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福貴》這部劇裡讓人酸楚落淚的場景有很多,隨著劇中人物命運轉折,動情的音樂一響起,隨時都能戳中觀眾淚點。
春生是家珍家裡的大夥計,他幫陳掌柜料理米行的內外雜務,和陳掌柜一起商量對策,是個聰明厚道,踏實能幹的小夥子,陳掌柜視他為心腹。
福貴敗家後,家珍父親怕女兒吃苦受累,將孕中的女兒接回家。孩子出生後,福貴去看家珍,為斷女兒念想,陳掌柜打算將女兒嫁給春生。春生愛慕家珍,卻尊重她執意回到福貴身邊的決定。他送家珍回福貴的村裡,在河這頭,春生看著家珍一步步走遠的背影,扯開嗓子喊「小姐,在那邊待不住就回來,春生願為你當牛當馬。」
隔著屏幕我們都能被春生的真情感動,也為家珍的放棄感到可惜,家珍錯過了一生值得託付的人。
作為旁觀者,我認為如果重組家庭,春生無疑是家珍在福貴敗家後的最佳選擇。分析如下。
1,從品性特徵看:春生是一個善良厚道,機智能幹的小夥子
春生是一個善良厚道的陳家大夥計,他品性好,從頭到尾我們沒有看到他攀高踩低,仗勢欺人的行為。
家珍小姐和福貴結婚不久,福貴開始流連妓院賭場,冷落家珍,甚至公然讓妓女背著向陳掌柜請安。米行不少下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冷眼旁觀,唯有春生真心實意勸說福貴及時止損,好好過日子。
福貴敗家,如喪家之犬提著雞蛋偷偷來看家珍,卻被下人當做小偷暴打一頓。春生不僅沒有落井下石,且處處為福貴考慮,依舊把福貴看做少爺,為他在陳掌柜面前說好話。當得知陳掌柜想將家珍許給自己時,不乘人之危,將家珍想要回到福貴身邊的話一五一十告訴陳掌柜,並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希望陳掌柜原諒福貴曾經的荒唐。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羅素
善良厚道固然是一種美好品質,但能力差則不能獨當一面,福貴爹身邊的長根就是代表,厚道有餘卻能力不足。當福貴與他爹發生矛盾時,常常只是「老爺少爺」地叫著,手足無措,如同牆頭草不知該聽誰的指揮。
反觀春生,他不僅善良厚道,且機智能幹。
國共內戰,國軍來米行籌糧。說是籌糧,實則搶糧。米行糧少,看著陳掌柜因此走坐不安,春生主動請纓去南方買糧。
時值國共內戰,前線缺糧,百姓一片饑荒,福貴進城給母親請醫生被抓當兵,想那社會多混亂。但春生去買糧,竟然將糧食安然運回,想想路上如何躲過國軍?如果不機智,安然運回糧食其實很不容易。
幾天後,陳掌柜看到將糧食安全運回的春生,滿心欣喜,握住春生的手第一句話竟然是「黑了,瘦了」,這是對春生最高的讚許和心疼。
2,從職業素養看:春生能準確體悟老闆心思,忠誠不二,讓陳掌柜另眼相待
如果企業是一片沃土,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是一棵樹,這樹的根便是忠誠。
如果把陳家米行比作一個企業,陳掌柜是企業董事,那麼春生絕對是一個優秀的總經理。在很多情況下,他與陳掌柜的配合無需太多言語,僅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便知其意,默契度很高。
福貴帶著一幫人,跳著花鼓燈來米行借糧,陳掌柜正在接待客人。作為陳家大夥計的春生沒有上報老闆,對福貴先是好言相勸。規勸未果,春生怕對米行名譽不利,趕緊告知老闆。老闆交代給點米打發走,春生便知該以多少米打發。
陳掌柜借與不借都為難:不借吧,明擺著不好勸退這幫人,總不能由著他們在門口肆意跳那花鼓燈,借吧,這筆帳總得有個人照臉。福貴那吊兒郎當,翻臉不認帳怎麼辦?陳掌柜礙於身份不便明說,春生便在旁邊做很好的配合,一語道明「不是老爺不肯借,俗話說『佘酒認提瓶』」,讓福貴聽得明明白白,無話反駁。
一盎司的忠誠抵得上一磅重的聰明。作為下屬,忠誠不二是重要品質,春生對米行的忠心有目共睹。
國軍來徵糧,開口就是三萬斤,限期3日,抗旨不遵後果自負。對於這個獅子大開口,陳掌柜連夜找來春生。
當陳掌柜感嘆「時局艱難,這個家就靠你了」時,春生已猜到老闆話外音,爽快回應「老爺,你要是有什麼吩咐就說」。
