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和女兒到底不一樣」,70歲大伯含淚吐心聲,父母們要反思

2020-10-11 育兒攻略

文|秘籍君

如今社會開放了,大家的觀念也在逐步轉變。就比如,老一輩的父母大多「重男輕女」,覺得無論如何都要生兒子,以便「養兒防老」。但是,新時期的父母,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是一樣疼愛。因為重男輕女的人,晚年未必如自己想的那般幸福。

70歲的劉大伯,有一兒一女,他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的人。從小,什麼好吃好穿的都會緊著兒子,甚至讓女兒輟學打工供兒子上學。兒女結婚成家,女兒連陪嫁都沒有,他卻給兒子買車買房。如今,劉大伯老了,以為自己一直偏愛的兒子會給他養老,結果卻是把他送入養老院。而女兒,倒是經常到養老院看他、照顧他。

所以,70歲的劉大伯含淚吐露心聲:「兒子和女兒到底不一樣,真後悔虧待了女兒。」他的經歷,也是父母們要反思的。

重男輕女,不僅會寵壞兒子,還影響家庭關係

為什麼很多父母越寵愛兒子,兒子反而越不孝呢?其實,還是因為父母寵得太過頭了。把兒子寵得懶惰、自私、不懂得尊重和感恩父母,所以他們只會向父母索取,等到父母沒有了被「啃老」的價值,他們就開始踢皮球,要麼把父母送入養老院,要麼要求姐姐或妹妹來承擔為父母養老的責任。

而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除了兒子被寵壞,兒女之間也會因為父母的偏心而矛盾重重。這樣,一家人的關係就會很差勁。因此,重男輕女的家庭,大多不會幸福。

不論兒子和女兒,父母都應該平等對待

從70歲劉大伯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他一味偏心的兒子不孝順,備受冷落的女兒卻看望他照顧他。這讓他發現,兒子和女兒到底是不同的,但是這不同卻是他一手造就的。因為,女兒本身就比較貼心、細心,父母老了大多是她們在床前伺候。而兒子,被他慣壞了,自私自利,一點也不願意為他養老。

所以,這也提醒父母們,不論兒子還是女兒,都應該平等對待。這樣兒子不會因為被寵壞而變得自私自利,不管父母死活,女兒也不會因為從小受委屈而對父母有怨言。等到父母老了,他們才願意一起分擔為父母養老的責任,互幫互助。

晚年想要兒女孝順,從小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

想要兒女有孝心,除了從小對他們一視同仁外,還應該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哪怕是對父母,他們也要懂得感激父母的付出,不能把父母對他們的養育、對他們提供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要讓他們明白父母賺錢的辛苦,明白父母養大他們不容易,養到他們成人就已經盡了父母的義務。

只有懂得感恩父母,兒女長大才會對父母有孝心,才不會一味「啃老」,更不會把父母棄之不顧。雖說養孩子不為養老,但是父母辛苦養大孩子,老了沒有自理能力了,孩子反哺父母也是人之常情。

