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電視劇《門第》劇照
婆婆與兒媳之間的關係實屬微妙,她們因為一個共同的男人而糾纏在一起,被迫成為一家人。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互相影響著彼此。
對於女人來說,如果結婚後幸運地遇到一位三觀很正的婆婆,那麼生活中便會減少很多摩擦與矛盾,同時也能體會到更多的快樂與幸福。反之,如果對方家庭不好,三觀不正,那麼在日後的相處中,很容易就會影響婚姻質量。
三觀正的婆婆究竟是怎樣的?一般情況下,她們都能夠做到明事理,拎得清,又能公正地處理家庭關係,同時也能理解身為女人的不易,做得到將心比心。
只是很可惜,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這麼幸運。
有些女人嫁錯了人,嫁錯了家庭,婆婆不僅不會幫助自己,而且還會不停地拋出難題,影響婚姻。
吳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她的婆婆因為三觀不正,險些迎來晚景悽涼的結局。
每當回想起自己和老公剛結婚的那段時間,吳珊的內心便滿是感慨。那時候,家人和朋友也勸說過吳珊,不讓她那麼衝動就嫁了,畢竟對方還有一個弟弟,兄弟多的家庭,父母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她老公又是大哥,難免是要吃虧的。
可是吳珊那時候年輕,並沒有多想,只是覺得老公性格不錯,而且很上進,又是她自己喜歡的人,就算生活在一起會碰到一些摩擦,她也願意試一試。
吳珊把婚姻想得過於簡單了,等他們真的結婚後,過起日子來,她才真正體會到心寒的滋味。
她和老公結婚的頭兩年,小叔子還沒有成家,但是他自己也不去找工作,每天在家裡遊手好閒。婆婆還擔心他身上沒有錢花,總是讓吳珊的老公給小叔子一些生活費。
這樣的行為已經出現多次了,吳珊當時也感到很不舒服,但是小叔子因為還沒有結婚,兩家人始終都沒有分家,她就只能忍著。
吳珊和老公都是比較有事業心的人,他們結婚之前就商量好了,暫時先不要孩子,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工作上。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僅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就買了新房子。
後來,小叔子在家人的介紹下,遇到了合適的結婚對象,沒過多長時間,便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湊巧的是,吳珊和弟媳幾乎同時懷上了孩子,這也就意味著,她們以後可能會同時坐月子。
雖然婆婆一直比較偏心小兒子,但大兒子的工作能力很強,能在生活上多幫襯他們,所以婆婆對吳珊的態度也不會太差。
但這種情況只持續到吳珊的女兒出生以後,之後她生了女兒,可弟媳卻生了兒子,婆婆對待兩個兒媳的態度,就變得完全不一樣。
小兒媳生了兒子,滿足了婆婆想抱孫子的願望,她的目光再也沒有在吳珊身上停留過。在她看來,女兒都是別人家的,生了孫女,不如不生。
就是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徹底傷透了吳珊的心。
當時,她和弟媳在同一家醫院生孩子,婆婆知道吳珊生了女兒,連看一眼都不肯,所有心思都在小兒媳這裡,在自己的孫子身上。
坐月子的時候,婆婆的態度更明顯了,她直接跟吳珊說:「你回娘家坐月子吧,我一個人照顧你們兩個人,照顧不過來。你弟媳給我們家添了個大胖小子,是大功臣,我沒有理由不把她照顧好。」
這話是什麼意思?不就是孫女不重要嗎?可生男生女又不是她一個人能決定的,婆婆這樣做,無疑是直接斷了婆媳情分。
吳珊覺得很委屈,可是又不能大吵大鬧,畢竟事已至此,吵也沒用。後來,她真的回了娘家坐月子,但從這個時候開始,她和婆婆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在那之後的日子裡,婆婆總是拿小兒媳和吳珊進行比較。小兒媳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連衣服都要婆婆洗,她卻依然在外面誇小兒媳有多賢惠和孝順,這一切只是因為,她生了個兒子。
