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江南易林看到一篇TED演講,題目是《改變人生的三個步驟》,講述者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她講述了一個庫德男孩的勵志故事:
男孩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醫生說他即便出生也是一個死嬰,他出生後醫生宣告了他的死亡,她母親離他而去,最後一個護士拍了拍他,把救活了。這個堅強的男孩,憑著自己的努力,從小學、中學上到大學,最後進入一家商業銀行的領導層,看似很成功。
哪知道災難才剛剛開始,他因為各種原因與家人關係惡化,患上了抑鬱症,還被檢查出有腦瘤。最後這個男子經過一系列的天人交戰、內心的突變、積極的行動,重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
這個TED講述者應該是一個類似心理諮詢師或人生導師那種角色,她通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她總結的改變人生的三個步驟,江南易林記錄如下:
第一步:專注細心=創造
第二步:自我掌控、自律
第三步:行動
上面這三點說得對不對呢?江南易林認為沒錯,這種道理怎麼講都不會吧。但是她的這種總結,邏輯混亂,江南易林相當的無語。
江南易林是學計算機出身,非常注重邏輯的完備性。講述一個東西,先要用概念、定義,概念的內涵、外延,邏輯清楚、步驟分明,這是江南易林所追求的。
什麼叫做步驟,江南易林理解的步驟,即包含時間先後順序的一系列過程和不同過程中採取的措施。
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知道做科研或做研究的基本邏輯:我們在講議論文的時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四點一環套一環,時間上有先後,條理分明,這才能稱為是步驟。
大家看看上面的TED講述者總結的三個所謂的步驟,有這種時間上的先後順序或階段性的劃分嗎?與其說是三個步驟還不如說是三個要點或三個關鍵點之類。
江南易林之所以說上面這一通並不是為了摳字眼去批判這個TED的講述者,實際上她講述的內容還是挺有吸引力的,也有幾分煽情,當然江南易林對各種煽情直接免疫。
江南易林一直認為,一個真正有效的方法或科學上的定理——尤其是比較終極的一些定理,往往是比較簡潔的。比如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多麼的簡潔,即便是一個小學生也能大概的把握這個公式的含義。
江南易林在看書的時候,比如看歷史、心理學、哲學、藝術等書籍,遇到一些精彩的觀點和理論,都會想辦法把它們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你想把別人的知識或理論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那麼你必須得將這些知識進行總結和提煉,越簡潔越好,最好就幾個字、幾個詞語——你總不能長篇大論的去背誦吧!
江南易林初中時候背誦的三十六計歌訣和朝代歌,還有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春雨驚春清谷天」節氣歌,至今不忘,這種歌訣就是一種濃縮,不濃縮,想要記住幾十個分散的名詞,太難,太難,總結、簡潔非常重要。
所以,江南易林大腦裡充滿了各種一二三,比如養生要注意的三個要點、兩種不能結交的人等等。
關於改變命運、獲取成功,江南易林也有總結,如下:
想要獲得成功的兩個步驟—— 囉嗦一點來說就是:明確目標持之以恆,簡潔一點來說是:專注堅持,再簡潔一點說就是:專恆,是專恆,不是專橫哦:)
江南易林總結的這兩個步驟,是從戰略大方向來說的,這兩個步驟每一個都可以進一步的細化。
第一步:明確目標
想要成功,你必須得清楚的知道你追求的是什麼,你得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願景。好比射箭,你必須有一個明確的靶子,你總不能隨便的朝天空亂射一箭,然後號稱自己正中目標了吧?這叫打哪指哪。
目標可以是人生的大目標,比如獲得財富自由、買房、上大學、考研、讀博、找到理想伴侶等等。
也可以是相對的小目標,比如學會遊泳、學會羽毛球、減肥、早睡早起等。
目標持續的時間可以是幾年、幾十年,也可能只需要堅持十幾天、幾十天或幾個月就能完成。
江南易林提醒:制定目標之後,必須制定執行的計劃,最好將你的目標細化,細化到每天應該做什麼。一個沒有可操作性、可執行性的目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比如你的目標是在半年後過英語四級,那麼你得把這個目標細化,比如從知識點來劃分,你得掌握詞彙、短語、語法、閱讀、聽力等。你要計劃好每天應該做什麼,每天背幾頁單詞,聽多長時間的聽力,每天做幾篇閱讀理解等等。
這樣每天幹什麼都很具體,可操作性很強。你每天只要照著這個計劃走,時間到了,水到渠成。
第二步:持之以恆
這一點江南易林不用多說,大家都明白,所謂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嘛。
每當江南易林告訴朋友或教育小孩要持之以恆,總是本能的想起一副漫畫,如下:
最後,為了讓大家深刻、形象的理解「明確目標持之以恆」這八個字,請大家想像一幅魔幻的水滴石穿的畫面:
一間老式的磚瓦房,屋簷下住著一塊調皮的石頭。每當下雨的時候,屋簷上就有很多雨水滴下來,雨滴被風吹的四處亂濺,因此水滴落在石頭上的位置很不固定。而這個石頭也很不省心,它老是動來動去和水滴躲貓貓——這石頭估計成精了吧,大家想想看,屋簷上的水滴想把這石頭滴穿,容易嗎?時間足夠長的話,應該也能滴穿,但時間恐怕要延長很多很多倍!
道理大家都懂,快行動起來吧!Move,move!
江南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