【話題討論:父母們,你覺得兒子和女兒一樣嗎?】

相關焦點

  • 「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75歲大爺含淚吐露心聲,網友:很現實
    "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75歲老人含淚吐露心聲,網友:很現實:敬老院的王大爺今年已經75歲了,最近的他總是以淚洗面,原因則是因為他對他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感到後悔。王大爺有一兒一女,由於保守的思想,王大爺覺得兒子才能夠繼承香火,兒子才能夠養老送終,於是從小就重男輕女,對待兒子總是非常好,而女兒則是不聞不問。
  • 70歲老人被強行送進養老院,含淚哭訴: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執筆:檸兒【感謝閱讀,歡迎轉發】鄰居馮大爺今年70歲了,有一兒一女。年輕時,他有嚴重的傳宗接代思想,所以在頭胎生了女兒後,跟老伴通過各種努力最後生下了兒子。自從兒子出生,他眼裡就不再有女兒了。從小,家務活都是女兒做,但好吃好穿他卻都緊著兒子。女兒出嫁,手裡有不少積蓄的馮大爺,只是意思意思給了1萬塊錢的陪嫁。
  • 70歲老人被送去養老院,含淚和身邊老人說:兒子女兒真的有差距
    一位70歲的老人被送進養老院後,哭著告訴所有老人,原來兒子和女兒真的有差距。張大爺/70歲張大爺今年70歲,她是一個嚴重重男輕女的父親說實話男女都一樣,但是要懂得教育子女,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學會孝順老人,要是沒有教育好子女,生再多的兒女都沒有用,老了還是一樣依靠不了。父母付出了一生,就想在老的時候,能得到子女的回報,可是很多子女結婚後,一心投放在自己的小家和自己的工作,拋棄父母,也不會為父母養老,還讓父母去養老院,也不是看望父母,有這樣的兒女,那真的是挺倒黴的。
  • 70歲大伯一席話引人深思
    在這裡首先說明我的觀點:女兒和兒子都一樣,本文只是想和大家分享和討論,生一個女兒的父母,將來老了靠誰來養老?有人說,等老了誰也不靠,老兩口住養老院去。也有人說,當然是靠女兒女婿養老,再怎麼說,女婿也是半個兒子。真的到年老的時候,女婿靠得住嗎?村裡的一個70歲大伯這樣說的。
  • 75歲老大爺被孩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吐露心聲: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75歲老大爺被孩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吐露心聲: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75歲的王大爺一直以來都是重男輕女的,他覺得女兒早晚都得嫁出去,所以沒必要在女孩子身上浪費時間。這些年所有的積蓄全都花到了兒子的身上,可是如今身體漸漸衰弱,現在需要兒子來照顧。
  • 「再有錢也不要給女兒買房」,70後父母訴說原因,許多父母認同
    對於生男生女,其實是不一樣的,養育一個兒子長大後,就是需要給他準備婚房、婚車。但女兒不一樣,到了嫁人的年紀,婚房、婚車不是必要的,只需要準備一些嫁妝就可以了。李大伯與妻子算是70後知識分子,早些年下海做生意賺了些錢,他們有能力給兒子和女兒準備婚房婚車。
  • 老人70歲被強送敬老院,哭著告訴身邊人:女兒和兒子不一樣
    兒子在養老一事上真的比女兒要強?過來人的含淚忠告。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十分講究「孝道」的國度,而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無論是書上還是現實生活中,大家對孝,都是十分重視的。但老人思想還是很保守,覺得自己有兒子還要打擾女婿,這樣不太好,就沒有答應過。後來每逢有人跟李大爺說起這件事,他都要忍不住感慨,生男生女這咋還反過來了呢?自己年輕的時候還真是糊塗啊。
  • 70歲大爺含淚坦言:有一兒一女,不要把家產平分,理由讓人心酸
    但是,現在年齡大了,需要倆孩子照顧時,兒子卻說:「不要光找我,妹妹也分了一半家產。」而女兒則說:「我哥說我是嫁出去的人,你現在那房子以後是他的,你要養兒防老。」看著一雙兒女這種表現,70歲的李大爺含淚坦言:「有一兒一女,千萬不要把家產平分。應該等到了躺在床上的時候,看看誰願意給我們養老,就把家產多分給誰一些。
  • 「老了才知道,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70歲老人含淚自述太現實了
    劉奶奶以前就是一個很重男輕女的長輩,她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小時候因為家裡條件差,劉奶奶根本不考慮大女兒李嵐的需求,只捨得花錢讓兩個兒子上學。李嵐覺得自己是大姐,理應要讓著弟弟,可是每次吃飯的時候,母親只給弟弟們準備雞蛋和牛奶,她只能喝白粥。不管弟弟向父母提出什麼要求,想要買的東西有多貴,他們都會儘量地拿出錢來,滿足弟弟們的喜好和虛榮心。
  • 過年前,70多歲滿頭銀髮的母親非要染髮!
