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墮胎,沒有三角戀,高考和學習才是大部分人的青春

2021-01-08 犛牛電影

送給所有參加過高考或即將參加高考的你

10年前,

青春片扎堆上映,

墮胎,三角戀,失憶,就是沒人學習。

有人發出感慨:好看的人才有青春,不好看的只有青春痘。

2013年,終於有一部電影拍的沒有這麼狗血。

一、高考與初戀

16歲的居然,即將參加高考。

秉著「不瘋不狂不青春」的箴言,趁著拍攝畢業合照的機會,

居然當著老師同學的面,向暗戀三年的女神黃晶晶表白。

黃晶晶被居然的勇氣打動,握住居然伸出的右手,

同意了居然的追求。

不想,居然媽媽得到老師的消息後,

趕到學校,在不知道前因後果的情況下,

劈頭蓋臉就質問黃晶晶為什麼在這個節骨眼影響她兒子。

「勇敢」的居然這個時候戳在媽媽身邊,大氣不敢出。

居然的「懦弱」讓黃晶晶很失望,

反駁了居然媽媽幾句,轉身離開。

居然不會想到,自己的初戀維持了幾個小時就結束了。

沉浸在失戀中的居然計劃爬到黃晶晶的窗戶邊向她再次證明自己的勇氣。

卻從樓上掉了下來,摔斷了尾骨。

高考開始了,

居然依然鍥而不捨追問黃晶晶他倆到底是什麼關係,

黃晶晶被問煩了說,讓居然不要再煩她。

這句話讓居然徹底沒了考試的心情,

居然的高考以把黃晶晶三個字寫在答題卡上結束。

果不其然,本應該過一本線的居然落榜了。

居然媽媽準備讓居然再讀一次高三。

第一次高三,爸媽為了兒子的學習,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

媽媽在學校附近租了個破舊房子陪讀,照顧居然的飲食起居,

而爸爸在郊區的新房獨守空房。

愧疚的居然不想復讀讓自己和家人再受一年折磨,

但同時也很迷茫,不知道不再復讀一年自己能幹嘛。

倔強的居然一直不同意復讀,直到媽媽暗中請求黃晶晶幫忙。

黃晶晶到居然家勸居然再考一次,

說自己會在大學等他。

黃晶晶的話,讓居然重燃鬥志,再次回到學校,重讀高三。

來到新的班級,碰到了新的同學,一切都得從新開始。

因為自己對黃晶晶大膽的表白,居然成了學校的風雲人物,

人送外號「畢業照情聖」。

新同學賈迪、齊天明也想在高考前來一次難忘的戀愛,

下課三人一起來請教過來人居然,讓居然出主意追女同學。

居然帶著這幾個人,

教學樓下擺心形蠟燭表白,臺階上寫生日祝福,

把學校弄得雞飛狗跳。

班主任都調侃說自己又跟著出風頭。

四人很快就被班主任查了出來,被罰連做四周的值日。

大學要開學了,黃晶晶離開北京去上海讀書。

「畢業照情聖」悄悄去高鐵站送別後,心無旁騖的專心備考。

十一國慶節,居然滿心歡喜的以為又可以見到夢中情人黃晶晶,

黃晶晶卻告訴居然自己不會回北京。

然而居然發現自己被騙了......

《青春派》2013年上映,10萬人標記觀看,豆瓣評分7.4。

此片一出,觀眾紛紛評論:這才是我們的青春。沒有三角戀,沒有墮胎,只有數不盡的試題和心驚肉跳的高考倒計時!

更有網友評論:超出預期之作,高考這樣的命題作文如此自然流暢。

二、真實的高三

《青春派》在拍片以前,導演分別在北京和廣州的重點中學「海選」了一萬多名高二的在校學生,

最終出演《青春派》的演員大部分都是在校學生。

比如飾演齊天明的譚楚楓 當時正在讀高二,一年後參加了高考,被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錄取。

電影能夠引起這麼多觀眾的共鳴,還在於相當寫實的細節,這些近乎真實的細節會讓電影裡的高三生活更立體。

比如,古板嚴肅的班主任撒老師猙獰著喊出的這些高考名句,我現在都能全文背誦!