吳珊以前對婆婆很好,她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吳珊還會特意做飯給婆婆吃,把她照顧的無微不至。可如今只因為她生了女兒,婆婆就把她說得一無是處,處處看她不順眼。
吳珊的女兒幾乎都是外婆幫忙帶的,婆婆從來就不曾疼愛過孫女。在婆婆眼裡,只有孫子才是最重要的,家裡所有好的東西都要裡留給他。
婆婆區別對待兩個兒媳,每次家族聚會的時候,氛圍都會格外沉悶。原本兩家人還會串門,如今有時候在街上遇到,為了避免尷尬,只能繞著走。
婆婆對小兒媳的態度可以說是百依百順的,她的性格和吳珊不一樣,比較強勢霸道,可能是獨生女的關係,只要是她看不爽的事情,立即就會發脾氣。
面對一個這樣的婆婆,吳珊心裡攢夠了委屈,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對未來喪失信心,而是把它轉化為動力,更努力的工作,也把更多的心思花在養育女兒上。
吳珊從來沒有因為婆婆的重男輕女,就對女兒產生敵意。在她看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是自己的孩子,做母親的就要承擔起責任,為此,吳珊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女兒一個人。
時間像是長著一雙會飛的翅膀,一轉眼很多年過去了。吳珊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光,她的女兒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
她比想像中的更要優秀,嫁了一個條件不錯的老公,自己還開了兩家麵包店,生意非常好。
可小叔子一家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因為他們只生了一個兒子,所有人都特別的溺愛,結果把他慣得無法無天,逐漸養成了啃老的習慣。
大學畢業後不僅不去工作,還每天待在家裡玩遊戲,最後還開始賭博。
沒錢的時候,他還會跟爺爺奶奶要錢,就他這種情況,連找個結婚的對象都困難。吳珊看著他們,內心覺得特別悲涼,生而不養,生兒子又怎樣呢?
婆婆年紀大了,這兩年身體越來越不好,她曾經為小兒媳付出了很多,以為自己老了,小兒媳一定會照顧好自己,結果呢?自己有一次生病住院,小兒媳連看一眼都不願意。
不僅如此,她甚至還讓婆婆搬出去,根本不願給她養老。婆婆最後只能回到以前的老宅,一個人孤孤單單地生活著。
吳珊的老公算是比較孝順的人,平時會多回去看她,他本來想著把婆婆接回家住,可是當初婆婆那樣對待吳珊,吳珊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因為這件事情,吳珊和老公經常吵架,當時他們一起回老家,直接當著婆婆的面吵了起來。
婆婆經歷了這些事情,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漸漸看清了小兒媳的真面目,如果當初她能對吳珊好一點,當小兒媳不想給她養老的時候,吳珊也不會像如今這樣絕情。
想到這,她趕緊勸大兒子:「吳珊沒有義務給我養老,當初我那麼對待她,是我自己咎由自取,如今她願意回來看我,我已經知足了。」
聽到婆婆這麼說,吳珊心裡特別堵,她可能已經不再恨婆婆了,但是曾經的傷害還是深深藏在心裡,她不會阻攔自己的老公對婆婆盡孝,但是她做不到原諒。
婆婆因為重男輕女,區別對待兩個兒媳,30年後終於迎來了最終的報應。
吳珊看著婆婆的晚年過得如此悽涼,心情是難過的,可是她也做不到把婆婆接回家,有些傷害已經造成了,就再也無法修補了。
安德烈·莫羅阿在《人生五大問題》中說:「家庭和婚姻一樣,是由本身的偉大造成錯綜、繁複的一種制度。」
在經營家庭的過程中,如果婆婆三觀正,家風好,公平對待每一個家庭成員,那麼家庭多半是和睦的,幸福的。
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婆婆一旦過於偏心,矛盾就會不斷產生,就像吳珊的婆婆一樣,她最終也為自己的錯誤,承擔了代價。
希望所有的婆婆都能做到公平對待,用智慧去經營整個家庭。不要因為重男輕女的觀念,就對另外的一個兒媳有偏袒的態度。
如果你想要晚年過得幸福,就應該趁年輕的時候做到一視同仁。這樣做不僅能改善家庭氛圍,等你老的了時候,也能得到兒媳的尊重和照顧。
END
今日話題:
如果婆婆差別對待,你們會怎樣回擊呢?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