以往,春生也常被派去去南方買糧,但這一次正值內戰,社會一片混亂。陳掌柜派沒有血緣關係的春生去,其實是個賭注,夥計完全可以趁機攜款潛逃,但春生卻用忠誠再一次讓主家堅定信念:「春生是個值得託付重要事情,值得小姐託付終身的下屬。
3,從個人感情講:春生愛慕家珍,眼裡心口都是她
春生對家珍的感情很深,愛慕已久。
我們不知春生因何來到陳家做工,也不知來了多久,我們可以判斷的是春生和家珍年齡相仿,且休息室與家珍隔壁。
當初家珍被潘少爺的花轎抬走時,攙扶陳掌柜的春生望著小姐被抬走,他與陳掌柜一樣依依不捨,哽咽難過。主人家女兒出嫁,下人卻難過,不是有情很難解釋。
只是作為下人的春生,知道自己與小姐不般配,硬生生把對家珍的愛慕之情埋葬,做好下人該做的事。
即使在福貴敗家,已成為兩個孩子母親的家珍,在春生眼裡,依舊覺得自己配不上小姐,從不做越軌想法。
當陳掌柜提出要將小姐託付給他時,春生驚喜,但她尊重小姐選擇,並不伺機而入。他勸老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福貴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當陳掌柜執意要將小姐許配給自己時,春生許諾「只要小姐願意,春生一定願意!」
可惜,家珍還是回到了福貴身邊。
春生送家珍到村裡的河邊,想送她過河,家珍卻不願。看著心愛的小姐一步步走遠,春生幾欲張口又閉口,最終沒能忍住,喊了一聲家珍道:「小姐,你要是在那邊待不住,就回來,春生願為你當牛做馬。」,並承諾一定替小姐照顧陳掌柜。
愛一個人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為他的幸福而高興,為使他能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並從中得到快樂。——車爾尼雪夫斯基
愛一個人,不光表現在口頭上,行動上處處能照見愛的影子。
多年後,春生從部隊轉業當縣長,利用職業上的便利幫家珍的女兒治療聾啞。家珍家裡窮,也走不開,是春生自掏腰包,出面為其女尋找醫生,繼續治療。
這是愛在一個人身上的延續,以另一種方式回饋的愛。
4,從家世背景看:春生是孤兒,更能一心一意將米行經營下去
我們把春生和潘少爺、徐少爺放在一起作比較。
最先追求家珍的是潘少爺。不僅因為家珍是城裡最漂亮的姑娘,潘家還打著一個如意算盤,心思縝密的陳掌柜也能猜到:娶了家珍,等於攝取了家珍爹的米行,畢竟,家珍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
潘少爺並非真心喜歡家珍,他是他爹計劃中的一顆棋。
結婚前夕,潘少爺誤以為家珍懷了福貴的孩子,在潘老爺面前大鬧,說家珍給自己帶了綠帽子,他爹拽住他道「不要破壞爹的計劃,就是娶個婊子也不要緊」。
想想為了自己的私慾連兒子婚姻都要算計的親家,陳掌柜怎能甘心情願將愛女嫁給潘家?婚後的家珍和陳掌柜怎會有舒心的日子?
而那個徐家川福貴少爺呢?
在不知福貴本人真實情況前,陳掌柜對於這門親事還算滿意。陳掌柜是開米行的,米源是一大關。而福貴家則是方圓百裡種貢米的大地主,如果結親,首先米源不斷,如果社會不動蕩則女兒一世生活無憂。親家公母人品不錯,選兒媳首先考慮有家教,還要考慮兒子喜歡,不會像潘家老爺只考慮對自己有利。
只是當時福貴本人不學無術,太不靠譜,導致陳掌柜調轉風向,不得已選了潘少爺。
春生呢?
春生與福貴,潘少爺本非同一頻道。他沒有父母兄弟,孤身一人在陳掌柜家做工。他的人品能力被陳掌柜看在眼裡,如兒子般待他。如果他成為陳掌柜的女婿,不僅可以全身心將米行作為自己經營一生的事業,且會視陳掌柜如親生父親。一個女婿半個兒,陳掌柜不僅可以永遠得到這個助手支撐家業,且能享天倫之樂,老有所依。
寫在最後
然而生活不是選擇題,人的感情並非說變就變。
對於感情,最幸的事是你向她走近的時候,她也向你加快了腳步,否則就是有緣無分。春生與家珍正好是後者,家珍對春生的用情選擇了擱置一旁。
我們眼裡的福貴再荒唐再平凡,在家珍眼裡卻是無法代替的寶。她對福貴的依戀,對他的不離不棄,讓我們照見尋常夫妻在艱難生活中愛的珍貴。
如有下輩子,就如家珍彌留前對福貴所說,下輩子還要一起做夫妻。
文|若水生活就是照妖鏡,在情感故事中領悟成長。「涓涓意念,終匯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