    原來,已經滿頭銀髮十多年的70多歲的母親,現在非鬧著要讓小梅帶她去染髮!小梅母親有我們大家都羨慕的一頭濃密雪白的頭髮,沒有一根黑髮,比染出來的都好看!尤其是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絲絲亮光,非常漂亮!老太太也一直保持著愛收拾自己的習慣,一頭白髮總是燙的很有型,走到哪裡,都是神採奕奕的樣子!
  • 70歲父母心酸:三套房全給兒子,給女兒50萬,兒子要斷絕關係
    所幸女兒從小就很懂事,父母不在家時就幫著爺爺奶奶照顧弟弟。長大後,為了供弟弟的讀書,女兒放著考上的大學不去上,而是選擇到外地打工掙錢。羅秀英以為兒子只是開玩笑,並沒有當真。直到兒子結婚要錢買房給彩禮時,羅秀英才知道兒子是真的存了要霸佔自己姐姐彩禮的心思。因為兒子當著大家和女婿的面,就直接問女兒要10萬塊錢當彩禮。
  • 70歲老父哭求女兒賣房救老伴兒,女兒哭訴:咋不讓你兒子賣房?
    老母親身患重病,需要幾十萬醫藥費,老父親沒錢找到女兒,想讓女兒把房子賣了救老伴兒。女兒不肯,說房產給了兒子,為什麼不找兒子賣房,老父親怒斥女兒不孝……這件事引起很大爭議,到底誰對誰錯?老父親指著「絕情」的女兒破口大罵,忘恩負義、白眼狼,白養你這麼大,女兒掩面哭泣,自己也已經40多歲了,也有家庭、有孩子,這時候賣房子,讓一家人怎麼生活下去。為什麼父母如此偏心,好事兒都是兒子的,用錢、出力的事兒卻想到了女兒,都是兒女,女兒就該毫不保留付出沒有怨言嗎?
  • 70歲老大爺搬出敬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不一樣
    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我國一直盛行不衰,即便是在現在,依然有一些老年人無法做到男女平等,總是認為兒子才是自己的依靠。因為女兒總是要嫁人的,她們以後要孝順的是公婆,所以完全指望不上她們。只能說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太封建片面,勢必會影響到老人自己的晚年生活。
  • 人過七十像足球,兒子姑娘都不留!農村四句話,說盡70歲的辛酸
    導讀:人過七十像足球,兒子姑娘都不留!農村四句話,說盡70歲的辛酸文|老喬講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人過七十像足球,兒子姑娘都不留!農村四句話,說盡70歲的辛酸!
  • 父母去世大伯養大我和哥,哥結婚大伯帶來兩個人,哥哥直接取消了婚禮
    哥哥比我大四歲,父母意外去世的時候我才三歲,那個時候我隱約只記得哥哥在哭,很多人在哭,我一直拉著哥哥的手,很怕他放開我,這之後,我們去了大伯家,大伯對我們很好,大伯有一個女兒已經十二歲了,對我特別好,我晚上都是和她睡的,而哥哥就睡在客廳臨時搭的小床上,大伯家就只有兩個臥室,他和伯母一間臥室,我和表姐一間臥室,哥哥睡在客廳,白天的時候哥哥的小床就收起來,晚上大伯就把小床鋪開給他睡。
  • 「後悔給女兒買了房」,70後媽媽含淚說出原因,太現實了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很多人覺得兒女長大後,到社會上工作意味著已經能夠獨立,父母就可以少操心了。但很多時候現實卻並非如此。鄰居忍不住問周阿姨到底還有什麼不順心時,周阿姨才透露了讓她發愁的原因。
  • 拿5000退休金開「食堂」,70歲大伯感言:親情在,家就在
    大伯有兩兒一女,三個孩子,都已經成家搬出去住了。由於那是一個小城市,所以互相離的並不是太遠。大伯是「老頑童」,大媽也是愛說愛笑愛熱鬧,但孩子們不在身邊,家裡就冷清了。只有放假時,一家人才能湊到一起。對此大伯也很不滿意,他說,小孩子就應該活潑好動,愛說愛笑的,弄得長幼森嚴,過於死板,一家人不像一家人,關係一點都不融洽。孩子放不開,大人們也難受不自然。可這些事家家都差不多,兒女們都各自為家,自己過自己的日子,能有什麼好辦法呢?除非一個大家庭湊到一起生活,交流溝通多了,有什麼問題才可以及時解決,可那能實現嗎?
  • 「生兒生女確實不一樣」,70歲大爺被強送敬老院,後悔哭訴
    何大爺今年70歲了,兒子和兒媳都在外地工作,很難照顧到何大爺,所以平日裡一直都是何大爺獨自生活在院子裡,他自己也都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現在再對比兒子和女兒對自己的態度,何大爺真真是後悔不已,覺得之前對女兒太苛刻了,現在就更是不想再去打擾女兒的生活了,所以在人前經常哭訴:「生兒生女確實不一樣,還是閨女貼心!
  • 70歲老太太:晚年養老女兒靠得住還是兒子靠得住,住兩月就明白
    人到了晚年,到底是女兒靠得住還是兒子靠得住?看看王阿姨的遭遇就知道老了能靠誰。歲。兒女們輪流照顧了很長時間,王阿姨的身體才漸漸恢復。兒女們怕王阿姨一個人以後沒有照應,於是商量輪流照顧她,不讓王阿姨一個人獨住了。
  • 「70歲女人,為何還想找男人呢?」70歲老奶奶吐露了心聲
    「70歲女人,為何還想找男人呢?」70歲老奶奶吐露了心聲文——萌叔導語:人都是群居動物,不管是到了哪個年紀,總會是想找一個陪伴在身邊,兩個人總比一個人過的舒服,畢竟一個人過的太寂寞,太孤單了,沒有人跟你說說話,顯得像是被世界遺棄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