兩眼一睜開始競爭。

不苦不累,高三無味

不拼不搏,等於白活

提高一分,你就有可能幹掉的是上萬人

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

背水一戰,幹他個無怨無悔

又比如,居然和幾個好朋友參加完學校組織的成人禮後,有人提議不能虛度這一天。

得做些「成年人做的事情」,

然後一行人去網吧組團開黑打遊戲。

比如堆滿課本習題冊的書桌。

除了這些細節的描寫,在有限的90分鐘內,導演儘量把人物刻畫的豐滿和立體。

死板嚴肅的撒老師,就像每一位班主任一樣,

天天在學生耳邊叨叨高考多麼重要。

同時她也會加班監督學生晚自習後複習。

還是那個在即將分別前對學生們含淚說,

我愛你們的班主任。

和居然玩得最好三個同學:

賈迪,不用為成績擔心的富二代。

他爸爸早就安排好去美國留學,高三純粹是混日子。

所以他整天吊兒郎當,無所事事。

李飛。有點娘,有點搞笑。

但天真活潑,跳舞厲害,是整部電影的搞笑擔當。

齊天明,成績最好,人最聰明,也非常有擔當。

他們四個人參加完學校的成人禮後。

一起在公共衛生間衝涼,

一起去網吧開黑,

一起被小混混搶劫,

一起幫另一個同學報仇,

逐漸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可他們又有點不一樣。

賈迪這個富二代,每天活著很瀟灑,卻還要為了老爸又娶了一個後媽而發愁。

李飛每天開開心心,沒有壓力,一心準備藝考。

齊天明仗著腦子聰明,學習基礎好,漸漸對學習鬆懈天天和賈迪李飛一起瘋玩。

班主任痛心疾首地說:「你說你拼爹拼不過,你還不拼你自己。」

三、也有缺點呢

整部電影也不是沒有缺點。

比如,飾演撒老師的秦海璐估計檔期相衝,

臨近高考前,被安排了意外出車禍的情節。

由於題材限制,愛情拍的特別克制和朦朧。

居然和黃晶晶的斷斷續續的初戀,在電影裡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齊天明和小慈的故事,乾脆只拍了一個暗示的鏡頭。

其他人仿佛都是單身狗,

這咋和犛牛讀書的時候,班級裡至少有三對情侶的情況不一樣呢。

可能等哪天電影電視劇裡,高中生也能談戀愛時,

這樣的青春電影會更真實。

四、一點扯淡

高考是人生最公平的考試,因為他只看成績。

不看錢,不看權,不看勢。

好好享受高考,

享受你的青春。

最後,用電影裡居然第二次拍畢業照前,對著撒老師說的話結尾,

泰戈爾還說過:儘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採鮮花來保存,因為在這一路上,花自然會繼續開放。

