析過程中,來訪者對分析者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感。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諮詢者身上的過程。
  • 識人術:三個心理學效應,幫你看穿一個人
    通過一個人的外表,去判斷一個人,很可能會帶來許多的偏差,讓你對某個人產生誤解;通過下面的三個心理學效應,能夠幫助你看穿一個人,十有八九是這樣。那麼,在開拓人脈的過程中,如何把握一個具備成功品質的人呢?心理學的「布裡丹毛驢效應」給出了答案。
  • 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又稱期待效應,原指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進步現象。現在,「皮格馬利翁效應」同樣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異性相處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對方不聯繫自己的情況。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發脾氣、找對方理論,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都不好。
  • 心理學:讓一個人對你死心塌地,避免「狄德羅效應」
    不要以為對方就會懷著感恩的心態,接納你付出的一切,同時給你幸福的回饋,相反的,對方可能會在你的付出中,變成一個得隴望蜀的人。用心理學上的「狄德羅效應」來解釋,在這份感情裡,對方出現了「愈獲得愈不滿足」的心理現象,即使你付出再多,都難以配得上他膨脹的欲望。
  • 如何讓男人得到你之後,依然痴迷上癮?試試這3招,效果很明顯
    那麼,如何讓男人得到你之後依然痴迷上癮呢?不妨試試這三招效果很明顯。但是,對於多數人而言,關係越親密,我們就越渴望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的身上。那時,我們就是在摧毀對方的真實存在。」在兩性關係的交往過程中,我們經常說女性要留有一絲神秘感,才能讓男人對你更加痴迷。那麼如何去保留神秘,如何更加具有吸引力呢?
  • 想讓男人離不開你,不妨試試「棄貓效應」,心理學有依據
    其實愛情裡又何嘗不是如此,很多人將付出和真心劃上了等號,覺得愛一個人便是無條件的付出。可被愛的那個人,很容易仗著你的付出恃寵而驕。而這便是心理學中的「棄貓效應」:用假意的「拋棄」讓他直面外界的冷酷,從而真切地認識到有你時候的溫暖與幸福,進而對你無比粘人,無比真心。
  • 不妨試試心理制約效應,讓她對你上癮
    別急,今天我們教大家如何運用心理學中的制約效應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講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這麼簡單,準備趕緊回去試試,但是我要告訴你這個技巧有些人用了有用,而有些人則沒用,因為制約效應運用的核心不是在於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獎勵不誘人;第二,他本來就只是無聊隨便玩玩而已,並沒有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也就是說你對本來就對你沒有太大興趣的人使用這個技巧,就不會有那麼好的效果。
  • 心理學和文學中移情的運用
    移情是心理學和文學兩個門類都有的名詞,說的是人會把主觀情感轉移到外界的事物上,從而賦予外界事物一定的情感。移情的運用可以讓人對世界充滿一定的感情,雖然這種感情帶著鮮明的個人印記,但還是可以讓人對外界事物形成一定的客觀認識,並且認為世界充滿了感情,在藝術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創建。
  • 異性相處,對方不聯繫你時,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很有效
    「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期待效應,原指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原來所期望的進步現象。現在,「皮格馬利翁效應」同樣也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異性相處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對方不聯繫自己的情況。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發脾氣、找對方理論,然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都不好。其實,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不妨使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皮格馬利翁效應」,它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張黎是一個自媒體工作者,今年27歲。她的男朋友李一凡在一家公司工作,今年29歲。
  • 心理學:為何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心理距離效應」
    心理學:為何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刺蝟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與人相處要保持好不遠不近的適當距離,只有這樣雙方才不會受傷害。只有建立安全距離,人際關係才會比較穩定。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
  • 小三上位面對不主動的已婚男人,不妨試試多看效應
    有太多的人,明年明心繫彼此。卻因為都沒有主動而錯過,從而遺憾終生。就好像面對一個人要上地鐵離開,但是兩個人都把主動選擇權給了對方。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會挽留。在東方人傳統思想裡,兩性關係中,好像男生就要註定是主動的。但每個人表達喜歡的方式都不同。有些男生可能就是內斂的性格不會主動,還有一些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家境或是能力有缺陷等自卑,不敢邁出一步。
  • 斷聯後,想挽回一個男人,不妨試試這麼做
    這樣抱有遺憾的感情,其實會令人經常想起來,要是一直都不去挽回,心裡總是覺得有一根刺,總是會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想起心裡深處的那個人,心裡會覺得要是自己還在那個人的身邊該有多好。對於不少女人來說,其實也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某一段感情之中,因為意氣用事或者其他的原因和喜歡的男人斷聯了,現在非常後悔,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去挽回。
  • 戀愛過程中的心理學定律一:首因效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情感規律,今天為大家分享:影響兩性交往的心理學規律以及在兩性交往中的指導意義。1.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有時又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指的是知覺目標給知覺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作用。具體說,就是初次與人或者事接觸時,在心理上產生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情感因素的定勢,從而影響到以後對該人或該事的評價。
  • 「徵服」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沉默效應
    心理學教授,古德曼提出這樣一個定律:在人際交往中,沒有恰當的沉默,就沒有良好的溝通;學會適時沉默,可以調節交流的節奏,從而更好地實現溝通的目的。古德曼的這個定律,在心理學上,又被稱之為沉默效應。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這個定律。
  • 心理學「南風效應」:愛情矛盾該如何化解?三個方法輕鬆應對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南風效應」「南風效應」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講究方法,方法用對事半功倍,方法用錯功虧一簣。尤其是在人際交往中,並不是越用力就越能達成目標,想想辦法使用巧勁,釋放溫暖反而更能徵服人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