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戀愛沒多久的閨蜜給我訴苦:感覺她的男朋友不那麼在乎她,她給男友發微信,他竟然一個小時沒有回覆。
而我直接甩過去一句話:大姐,醒醒吧,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誰沒事一天到晚老抱著手機看啊。
不知從何時起,「秒回」成了判斷一個人是否在乎感情的重要標準。
「秒回你微信的人,一定很愛你!」
「餘生,和秒回你的人在一起」
「請珍惜那個秒回你微信的人」
太多這樣的文章出現在朋友圈,被瘋狂點讚,評論和轉發。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每一個轉發的背後都有一段讓人如履薄冰的感情。
現在人們大多手機不離身,想聯繫彼此非常方便,但也似乎被這種便捷所綁架。
覺得被秒回就是幸福,被秒回就是在乎,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你以為的在乎,不過是「湊巧而已」
有人說:微信聊天都秒回你的人,一定是很愛你的。
可事實卻往往不一定是這樣的。
成年人的世界裡,不僅僅只是感情,還有工作和生活。
記得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秒回信息說明什麼?」
高贊回答是:「說明剛好在看手機。」
沒有人會一天到晚捧著手機等著你的消息,而很多時候你以為的秒回,無非是你剛好發了一條消息,而他碰巧看到及時回復罷了。
而有些女孩往往把這種「湊巧」當成了「故意」,所以一旦他沒有秒回的時候,就會各種焦急,各種猜測。
甚至把沒有秒回,看作是他對自己感情產生變化的證據。
秒回的不一定是愛,或許他只是剛好在看手機。而不秒回的也未必是不愛,只不過他確實在忙而已。
衡量一段感情的質量可以有很多砝碼,能否秒回這一點似乎沒有讓天平傾斜的力量。
「秒回」信息的人最可怕
曾經在微博上有一句話得到了好多人的點讚:
「女生有時候要的真的不多,他不用身披金甲聖衣,也不用駕著七彩祥雲,甚至不用是蓋世英雄,只要他心裡有「我」,發信息秒回就好」。
可也有一些人被「秒回」徹底打臉了。
曾經一位失戀的朋友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以為每次聊天他都秒回,是因為喜歡我,卻沒想到他對所有人都是這樣。
有一次她無意中看到了他的手機,被他置頂的竟然遠遠不止她一人。而那些聊天記錄中,也儘是平日裡對她的那些「甜言蜜語」。
原以為自己是他的唯一,最後卻發現不過是他萬千備胎中的一個。
原來他秒回的不只是你,還有那千千萬萬個在微信那頭等待回復的女孩。
感情中最怕的不是他不夠溫暖,而是他把溫暖給了所有人。
即使他秒回信息的人只有你一個,那秒回代表著什麼,他一直在玩手機。
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天到晚的都在玩手機,打遊戲,這樣的人能託付終身嗎?
秒回不是愛,忙完了第一個想到你的才是愛。
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火急火燎焦頭爛額,沒多少人有時間守著微信專門秒回消息。
能做到忙完了就回復,已經是一個忙碌的成年人最大的溫柔了。
朋友小丹曾經也為了男友不秒回信息而和男友鬧過彆扭,後來有次男友周末加班。
她去男友單位送飯,目睹了男友忙碌的狀態,她才真正明白,原來男友真的是如此的忙。
而男友這麼拼命的原因,無非就是想讓她過的更好一點。
從那以後,她再不要求男友秒回信息了,而是讓男友忙完了,就回復她一下。
千萬句不痛不癢的話,也比不上一句落到實處的安心。
比起秒回微信,行動才是最好的告白。
《新戀愛時代》中鄭海潮有這樣一段臺詞:
「如果一個人說喜歡你,請你等到他對你百般照顧時再相信;
如果他答應帶你去遠方,等他訂好機票再開心;
如果他說要娶你,等他買好戒指跪在你面前再感動。
感情不是說說而已,我們已經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
真正的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與其在意對方怎麼回你信息,不如看看你需要他時,他會不會奮不顧身來到你身邊。
你生病了,不愛你的人會一直囑咐你喝熱水,去吃藥。
而愛你的人,會主動把熱水遞給你,買了藥讓你吃下。
杜江和霍思燕的情感一直令人豔羨,他們的愛情點點滴滴都滲透到生活的每一處。
霍思燕懷孕時,杜江每天早晚都給霍思燕擦防止長妊娠紋的油。
霍思燕工作晚歸,總能吃上杜江親手做的飯菜。
杜江更是在節目裡說「媽媽是老大,只要媽媽發話,我半個小時之內就會到家」。
杜江對老婆的愛意永遠體現在他的行為裡。
如果杜江只是每天嘴上說「你工作好辛苦,要好好照顧自己」「你每天這麼累得多吃點」,那霍思燕一定不會嫁給他。
秒回不一定是愛,不秒回未必不愛
隔著屏幕打幾個字誰都做得到,但當你有需要時,能出現在你身邊為你付出的人,才真正值得珍惜。
別再苦苦等待那一句秒回,該工作就工作,該戀愛就戀愛。
別讓他的一句無關痛癢,決定了你一整天的喜怒哀樂。
也別把「秒回信息」當作衡量你們感情的標準。愛與不愛,藏在彼此的心裡和日常裡,而不是回覆信息的速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一夕如環,一個喜歡用筆書寫生活,描繪情感,深耕育兒的90後女性。每天給你分享不一樣的故事,歡迎有緣的你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