相關焦點

  • 《青春派》:送給每個備戰過高考的人,這裡有你青春的影子
    他們一起編織了一段段令人難忘的回憶,在這場回憶中,電影中的角色仿佛就是曾經的我們,充斥著濃濃的青春真實感。和其他青春電影不同,《青春派》絕不是打著青春名號的狗血愛情片,裡面沒有劈腿、墮胎、姐妹互撕,不會讓觀眾產生只是在欣賞著別人炙熱青春的感覺,懷疑全片看了個寂寞。
  • 拼爹拼不過仝卓,後浪們只有拼自己,沒有狗血的青春片《青春派》
    自己的高考信息可以通過某種渠道修改更改,黨員身份也可以弄虛作假,從仝卓自爆事件傳開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仝卓自曝"往屆變應屆"只是一次無心之失,雖然沒有大大方方交代事情始末,卻對此事沒有一絲的做賊心虛,然而仝卓根本沒有意識到自身行為的惡劣性和嚴重性,甚至還將這件事猶如自身勵志故事一般娓娓道來。這位「實力坑爹」的孩子最終受到法律制裁。
  • 《青春派》:每個人為了各自的目標不斷努力,這才是青春期的味道
    作者:影評叫獸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這部以高考為題材的電影《青春派》。這是一部不雷人、少做作、有激情的青春片。看劉傑導演的《馬背上的法庭》和《碧羅雪山》,曾以為他是一位只會拍老少邊窮的導演,但這部青春片證明了他寫命題作文的能力。青春,它有兩面,一面是困惑,對世界似懂非懂;一面是朝氣,管它懂不懂呢,讓我們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 《青春派》,我們的青春,都在努力拼搏
    又到一年高考季,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沒有小三、沒有墮胎、沒有撕逼的青春校園電影,這是一部關於高考的電影,叫做《青春派》。通過這部影片也希望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能夠考的都會,蒙的都對。居然是一個天才少年,高中三年一直暗戀著晶晶,離高考只有五天了。
  • 電影《青春派》賞析:青春沒有對與錯,更多的是值不值得
    ,居然這是畢業後第一次見黃晶晶,兩人在校園裡散步,黃晶晶同意和」居然「在一起,但是要」居然「好好學習。就在一個晚上,居然看到黃晶晶和一個男生在計程車上下來,居然忿忿的找黃晶晶為什麼不告訴自己她回來了,為什麼要撒謊,黃晶晶正式告訴居然,當時是怕居然不好好學習,兩人已經有了差距,居然不能再天真了。
  • 《青春派》:不瘋狂,怎叫青春
    這句話每每讀起總是能讓人渾身的血液都沸騰起來,並逐漸凝結成一股力量,隨時都有衝出身體的可能。」這句話的出處是電影《青春派》。①一段永不褪色的時光這部電影可謂是青春系列電影裡的一股清流,沒有墮胎,沒有校園暴力。它十分貼近我們的高三生活,擺滿書的桌子、懵懂的愛意、可愛的同學、嚴厲的老師;這些熟悉的情景在不知不覺中把觀眾代回那段永不褪色的青春時光。
  • 《青春派》不瘋狂怎麼叫青春?不管我們距離多遠,我還是會喜歡你
    關於高考、關於哥們、關於暗戀,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生離死別,有的只是偷瞄鄰桌女孩的小心思、永遠做不完的卷子、故意不帶書為了和喜歡的女生看一本書的心思、男生堆裡總會有一個假裝老司機給大家科普、找朋友給自己想點子向女孩表白、偷瞄斜前方的暗戀的男生,總是忍不住帶著的傻笑。這就是《青春派》為我們呈現的真實的動人的歲月,僅靠對生活細節的留意和感悟,也能演繹出獨特的青春。
  • 《青春派》致兵荒馬亂的高三
    在新班級中,有一個一直暗戀他的女孩孫小凡,孫小凡沒有黃晶晶漂亮,反而非常平凡。所以居然當然不把她放在眼裡,他滿心裡都想著上了大學的女神黃晶晶。居然在高考前追求女神的事情傳遍了學校,新班級的不務正業三人組也奉他為情聖,並且懇請他教他們三個人如何追求女孩子。比如在學校花園擺一排心形的蠟燭,再加上玫瑰花,結果被教導主任逮個正著。
  • 兩種制播風格較力青春劇 平實自在才是青春日常
    有趣的是,近年青春劇板塊出現兩種不同制播風格:網臺聯播的版權劇,依然走疼痛青春路線,愛情是主軸,男女主角隨時被虐;而網絡獨播的自製青春劇,則專注挖掘中學校園小事,描繪同學間的嬉笑怒罵以及愛情萌芽時的小情緒。   兩股力量的交鋒在2018年仍將繼續,各有優勢與弊端,不過,墮胎、出軌、多角戀這些被網友罵慘的爛俗情節,應該不再受落了。
  • 30年後安達充MIX不再三角戀
  • 高喊「把英語踢出高考」的人,如果高考沒有英語,你會更難過!
    將英語踢出高考後,以上4條問題不可避免,到那時才會發現以前高考英語150分,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哪怕你英語很差,沒考上大學。 也許有很多人會說,不在乎以上4條問題。這畢竟只是個「假設」,假設你突然得到了200萬,讓你拿出100萬扔掉,你願意嗎?很多人在「假設」階段都會願意,但如果變成真事兒,恐怕沒幾個人願意扔掉100萬。
  • 《青春派》:致我們生命中的高考
    就像電影裡陳述的:高考在別國被稱為『大學入學考試』,而在中國被稱為『高考』。」  這也讓劉傑認定,電影不應當只拍給「90後」觀眾。「我沒有資格評價高考,或者給高考開一個靈丹妙藥,我只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心靈的舒緩,幫助人們達成相互理解,以及讓各時代的人回憶青春的時候,都能找到共鳴。」
  • 車禍、墮胎、三角戀都弱爆了,這部才是高段位的青春校園劇!
    漢娜是個一根筋的比較簡單的女孩子,對每個交到的朋友都很真誠,沒有一絲防備心理,於是她的生活就順理成章的被這些所謂的朋友給攪得的天翻地覆。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因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對人產生著雙重的折磨,疏解不當,極易走上心理的極端。於是,漢娜的悲劇在「朋友」的推波助瀾、眾人的漠視以及自己調解失敗的多重因素下極其自然的發生了,這不禁讓人想問,這個悲劇到底要怪誰?怪那群不靠譜的朋友?——他們每個人並沒有重大的過錯;怪眾人的漠視?——大家並不熟;怪漢娜自己?——她確實遭受了無數的冷熱暴力。
  • 《青春派》:致敬高考,感恩那個在三尺講臺「喋喋不休」的人
    2013年上映了一部電影,名叫青春派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居然的男孩在高考前5天和一個女孩表白了,為了去見他的女朋友摔成了為骨折了,在高考的時候一直處在分心的階段,他落榜了,父母也因為這件事情變得鬱鬱寡歡,後來他們決定讓孩子復讀一年。重新復讀的男孩,他還是回到了那個告密的班主任撒老師班級裡復讀。
  • 青春沒有找到你,原來你在這裡
    在這個新聞下熱搜之前,我們恐怕都看不到真相了,但是似乎我們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的校園青春。那個青春裡有逆流成河的悲傷,有冰封千裡的幻城,也有等在香樟樹下等我回來的那個未至的夏至。在哪裡,還鐫刻著我的青春印記?
  • 青春故事,笨拙但真實,影評之《青春派》
    說回電影本身,有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娘娘腔,有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存在的劇情和臺詞,為了顯示社會的不平等,展現高考對學生的「摧殘」而加入的求學之路艱辛的橋段?娘娘腔的存在是為了展現不同的人面對高考因為有不同的選擇?還是為了展現如今學生的多元?無論是出於哪種目的,那浮誇的演技和尷尬的臺詞都讓電影非常之尬。
  • 原來這樣才叫「三角戀」
    傳統意義上人們把複雜的由三人之間糾紛引起的戀愛看作三角戀,一般都會想到兩男戀一女或兩女戀一男。其實這兩種關係都不能構成三角戀。簡單說三角戀應該是A喜歡B,B喜歡C,C喜歡A。但現實中兩男一女或兩女一男關係中,兩男之間和兩女關係裡沒有相戀關係,怎麼能稱之為三角戀呢。除非兩男和兩女中有一人是同性戀者。
  • 「高考季」電影撕裂痛苦的「愛情」和「青春」是真的嗎?
    又到了一年高考季。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日子。無論經歷過高考的廣大成年人,還是未曾體驗過高考的青少年,想必都看過不少【高考題材】的電影作品,關於青春、夢想、愛情、迷茫等話題。比如:《青春派》《誰的青春不迷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等。
  • 《那些年》裡,沈佳宜和柯景騰為什麼最後沒有在一起?
    青春年少時期,我們面對自己喜歡的人總是不夠勇敢,害怕被拒絕,只是會默默地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回到電影裡說沈佳宜和柯景騰為何沒能在一起,首先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沈佳宜作為學霸的人設,她總是會受到老師同學的青睞,她是被大家圍著被大家捧著的,她有那份驕傲和優越感。
  • 全裸、墮胎、三角戀都會演!凱特溫斯萊特的5部「禁忌愛情」電影
    ,不過愛波對於巴黎的美夢讓他們之間有了爭執,弗蘭克背著妻子的外遇也使兩人關係緊張…《革命之路》找來《鐵達尼號》中的原班人馬,「假如傑剋死裡逃生娶了蘿絲」的設定讓人不勝希噓,觀眾看到結尾時更讓人心痛地無以復加,重新審視婚姻的殘酷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